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外资的利用,发展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尤其 1993 年以后,中国利用外资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河北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规模逐年增加,极大推动了河北省经济向前发展。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外汇管理局简政放权举措的不断实施,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正在朝着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发展。伴随着政策的放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国内经济的增长,行政干预的削弱,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外资的引入具有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使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等优势。但是,作为经济重镇,河北省利用外资的的质量较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单一,地区分布不均衡,竞争优势较弱等问题也相对突出。因此,政府如何提高引资质量,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如何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如何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如何在生存中使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提高站位,扩大视角,对外资的引入进行多层次分析,并通过多角度阐述河北省外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的引资入冀,推动河北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河北省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时,也为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政策布局,就要对河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规模、投资结构及产业结构,了解外资企业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探究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对维护河北省金融稳定和促进外商投资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本篇论文的意义所在。
1.3 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理论
中国利用外资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经济环境、配套产业等也日趋完善,国内学者对外商投资的区域偏好、行业偏好、投资战略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和外资的关系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兰振华,陈玲(2007)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增加汇率弹性来抑制大量的游资涌入我国,让短期资金的收益变得不确定性,并建议外汇管理部门减少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控制短期资金流动的做法,而是更多地发挥汇率和利率对资本流动的调节作用,同时也主张对短期资金进行征税来抑制其过量流入我国。
金涛(2008)建议结合多方位跨部门监管理念,从改进法规制度,建立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管理的初步构架和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并联合检查等手段入手,讲述了提升外资流入管理的方式方法。
周豪、温小敏(2010)选取国内汇率市场变动、央行货币、经济增速等因素对境外货币资金流动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从中探索出汇率、国家货币政策、GDP 对国际收支的决定性影响。
胡志刚(2010)认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滞后于形势变化、缺乏有效的联动监测机制是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薄弱环节,应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构建全面的监测管理体系,强化代位监管的严肃性。
张健华(2012)通过分析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资本管制放开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初步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提供政策依据,同时,探究各国企业如何在发展中适应政策要求,如何更好的利用政策去经营企业发展。
葛华勇(2012)经过剖析探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与对策,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分层次、选择性的逐步减少对跨境资本交易的约束框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杜鹏(2013)认为,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资金流动的管理,应该进行流入流出的平衡监管,防止资金大进大出,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整合有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法规,对企业实施整体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汇管理环境。
2.国外研究理论
西方是跨国公司的发源地,也是其工业化的结果,所以说,西方学者对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最早,也最完善。不少西方经济学家亲身经历了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并总结出了全面而广泛的研究理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不一样的层面与高度对西方跨国公司的投资模式、投资因素和投资环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和探究。
海默(1960)第一次从不完全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并结合原始垄断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问题。海默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主要模式为寡占,即垄断优势,具体是指为由于技术垄断、产品商标、科技差距、资产规模、相关税种等举措引起的一种不同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
巴克利、卡森与拉格曼(1976)在《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跨国公司的未来》)提出内部化理论。它与垄断优势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张通过企业内部行为降低生产成本、转换优势力量,通过企业自身能力的释放来进行国际间资本投资。
不同于其它理论,内部化理论可以诠释大部分跨国公司投资的动因,而其它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只从公司产品、构成要素等单个方面来分析投资的动因。可以说,内部化理论或多或少的涵盖了其它理论研究,使我们对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行为有更加全面而细致的了解。
邓宁(1977)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首次突破了学界对国际投资的研究导向。传统的投资理论一般只注重对资本流动进行研究,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打破了传统研究的局限,总结出国际投资的三大基本要素,并将各类要素进行统筹结合,综合分析,引领了当时国际投资的研究方向。国际生产折衷论首先对绝对优势论给与肯定,同时也认可触发跨国投资的相对优势,它整合了以往时期人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理论方面的精华并加以提炼,对发展中国家引入外资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是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两大板块。基本活动包括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后勤等;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研发、管理等。上述生产经营活动各自独立,但又相互依存,是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部门,将这些活动要素串联在一起,即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应充分利用各区域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从而达到最优的生产效率,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后来的业务外包、全球分工价值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巴特利特和高歇尔(1997,1998)提出包括在竞争中降低成本、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创新、选择更接近于市场的环境三点因素的跨国投资模式,较好的诠释了产品周期论,并进一步做了升华。该形式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进行了弥补和修正,将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科技、产业、核心因素等在各国间交替轮换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验证及展示,同时归纳了生产差异、资源及人才本土化、科研开发本土化等理论。
1.4 基本框架
身为河北省外汇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的选题依托于全省经济发展策略,从研究招商引资的相关理论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府部门统计数据,对河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特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分别从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创新点及参考文献等方面对全文进行概括阐述。
第二章分析了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现状与贡献,分为五部分内容,一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二是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规模,包括总体规模、外资流入规模和结汇规模。三是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资产状况。四是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结构,包括产业投资结构和地区投资结构。五是外商投资企业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共分四点进行详细描述:第一点是拓宽企业融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二点是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第三点是外商投资企业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拉动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第四点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企业人才本土化。
第三章从四个方面描述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特点。一是老牌外商投资企业资本流入持续增长。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合作伙伴较为固定。三是大型企业外资流入形式多样化。四是外商投资企业采取集团化管理规避风险。
第四章就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注重企业产能效益,淡化内部运营管理。二是外汇资金使用随意,违规结汇情况频发。三是特殊行业资金闲置,造成企业汇兑损失。四是外资来源地较为集中,欧美国家企业投资不足。五是企业经营期限普遍较短,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第五章针对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阐述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正确认识引资含义,全面提升内部管理。二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三是及时掌握经济行情,合理规避汇兑风险。四是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拓宽外资流入来源。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理论着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和理论性资料,充实信息量,拓宽思路,为下一步提出观点打下基础。
(2)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电话问询和问卷调查,了解外商投资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统计分析法:对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及资金流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比对,以时间序列制作相应的图表,形象展示时间变化趋势及各因素相关性。通过查阅《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河北外汇管理年鉴》和《河北省经济年鉴》及相关数据资料,以及商务部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维普网获得相关数据。
(4)实践分析基础上的政策研究。论文研究结合外汇管理工作实践,在对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产业结构、资金流向行业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政策。
2.创新点
论文基于 2012 年以来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不断放开展开分析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和案例分析,获取了有效的数据资料,客观地总结了河北省外资企业的特点。同时提出,促进河北省外资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加强外资企业的内部治理,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并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透明的外部经营环境。在国际市场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还要加强市场分析,防范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