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相关理论综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3 共5520字

  2.2.3偏好歧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Becker (1957)提出偏好歧视理论,该理论认为歧视是由于歧视者的个人偏好所导致的。他将偏好歧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

  1、雇主歧视,是指雇主对男女应聘者有性别偏好倾向,在生产效率相同的前提下,除非女性的工资足够低才可以吸引雇主去雇佣,从而弥补这种对性别的兴趣偏好。

  2、雇员歧视,工作过程中雇员对身边的同事有某种兴趣偏好,会因性别、种族等原因对某个群体进行排斥,比如男性对女性领导的排斥,从而影响雇主的雇佣决策。在女性雇佣歧视中,雇主只有付给男性更高工资,或者降低女性工资,才能消除组织中的这种歧视。

  3、顾客歧视,顾客对不同行业的男女两性存在性别偏见,比如说喜欢男性的理发师、司机,喜欢女性的妇产科医生、幼儿教师。即使被歧视者有相同的资质也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上这些歧视性偏见使女性受到排挤并被限制在了狭窄的职业领域,从而不能与男性有同等的竞争和发展机会。

  2.2.4管理动机理论。

  动机(motivation)指的是:一个人行动的内在动机。动机与需要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直接原因。需要转变为动机的条件:一是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二是需要对象的确定。动机的分类:根据内容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根据作用分为优势动机和辅助动机;根据维持时间分为短暂动机和长远动机。动机系统中存在着各动机的互相支持和斗争。

  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同一动机可引起多种不同行为;同一行为可源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推动;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不一定一致;良好的动机不一定产生良好的行为。

  Van Vianen和Fischer (2002)提出女性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男性管理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确立自己要追求的职业目标,这一现象称为”自我模式定位“.女性公务员即使很有雄心,也会顾虑家庭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选择自我放松甚至放弃职业发展,与男性相比有更少的追求志向,进取心不足。

  2.3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3.1职业性向。

  职业咨询专家霍兰德提出职业性向理论,也称职业取向。他认为,人格因素在职业选择中起决定作用,并提出有六个基本的职业取向。

  1、社会性向。

  特点是:(1)爱好社会人际交往;(2)关心公共问题,热心发挥作用;(3)注重社会道德修养。适合从事为公共提供服务、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

  2>经营性向。

  特点是:(1)外向,喜欢交往,善于决策;(2)喜欢竞争,敢冒风险;(3)喜欢权力、地位和物质财富。适合从事能够感染他人,组织团队进行协作,从而达成共同的奋斗目标的工作。

  3、事务性向。

  特点是:(1)喜欢按部就班,缺乏独立精神和主动性;(2)行为保守严谨;(3‘)严以律己,可信赖,认真负责。适合从事会计、统计报表等有严格流程的相关工作,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固定的活动。

  4、技能性向。

  特点是:(1)喜欢动手实践;(2)内向,不爱交往,较为封闭。适合从事具有一定体力支撑的工作,工作中需要用到某种具体的工具。

  5、研究性向。

  特点是:(1)爱学习,爱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强;(2)喜欢独立的和思辩性的工作;(3)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喜欢权谋。适合从事研究性、实验性工作,包括含较多认知活动的岗位,如:思考、组织、理解等活动的岗位。

  6、艺术性向。

  特点是:(1)喜欢自我表现;(2)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3)创新能力强,喜欢标新立异。适合从事各类与艺术行业相关的工作,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

  霍兰德认为,人们不只有一个职业取向,这也是人们在职业选择时会有犹豫和纠结的内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多种职业性向冲突较大,面临的职业的内心矛盾就越大。正是因为多种职业性向的存在,才促使人们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

  2.3.2职业锚。

  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提出了职业错理论。职业错是指一个人在职业选择时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描是不仅是对个人的认知,还强调对职业环境的分析,两者相结合并不断调整。该理论主要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

  1、技术型。

  2、管理型。

  3、稳定型。

  4、创造型。

  5、独立型。

  具体总结如表2-1所示:

  2.3.3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大师Super (1957)提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每一个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他将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0-14岁)。

  成长阶段是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在这一时期,个人经由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

  2、探索阶段(15-24岁)。

  探索阶段是从一个人15岁到24岁这一年龄段。在这一阶段,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个人进行自我和未来职业的匹配,通过学校学习、社会实践和初步工作来进一步认识自我和职业兴趣,对职业目标进行探索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并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3、建立阶段(25-44岁)。

  建立则在一个人24岁到44岁这一年龄段,它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生命周期中的最主要部分。虽然早已锁定职业目标,但是仍然会为了理想而进行各种不同的职业尝试,本阶段又由尝试阶段、稳定阶段和危机阶段三个子阶段构成。

  (1)尝试阶段是在25岁到30岁之间对当初职业选择的初步评估,如果觉得工作不适合自我,会进行必要的职业调整和变化,随后在30岁以后进入了职业 1涯的稳定子阶段。

  (2)稳定阶段时期,个人会有较为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详细的职业规划和具体的时间表,制定了有针_性的职业发展项目,例如进行哪些学习项目、建设什么样的人际交往圈等等。每是,在30岁--40岁之间的有可能会遇到职业发展危机。

  (3)危机阶段是对职业选择和职业结果的再次评估,从而来确定职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否是自身内心的f正渴求,自我是否在职业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以及对职业与职业之外生活的重if审视,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即判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4、维持阶段(45-64岁)。

  在职业的后期阶段,很多人就简单地进入了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的阶段,会面临机关的五八五九现象。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维持自己在的工作领域中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进行职业延伸。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意味着职业生涯即将面临结束,职业发展处于下降趋势。权利和责任都在慢慢减少,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内容减少,幵始学会逐渐适应新的角色,心理上渐渐接受职业衰退的现实,通过其他方式来取代和满足自我的需求。

  Super后来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角色理论,使原有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符合现实的多样性。他认为人的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成功和失败在角色之间可以传递,或者一个角色失败了但另一个角色成功了,即所谓的东边不亮西边亮。

  2.3.4 Noe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国内学者余琛在《外国学者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2009)提到:“Noe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是该领域中非常着名的一个研究结果。该研究认为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分成职业规划和职业管理,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职业管理实际上就像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多步骤的活动。将其定义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职业探索;第二是职业目标的确定;第三是职业战略实施。并且,职业探索的行为与职业目标确定行为是正相关的;职业目标确定的行为与职业战略实施行为呈现正相关;职业战略的实施行为与绩效也是正相关。职业生涯管理最终对组织发展和组织绩效都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这是Noe在1996年的研究成果,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是非常着名的一个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