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融资租赁企业预警模型应用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8 共2732字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融资租赁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融资租赁融合了资金融通、产品促销、促进投资、资产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信贷、贸易、租赁的特点,能够满足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投资人等多方的需求。在发达的欧美国家里,融资租赁已成为重要融资方式。

  我国融资租赁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发展之路却坎坷。三十年来,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经济时期,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政策环境不稳定、社会对融资租赁认识不足、拖欠租金的企业不能得到约束等问题,造成融资租赁业曲折的发展之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异军突起,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走下坡路,二十一世纪初再次崛起,近几年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搭上政策快班车,步入“国家政策鼓励、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2000 年,国务院正式将融资租赁业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商务部先后启动了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审批工作,银监会启动了金融租赁企业审批工作。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审批的节奏也在进一步加快,从每年 1 批到现在每年 1-2 批;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审批权限下放,2009 年 3 月起注册资金5000 万美元的外资融资租赁企业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2009 年 6 月起进一步放宽到由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2011 年末,国家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优势突出、业务拓展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一意见将大力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

  截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我国融资租赁企业达到 560 家,比 2011 年增加 264家;融资租赁业务余额约 15500 亿元,比 2011 年增长 67%,比 2006 年 80 亿元增长了近 200 倍,呈几何基数式增长,发展迅猛。我国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融资方面逐渐成为主流,在机械制造、海陆空运输、卫生保健、教育服务、建筑施工等各行各业各领域均有一定规模。从上述数据看,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和租赁渗透率上还有很大差距。根据 2011 年世界融资租赁年鉴记载,2009 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仅 410 亿美元,租赁渗透率极低仅 3.1%,而美国的租赁渗透率达到 17%、德国的租赁渗透率达到 13.9%,巴西的租赁渗透率已超过 23%,相差甚远。不难看出,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1.2. 研究意义

  由于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贸易、投资等综合功能,融资租赁项目有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周期较长的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较为复杂的风险性。这其中涉及范围广泛,需要协调的环节也很多,包括金融、贸易、法律、物流、企业管理等等。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活动中, 存在着许许多多相互牵制的不可控因素,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风险,当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物流商、银行机构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障碍,都会使其他交易方蒙受损失。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隐藏风险,外部环境变化也容易诱发风险。

  我国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总体还不强。融资租赁企业普遍存在“重业务、轻风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这会造成企业不良资产的增加,加剧融资租赁资产质量的恶化。因此,健全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将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都提高到重要的地位,确保我国融资租赁业快速、平稳地发展。

  目前,我国对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且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在 1988 到 1998 年融资租赁业大幅衰退阶段,已经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由于当时融资租赁企业对风险管理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抗风险能力差,造成了租赁产品单一、租赁市场混乱、租金拖欠严重、众多租赁公司倒闭的局面。因此,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寻找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这已经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本论文中,通过对融资租赁业务理论研究,试图分析当前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务风险产生机理;针对风险产生机理,构建一个风险预警模型,让这个预警指模型切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实际情况、具有操作性、易理解和运用,让这个预警模型能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风险计量与风险评价方法。这些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3.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风险计量与评价、风险预警与控制等方面理论发展的论述,梳理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剖析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两大方面形成原因,构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计量、评价与预警模型,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风险预警模型的运用,并验证风险预警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完善中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第一章研究背景、意义与内容介绍;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介绍;第三章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第四章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包括预警指标选取与提炼,对所选取的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赋值,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第五章结合案例对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效果进行考察,通过选择租赁公司,并收集若干期的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和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研究,从六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提升融资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确保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有效运行,保障融资租赁企业较好预警和控制风险。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综述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将数学中的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评价和管理当中。

  (1)规范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汲取融资租赁风险分类、风险成因、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2)模型研究,通过提炼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对所选取的指标权重赋权,创建指标的评估标准,构建出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预警模型。

  (3)实证研究,在融资租赁发展最快的地区“浙江”,选择了规模最大的一家融资租赁企业作为实证案例,对风险预警模型的运行效果进行考察。

  本论文研究框架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1】

  
  1.5. 预期创新点及研究局限

  (1)预期创新点。结合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形成机理,将风险预警指标与计量模型运用到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融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和深化,构建具有操作性、易理解和运用、适合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预警模型,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风险计量与风险评价方法。

  (2)研究局限。预警模型各指标权重赋值采用了专家调查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使得风险预警结果存在经验性和主观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