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8944字

  第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当前, 90%以上的我国中小企业处于县级的区域,发展迅猛,产业散布广泛,是县域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基于此,社会各界学者研究我国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的热情也逐渐加强。

  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综合称为县域经济,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具有多元性、农村性和承接性等特点①,在农村城镇化建设、城市产业转移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单元,同时,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并且,向不同产业阶段渗透。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的贡献表现出来: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小企业所缴的税收。因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市场接近、分布广、渗透力强,所以,中小企业容易构成产业集群,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分工的专业化,是县级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二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以农村社会发展为基础,由于我国县级中小企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县域中小企业的产生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解决了城镇就业问题,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机会;三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县域中小企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合的桥梁,有效协调了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打破了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二元经济格局。

  虽然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庞大、产业范围广,作用影响深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低小弱、散乱平”的缺陷,“低”即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小”即企业规模太小,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弱”即生存能力差;“散”即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无法形成合力;“乱”即企业管理混乱,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平”即企业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突出的特色,造成竞争力不强。要想改变目前这种格局,笔者认为既要企业自身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管理、生产、技术水平,弥补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县级政府要谋划出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及为县域中小企业规划出长期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要以服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根本,整合现有资源,从而解决“低小弱,散乱平”的问题。

  商河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作为济南市的北大门,近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倾斜,从2007年的济南市政府连续扶持商河发展5年战略到将商河划入财政省直管县①,再到2013年的济南市政府继续帮扶商河发展战略,使商河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外力,为商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但是,商河县中小企业在各个产业阶段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低小弱,散乱平”的问题。目前,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大致有三:一是依附城市带动型。这种类型企业主要存在于第一、二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沟通桥梁,一方面是商品性农业的供应商,另一方面是城市产业转移的工业基地。既服务城市,又依托农村,因而是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纽带;二是农业开发型。该型企业主要通过经营产业化、区域化布局农业资源、运作市场化、聚集规模化等途径,将其培育成县域产业集群,并由此带动发展县域其他产业;三是特殊资源拉带型。这种类型企业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地热、地域等优势,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工,温泉度假、乡村旅游等带动经济发展。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商河县依附城市带动型企业主要存在“低弱乱”的问题,即产品处在产业链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弱,企业管理没有科学性;农业开发型主要存在“小散平乱”的问题,即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战,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主导产业,对今后发展战略没有长远的规划;特殊资源拉带型主要存在“小平”的问题,即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特殊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加之特色的产业在规划、建设、宣传等方面的欠缺,造成特色变得无色,突出点变得平淡无奇,所以也就很难持续发展。
  
  1.1.2 研究的意义

  “郡县治,天下安”,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强县之基在于强“商”。县域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素,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又是实现县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才能解决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局面,只有找出中小企业问题的症结,才能解决掉县域中小企业“低小弱,散乱平”的问题。

  本文以 SOWT 分析材料为依据,从中小企业过于分散,恶性竞争,管理混乱,缺乏特色,主导产业、长期战略不明确等问题入手,借鉴其他先进县区经验,运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财税政策、经营管理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商河县中小企业规划出符合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也为商河谋划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以求达到跨越发展的目的,实现社会、企业的共赢。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定位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为解决商河欠发达局面,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提高商河中小企业实力,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其他具有相似问题的县级行政区域也具有一定的指引和学习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融资、财税政策、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

  1.2.1 融资

  (一)国外研究状况

  (l)S一W模型S—W模型是Stieglitz和Weiss二人假定银行、借款人之间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借款人了解所要投资项目的风险所在,而银行只了解投资项目的整个行业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如果增加利息,那么,借款人将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因此会导致合作的失败,这种假设是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就是向企业实行信贷配比。由于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严重的不对称信息问题,所以,银行更倾向于配给信贷给中小企业,以达到安全范围,减少贷款。

  (2)长期互动假说Banerjeel的长期互动假说认为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一般处于一定区域内,并且长期与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合作,可以说企业与金融机构相对了解,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所以,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比较容易获得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同时,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缺乏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的了解,为了避免信贷风险,他们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而不愿给不了解的中小企业放贷。与此同时,Jamesp.Weston and Phillp.Strallan也认为中小型金融机构在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有优势。因此,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培育中小金融机构。

  (3)融资顺序偏好理论Myers和 Myers.Majlaf根据中小企业顾虑融资时会造成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而总结出了融资顺序偏好理论。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更乐于运用对企业影响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而不是以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传统方式进行融资,即中小企业融资最乐于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之后再向外部延伸,外部融资中则是以债权为主,股权为辅的方式。同时,啄食顺序融资理论①认为银行信贷融资时中小企业主要的贷款途径,因为银行融资是企业融资成本最低的方式。

  (二)国内研究状况

  198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整合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始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有关融资问题进行了探究,但直到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才有了一定的规模,框架越来越明晰,内容也越来越充实。

