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加入 WTO 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工程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我国的建筑工程业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建筑设计上,多方面都在追赶国际潮流,争取尽快与国际接轨。但是,在追求建设工程项目规模和速度的过程中,工程质量和安全能不能得到严格的保障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诸如北京西单西西工程和央视新址配楼火灾等工程事故,说明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加大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力度,因此在这种形势要求下,工程监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逐渐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一直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我国一直采用两种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设单位自筹自管和工程指挥部。这两种模式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包含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被社会淘汰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1988 年 7 月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为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提供了规范指引,这也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 1988 年以来,监理行业先后经历了试点(建设监理制推行始于 1993 年)和稳步发展(全面推行始于 1997 年)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监理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国监理企业数量规模已由个位数、两位数向三位数甚至更多增加,经营范围也由点向面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覆盖面。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从业人员也在加速增长,并且随着社会和企业业务的需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具有独立地位的监理企业已经与建设项目的投资开发方、建设项目承包方共同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三大主体。虽然整体上看来,我国工程监理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除此之外,监理企业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管理水平都面临严峻挑战,监理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否则将会被严厉竞争机制淘汰。
1.2.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在我国,对于监理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宏观的角度,比如监理工作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监理企业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等等。目前我国对工程监理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尚不成熟,风险管理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风险的识别方法和防范措施尚未形成体系。而针对工程监理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未能结合企业自身和面临的经济环境,对监理企业内部风险的管理与防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我国监理企业内部风险及防范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有关监理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的理论内容,拓宽相关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促进监理行业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监理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我国监理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1.2.2 实践意义
研究监理企业内部风险及其防范,有助于强化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监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为监理企业风险防范策略的选择提供指导;可以对企业内部潜在风险进行及时分析、发现、处理与防范,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更好的执行其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机制在监理企业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引入,可以使监理企业风险得到正确评价和有效控制,使企业做到内外兼顾,既能保持工程建设监理企业自身良好发展态势,又能做好工程建设监理业务;除此之外,监理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能够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控制,为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以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并兼顾社会责任效益。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的西方,其描述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关于风险概念众多西方学者进行了不同的阐述,美国经济学家 J. Haynes(1895)认为风险意味着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经济学中跟其他领域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本质因素是事件的偶然性,某个事件能否发生损失由其不确定而定,如果某个事件中伴随有不确定性,则该事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Knight(1921)认为风险是由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导致的。Saburo Ikeda(1966)认为风险是由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导致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国外第一代风险管理的概念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其关注重点在于“生产安全与保险”,第二代风险管理的序幕于二十世纪中期拉开,第二代风险管理的大幕拉开,意味着企业真正踏上了风险管理的舞台。Mow Bray 和 Blanchard(1969)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将风险分为纯风险和机会风险两种,认为纯风险就是指只会造成损失而不会带来任何益处的风险;机会风险是指损失和收益可能并存的风险类型,即既有可能造成损失又有可能带来收益。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发达国家发生了众多公司舞弊和财务造假等丑闻,这些事件引起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重视,使包括行政、司法、证监等在内的各部门集体介入。为此,2002 年美国政府和交易委员制定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各种经营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约束,2004 年美国的 COSO 也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9 年 ISO发布了《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规范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将以往企业关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升到了关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层次上来。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也是 COSO 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体系》八要素之二。国外学者很多研究风险管理的理论中,风险评估的研究会比较多,他们提出了多种风险评估的方法,诸如市场风险管理的风险价值(VaR)、灵敏度分析、波动性方法、压力实验、极值理论和信用风险管理的 Creditmentric、KMV 等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风险识别的研究较少,虽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风险识别的方法,但是应用性并不普遍,主要集中在专门的领域。仔细研究这些关于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的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发现其中的一些先进之处和不足之处,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除了理论研究,风险管理在实际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与如今社会结合最密切的就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现有的软件种类很多,他们在企业和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应用普遍,被人们熟知的几款软件主要出自英美等国家,像英国的“Risk Net”软件,美国的“Analytical Power Tools”系列软件,芬兰的“Risk Man”软件,挪威的“Dyn—Risk”软件等。在英美这些发达国家,企业在应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制定了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双重保障,促进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有关风险的研究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才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风险理论研究者和风险实践研究者仍任重而道远。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如破竹,中国企业也展现出让世界瞩目的竞争力和爆发力,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和风险管理的失败。2004 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事件给中国企业和监管当局敲响了警钟,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未雨绸缪,及时培育和推广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成为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
2005 年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沪深证券交易所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针对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出台了多部法规,要求确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2006 年国资委依据 COSO 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就相继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和决策树分析法等风险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后来的学者又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金芬(2006)提出了财务报表分析法、SWOT 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四种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并指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方法或者几种方法的组合以达到良好的风险识别效果。孟林、王冬梅(2007)指出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第一步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对风险的性质进行归类和判定,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识别步骤。孙班军、邢帅、赵金娃(2009)提出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包括风险发生概率栏、风险等级栏、风险后果影响程度栏等构成,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影响程度确定该风险在矩阵图中的位置,进而确定风险等级。
我国风险管理的软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应用,现有的软件种类不多,而且仍然采用计划协调技术,对于企业应用并没有针对性。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运用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分析京航联监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构建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及提出应用建议。基于此,本文研究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该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是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该部分首先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描述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和体系结构,阐述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并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京航联监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是针对京航联监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介绍京航联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司存在的内部风险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原因解析。
第四部分则是京航联监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对京航联监理公司风险表现进行了分析,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其中包括构建内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信息的收集、内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的执行、监控、报告与评价五步骤。
第五部分是对京航联监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应用建议。
1.4.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归纳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京航联监理企业内部风险体系构建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相关理论文献及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对有关监理企业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文章的研究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本文的初期阶段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调查研究工作,把其归类为国外的文献综述以及国内的文献综述,并且根据这些个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本文理论部分研究与编写。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靠着分析者的直觉、经验,结合分析对象过去以及现在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等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则依据统计的数据,对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和数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的定性分析中,以归纳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则是主要体现在风险等级的评判之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定性与定量评估以及风险发生对企业影响程度的定性、定量评估。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则是在对监理企业内部风险各方面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之后,通过某个具体的监理企业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来更为形象、具体的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并针对企业自身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本文主要是针对京航联监理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来进行的研究的,理论应用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