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分类分析
文山州共有壮、苗、瑶、舞、回、傣、布依、蒙古、白、讫佬10个少数民族,居住于文山州境内8个县(市),形成小分散大杂居的形态,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发扬并延续着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习俗、礼仪、节庆形式,又积极吸收、借鉴融合其他民族各具特色、特点、特征的文化,体育、文艺、节庆形式,有着鲜明的传承与创新、持续与借鉴,因地制宜又丰富发展的独具地域的特质。
3.1资源分布情况统计
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走访,专家访问等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山州内,壮族所拥有体育运动项目最多,苗族次之,传承具有本民族特点又融合了其他民族或是地域特色的但运动形式较少的是布依族、讫佳族和蒙古族以及傣族、白族等,这些在文山的非主体民族具有运动形式与所在的人口集中居住地的本民族相比项目形式少,但具有地域化的特点。
3.2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文山各民族因其历史形成和居住地的特点,包括与其他民族的交叉居住形成自己的特点。
3.2.1相对集中
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和民族群众居住地相一致,体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南县和富宁县,世代居住的壮族传承和沿袭了千百年的强身健体的运动习惯,并一直传习着。苗族主要居住在马关县,其余部分人口散居于砚山、丘北,而人口较少的白族、布依族、乞佳族小聚居于麻栗坡县,布依族居住于文山市等。无论是相对集中还是小聚居的各民族都充分发挥本民族的传统体育的特色,并与其他民族相互借鉴、学习、结合本民族所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地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宗教习俗等不断丰富着本民族的运动形式。
3.2.2交叉共享的运动形式
在文山州居住的各族,因为经年累月的交叉居住、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在语言、服饰乃至生活方式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表现在运动形式上也趋于共同的特征。如,射弩、秋千、打陀螺、武术、摔跤、斗牛等等。
无论是什么民族在其特有的节庆活动都能看到本民族特征的体育活动,如壮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花山节”(探花山活动),除了自己独有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外,各民族群众都会欢聚一堂开展摔跤、斗牛等大家喜闻乐见又能积极参与的体育活动。
3.3.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特点
在实地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过程中,我们能深深感触文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感触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感触到与宗教、习俗、节庆、生产活动密不可分的运动形式。其中所具有深厚潜质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3.1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居住在文山境内的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各类体育活动是他们在千百年生产实践、生活习俗、节庆纪念、宗教祭祀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具有本民族特点又结合其他民族运动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生活习惯、民俗活动、宗教信仰的历史沉淀。在文山居住的壮族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主要居住于广南和富宁,在广南神秘消失的句町故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退想,富宁壮族的坡芽歌书在传唱优美爱情故事的同时也传唱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想往。流传至今的打铜鼓、武术、射弩、掼牛等是壮家人为了生存尚武求生的表现。而秋千、抛绣球、打手毽、打陀螺等则是劳作之余闲情逸致的体现。蒙古族是迁徙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延续数百年的摔跤运动无论是在哪个县,只要有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在节庆日,在劳作休闲时都能看到,虽然没有了在草原上轰轰烈烈人头攒动的宏大场面,但刚烈勇猛的形象依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有的彪悍。
3.3.2宗教祭祀突出
在文山居住的各民族大多信仰原始宗教,在传统的宗教仪式和祭祀过程中,所表现的体育活动形式体现了各民族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丘北县境内居住的葬族除了传统的“火把节”以外,每年农历2月初还要举行盛大的“花脸节”,在欢唱快乐之前,一定要杀猪宰牛敬奉祖先和神灵,其后用锅灰相互抹黑对方的脸,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这一独具特色的形式在别的彝族聚居地极少能见。目前,按传统的年龄辈分抹黑对方的习俗己演变成用黑色香粉互抹自己心仪的人,成为普者黑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项目。苗族的戸签系列活动蕴含有敬神、祭祀、表演、欢乐、展示等多种功能。这些活动难于区分其主要是“为什么”,但其中的功能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领悟、去挖掘、去发现,去将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形式转变成更有价值的现实。
3.3.3地域特征显着
文山州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千百年来各民族世居的不同分布,形成民族各有不同相对的居住地,并决定了生产生活方式大相径庭,表现在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上也完全不可模仿。有的民族依山傍水,独有的水域资源让他们荡漆湖间,赛龙舟便成为广南垠美壮族和丘北普者黑舞族特有的水上运动。苗族武术、爬坡杆,蒙古族摔咬、赛马等体育项目都是根据居住条件而传承沿袭逐渐形成特色。因而,不同地域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极具独有性和吸引性,也具有开发的巨大价值。
3.4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文山州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多样,但都有其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
3.4.1休闲型
休闲型运动主要体现为参与随意没有激烈竞争,有的项目规划约定俗成,也有的是由参与者相互约定。如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打磨秋、打鸡毛毽、打陀螺。壮族旳采高晓,苗族的滚声室,舞族的弦舞,瑶族、布依族的抛花包,傣族的堆沙、丢包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体育活动且老少皆宜。此类活动多见于居住地交通不方便,生活方式简单的民族聚居地。
3.4.2竞技型
竞技型类体育活动带有显着的军事色彩,从起源来说应该追溯到远古各民族为了生存或是争取保卫本民族利益,在长期的与外部力量斗争中形成的传统军事行为,随着战争的减少,许多军事行为转变为强身健体、技艺比拼、技能展示的体育活动,常见的有射弯、飞镖、吹枪、武术、赛马等。
3.4.3民俗型
民俗型体育活动形式是各民族特有的民俗民风的体现,也是本民族同胞喜闻乐见参与较多的活动形式,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斗鸟、斗鸡、打扁担、丢包、打火把等。这些带有显着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是外来游客最喜爱参与,从中也最能体验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3.4.4观赏型
许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带有很强的技能技巧,有的是个人表演有的是对抗,也有是集体的展示。如苗族的倒爬花杆(个人),壮族的打铜鼓、跳卢笛(集体),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对抗)等。观赏型活动作为吸引旅游者有着独特魅力,能集中展示本民族优秀的技能和蕴藏的文化底蕴,具有该民族突出的代表意义。
3.4.5体验型
在文山各民族体育活动中都有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较为简单易学,有乐趣有特色。在丘北普者黑湖边,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在彝族弦子音乐的伴奏下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前面有带舞的舞者,中间有示范并带着你的彝族美丽少女,大家围绕篝火的欢快情意在整齐的脚步声中延续。壮族的打扁担,瑶族的抛花包,彝族的舞狮等都具有很强的体验与参与性。
以上的5个分类具有代表性,但在文山的众多体育活动中,有的活动形式大致一样,有的则具有本民族的典型代表。如射弩在壮族、苗族、瑶族中均有表现。
而倒爬花杆、弦子舞、赛马则是苗族、彝族、蒙古族的代表形式,而有的项目具有以上的某个功能也有多个功能,关键是在什么地方展示?为什么展示?其结果决定了或是观赏或是参与也或是竞技。如丘北彝族的“花脸节”,原是当地彝族具有祈福求安、互相祝福的民族节日。但随着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彝族的节庆活动先是带有表演性后来有了参与体验功能,而现在则是名传退迎的民族节庆活动。每年的节日许多人慕名而来,人们嬉戏追逐欢歌笑语,“抹花脸”成了“花脸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成了普者黑旅游响亮的宣传语,“抹花脸”的民族活动为普者黑宣传功不可没,其创造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超越了“花脸节”办节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