  (1)政府的直接参与和间接扶持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曾在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中提出过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维护中小企业融资秩序,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从以上论断中可以得出由政府建立健全融资法律体系,对于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完善金融制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现阶段我国政府也亟需建立、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信用担保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少、规模小,可抵押担保物品少,所以,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参与与帮扶,但政府又要正视自己的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规则,提高政府的干预效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专家认为政策性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将是我国最有效的融资方式,不过,因为在发展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影响了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纪琼晓认为市场失灵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也是一种“麦克米伦缺欠”①现象。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场的调节者,介入调节成对待市场失灵问题的回应,也是必然选择。她还指出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是解决我国现阶段麦克米伦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2)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为社会提供投资渠道,建立“民资、民用、民管”为原则的内生融资机制由李富友、刘奕等提出。以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和正面效应为抓手,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制的改革由卓凯、张建华提出。

  此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这个问题也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欧新黔认为融资方式单一,缺少融资渠道,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她主张的办法除了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法律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改善融资环境,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等,她还提出政府要加大帮扶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立发展基金,创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钟加坤、钱艳英建议加大控股融资力度,改革金融体制制度,金融创新将有助于扩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②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的弊端就尤其突出,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产品与市场方面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果存在市场的利率管制,那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将大大提高,中小企业则会选择其他融资方式,银行则得不偿失;如果是自由化的利率,那么将会导致信贷市场演变为“柠檬市场”。③因此,股权融资推进势在必行。

  (3)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李扬和杨思群提出如果企业和银行信息对称,即银行能够了解企业的银行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项目资金风险,那么,企业在银行中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贷款。在县域中,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此种优势,因为县域中小企业经常与区域中小金融机构打交道,接受信贷服务,双方彼此非常了解,所以,建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大大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基于此,林毅夫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则认为区域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符合“长期互动说”理论,即因为区域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地方中小企业,所以,在长时间的合作中,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就会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中小企业之间在共同合作的同时,应该会建立相互监督,因为牵扯到利益的双方,对彼此的信息状况则会更加关注,这种监督称之为“共同监督说”,这种模式比政府部门监督更加有效。

  ①同时,刘立峰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只有实行股份制或者合作制,并且与政府机构完全剥离,才能真正形成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建成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而政府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其经营状况要实时监控,建立相应的维护存款人利益的保险制度,保证当地经济正常有序发展。

  从国内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来看,在理论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运用到实际中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执行力和监管的缺失,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等方面都缺少相应的保障性和约束性政策,加之政府在监督监管方面起到的作用有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被1督管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2.2 财税政策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外,因产业结构、经济制度和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及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遵循不同的思路,选择了不同的财税政策。

  (1)自由竞争思路在经济制度比较完善的欧美国家,自由竞争思路受到了大多数的青睐。该思路主要是以坚持企业之间自由竞争为主,而政府尽量降低干预,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形成良好竞争环境,在竞争中以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成长速度。该思路的重点主要是以完善的制度和较高的信用体系来维持,以反垄断和保护为措施,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存能力,维护和谐的竞争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自由竞争思路也主要是以企业之间共同维护经济秩序和企业内部自我负责为原则。 例如,美国对中小企业采取的财税政策就是从“维护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为基础制定的。①
  
  (2)政府干预思路政府干预思路该思路主要是依据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素质,解决发展难题,破除各种矛盾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发展,直到实现工业集群化。

  这种思路主要是以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为主要措施来干预市场中的经营行为,其不同于自由竞争思路之处,就在于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裁判员,而企业则是市场中的运动员,裁判员起主导作用,运用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维持各个企业之间的平衡,使企业总是保持积极主动的、向前的状态。政府干预思路是通过相关组织体系和法律来维护、推行,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政策意图,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大多数发展中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基本遵循这一思路。例如,二战后的日本,主要通过政府财税政策的调控,来保持企业之间的利益均衡,防止大企业垄断、排挤和剥削中小企业,通过扶弱济贫的政策来维持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的和谐。②
  
  (二)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研究较少,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相关理论还不系统,其主要是从所有制的角度进行研究。近年来,受到内需不振、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国企发展萎靡滞后,使得政府决策部门不得不开始对中小企业予以重视,出现了中小企业研究热。但是,目前政府支持的重点仍是国有大企业及大企业集团。因此,我国在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方面进展不大。

  从财税政策上来看,国内外研究水平、深度差别较大,而国外的理论又不适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所以,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理论方面的支持较弱。从目前我国发展阶段来看,适当采取政府干预思路的财税政策能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更好地发挥好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帮助、扶持好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2.3 品牌战略

  (一)国外研究状况
  
  1980 年左右,欧美大型公司开始对品牌加大了关注。特别是在 1990 年左右,全世界出现了多个品牌并购案,多个品牌被自身有形资产的数十倍资金进行了并购,这让人们看到了品牌背后的价值,更让企业的经营者将资金转向品牌的建立,也大大提升了学者们对品牌研究的热情。从这时起,专家、学者和营销策略师对品牌的议题也逐渐深入,大量的文章、书籍和研究报告接连印发。1988 年,美国为了能够走在市场营销的前列,对品牌的研究也就大步向前,并由美国营销研究所资助专家来研究品牌。作为一项营销活动,在美国,品牌管理已有百年的历史。

