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交通建设公司企业文化设计与实现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7 共354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冶交通沈阳分公司的企业文化构建探究
【第2部分】中冶交通建设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发展研究绪论
【第3部分】企业文化相关文献综述
【第4部分】中冶交通沈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5部分】中冶交通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第6部分】中冶交通沈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第7部分】 交通建设公司企业文化设计与实现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生存,需要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发展;同样,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成为潮流,这些因素促使企业文化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也能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企业需要建设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需要根据发展的战略、方向来确立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文化理念,积极传承和积淀优秀的文化价值观,摒弃消极的因素,让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中冶交通沈阳公司起步晚、发展快,员工年龄偏低、来源广泛、教育背景不一,如果没有一个适应公司现状及特点的企业文化,公司就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不能继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企业的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员工的现状、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等因素决定了中冶交通沈阳公司必须在学习、融入中冶文化的基础上,用实践创新出具有中冶交通沈阳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采用了实践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冶交通沈阳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作出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应对,提出了改善和建设具有沈阳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意见和对策,并给出实施的意见。

  中冶交通沈阳公司必须在"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变革管理,用文化规范行为,用文化打造品牌"的总体思路下,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秉承中冶理念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全体人员分工协作、统筹推进,以公司发展战略为中心,紧紧抓住中冶文化的融入与中冶交通沈阳公司特色文化的打造及对外影响力的增强与内部凝聚力的提高两个重点,做好整合理念、引导价值取向,强化学习、提升团队素质,打造品牌、展示良好形象三篇文章,着重培养企业员工立足市场的竞争意识、面向未来的发展意识、放眼全国的开放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等四种意识,逐步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强烈的领导感召力、旺盛的员工创造力、持久的品牌影响力等五种能力,让干部、员工对文化制胜的理念入脑入心,自觉用文化理念规范言行,使蓬勃强劲的文化力成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过对中冶交通沈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得出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几条结论:

  (1)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统一,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相协调,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说到底,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使文化价值观、理念和企业精神发挥作用。

  (2)传播和推广是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因素。推广和传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的重点,只有让企业内每个员工都真正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才会使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企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优势;也只有让社会了解企业的文化、形象和企业责任,才能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使企业站住脚。因此,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网络是至关重要的。

  (3)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和所有员工必须全力协调和配合,企业也必须关注所有员工的需求,重视与昂工的参与,才会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升管理的质量。

  (4)领导层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领导和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能够促进和推动企业文化更好地建设和完善。

  通过研究中冶交通沈阳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情况,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进中冶交通沈阳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而且还能带动其他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重视,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界得到推进和发展。但是,企业文化的实施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本文仅仅考虑了部分的环境和因素,企业在实施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复杂的、新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张迺英。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邢以群。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陈清泰,赵纯均等。中国企业进化之道一"企业文化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韩铀岚。把握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8,1:54-58.
  [6]戴维斯。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M].新华出版社,1993.
  [7]彼得?德鲁克。管理庄务、责任、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7.
  [8]威廉大内。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10]Pascale R T, Athos A G. 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 [J]. Business Horizons,1981' 24(6): 83-85.
  [11]彼得斯,沃特曼,维立,等。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12]Edgar H. Sche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Survival Guide: Sense and Nonsense about Culture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9.
  [13]斯蒂芬?罗宾斯。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Denison D R, Mishra A K.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ffectiveness[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 6(2): 204-223.
  [15]彼得斯,沃特曼。胡讳珊译。追求卓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6]劳伦斯?米勒。尉謄蛟译。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法则[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17]齐刚。文化力启动经济力一访著名学者贾春峰教授[J].文明与宣传,2002,8: 002.
  [18]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9]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0]于易。走出企业文化建设误区[J]?企业活力,2002,11:010.
  [2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2]石伟。企业文化[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3]Hersey, P., Blanchard, K. H., & Johnson, D. E. (2001)。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eading human resources (8th Ed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5]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26]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Edgar H. Sche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Survival Guide: Sense and Nonsense about Culture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9.
  [28]霍夫斯塔德。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6.
  [29]吴维库,富萍萍,刘军。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是以价值观为本[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I :54-61.
  [30]许学峰。"雷达"模型--企业文化结构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07(9)。
  [31]张德,吴剑平。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2]王吉鹏,李明。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3]叶生,育辉,傲冰。重塑:企业文化培训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4]段万春,王鹏飞,仲崇峰。企业文化的构建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5]应焕红。公司文化管理一永久经营的动力源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6]George G, Sleeth R G, Siders M A. Organizing culture: Leader roles, behaviors, and reinforcement mechanisms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999, 13(4): 545-560.
  [37]Parker 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dentity: Unity and division at work [M].Sage, 1999.
  [38]Tellis G J, Prabhu J C, Chandy R K. Radical innovation across nations: the preemin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9, 73(1): 3~23.
  [39]Kotter J P. 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M]. Simon and Schuster, 2008.
  [40]Taylor F W.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 Harper, 1914.
  [41]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2]Gibb A. Enterprise culture-its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1987, 11(2): 2-38.
  [43]娄兵役。企业文化变革的阻力与克服[J].乡镇经济,2001(2): 32-33.
  [44]汪克夷,刘荣,齐丽云,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5]李明。王吉鹏,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46]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