  品牌管理基本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形成“品牌”(brand),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产品的命名以及品牌标志的建立和宣传。

  (2)打造“品牌化”,此阶段的品牌已逐渐演变成为企业产品的一部分,需要对品牌进行管理,并相应的出现了品牌经理制和专业化管理。

  (3)保护并提升“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这时的品牌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资产,并出现了维护品牌价值的管理。

  1993 年,“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理论由美国营销专家 Keller 正式提出,简称 CBBE(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模型。该理念是指由于对品牌认知程度不同,所以会造成顾客对相同品牌营销结果的不同。

  “关联网络记忆模型”①(associa-tive network memory model)是 CBBE 模型的核心基础,其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该理论运用于品牌价值时,主要是基于顾客心理品牌知识的程度,品牌知识的组成成分则是消费者记忆中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即若顾客对品牌了解,那么品牌价值就高,产品就附加值也就提高,如果顾客对品牌不甚了解,则相反,顾客对有关品牌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种记忆。

  在 Keller 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的多维品牌资产由 Yoo Donthu 提出,简称 MBE(multidimensional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模型。

  通过研究,Yoo Donthu 提出了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是基于对产品品质的认知,品牌价值的联想以及品牌的知名度而变化的,三方面影响着顾客对产品的选择,进而影响品牌的资产。品质的认知是顾客对产品认知的基础,而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联想则在品质的认知之上,同时,品质认知又先于品牌忠诚度,所以,中小企业只有做好品质、知名度以及品牌联想,才能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专家们普遍认同的品牌资产主要有品质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度五个方面。①
  
  (二)国内研究现状

  90 年代前后,我国企业开始热衷于“名牌”、“驰名商标”等称呼,对于品牌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迎来了品牌潮的第一个春天。但是,由于我国学者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较少,而且,中小企业可利用研究的资源有限,所以,进行中小企业品牌方面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而且目前还没有转变的迹象。国内在少部分研究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时,很多只注重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的意识和具体行为。他们认为企业首先必须要重视品牌的建立,之后通过多种宣传模式以及一些企业的具体措施,如广告、慈善等,对品牌进行维护管理。

  目前,对于品牌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1)国内外学家对品牌的意义、产生的过程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2)国内研究人员对品牌价值的质疑、表象、本质等研究的文章和专着;(3)国内外研究人员根据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案例分析,得出塑造-维护-提升品牌的相关理论,并着成有关书籍。

  通过对有关书籍的阅读,笔者认为以上对品牌研究的三个方面可以加以运用的只有第一个方面,因为第一个方面严谨、科学,并且有案例成功的支持,相比较而言,其他两个方面就存在漏洞,不是那么严谨。其他两个方向一是缺乏实际实战的支持,二是只批判、只讲误区与简单方法,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②另外,企业家和相关学者目前过于强调国外品牌的成功案例和理论,而不结合我国实际,忽视了我国企业对品牌的真正意义,而本质不同使得国外成功经验无法直接套用到我国企业,造成了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缓慢,成为了制约品牌成长的主要障碍。同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与精神,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只有将企业的果实向社会宣传,才能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影响力,增加社会对产品的购买力,使企业的生产链条产生良性反应,形成健康的链条。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六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是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等概念以及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地阐述,为研究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做好了理论铺垫。

  第三章,主要介绍商河县及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图表的形式将商河县的经济、社会、区位等和商河县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地位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分析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中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奠定资料基础。

  第四章,对商河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三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第五章,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进行 SWOT 分析,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危机,为下一步谋划发展思路打下数据、理论基础。

  第六章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企业、章丘市中小工业企业、聊城温泉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并分析出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为制定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举出实例,确保方案可行性。

  第七章,根据 SWOT 分析结论、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做法以及结合商河县实际,得出三中发展模式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

  1.3.2 研究方法

  本论文研究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区域经济学、中小企业管理等知识为抓手,采用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并行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商河县中小企业,全面剖析商河县中小企业现状,分析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本研究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以解决商河县中小企业“低小弱,散乱平”的问题。

  (1)文献法学习借鉴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经归纳整理、分析、甄别,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这一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证。

  (2)资料、实地调查法主要运用搜集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剖析目前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类型及存在问题。

  (3)比较法选择三种发展模式的先进地区,找出商河县与先进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4)逻辑法结合商河县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推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突出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谋划出路。

  (5)SWOT 分析法结合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运用 SWOT 分析法对商河县中小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1.3.3 技术路线【1】

论文摘要

  
  1.4 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本研究运用 SWOT 分析法,尝试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弱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佐以一定的实例和数据予以实证,具有首创性。

  (2)本研究在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 SWOT 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具有创新性。

  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有限,同时,系统学习的时间较少,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虽然对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 SWOT 分析,但无法精确判断现阶段商河县中小企业所处水平,所提出的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也缺少产生效果的评估和进一步分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