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曹进冬。 特色金融服务新城镇化建设[J]. 青海科技,2013(03),47‐48
[2] 曹君丽。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公私合营(PPP/PFI)项目融资的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1),107‐110
[3] 融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2011
[4] 李仁吉, 曾小强。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 甘肃金融,2013(08),39‐41
[5] 李树生, 蒯立华。 城镇化过程中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J]. 西南金融,2013(12),51‐53
[6] 李文娟 .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大庆社会科学 ,2013(04),91‐92
[7] 李彦东, 刘小新。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吉林省松原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调查与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2013(04),16‐21
[8] 李月敏。 浅析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J]. 中国证券期货,2013(05),231
[9] 廖凤华。 对绵阳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的探讨[J]. 西南金融, 2010(09),55‐58
[10] 潘凌云, 任祖智。 助推新型城镇化争当金融主力军--对基层农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 现代金融,2013(08),17‐18
[11] 邱俊杰, 邱兆祥。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J]. 理论探索,2013(04),82‐86
[12] 邱兆祥, 安世友。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金融工具作用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3(10),31‐36
[13]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小秋, 刘莉亚。 河北省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 华北金融,2006(10),36‐38
[14] 沙龙云。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 吉林金融研究,2013(06),1‐5
[15] 史强 . 农行陕西省分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20),116‐117
[16] 杨满沧。 找准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切入点[J]. 中国金融,2013(04),30‐31
[17] 袁业飞。 新型城镇化:解套土地财政--新型城镇化如何破题[J]. 中华建设,2013(09),24‐27
[18] 岳文海。 我国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J]. 中州学刊,2013(10),48‐50
[19] 展西亮。 实施新战略助推新“四化”[J]. 中国农村金融,2013(21),23‐25
[20] 周华。 完善保障房信贷扶持推进城镇化金融服务--以海南省保障房信贷市场为例[J]. 海南金融,2013(11),86‐88
[21] 周中明。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及其金融支持路径的思考[J]. 河北金融,2013(04),7‐11+21
[22] 周宗安, 郑顺杰。 城乡差距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支持问题探析[J]. 海南金融,2007(07),60‐63
[23] 左晓慧。 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48‐50
[24] 巴曙松, 王劲松, 李琦。 从城镇化角度考察地方债务与融资模式[J]. 中国金融,2011(19),20‐22
[25]H.T.帕特里克。《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6]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7]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8]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29] 赫尔曼。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0] 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1] 王兆星。《中国金融结构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32] 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I)。
[33]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5 金融研究 6,2001(l)。38
[34] 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5 经济研究 6,1996(12)。
[35]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5 管理世界 6,2000(3),
[36]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l.《管理世界》,2003(7),
[37] 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3)。
[38]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39] 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明。5 经济科学 6,2001(3)。
[40] 周立 , 王子明 .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J]. 《金融研究》,2002(10)
[41] 谭艳芝、彭文平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0)。
[42] 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 vAR 系统研究[l].《管理世界》,2002(4)。
[43] 杨晓敏、韩廷春。制度变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一一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6)。
[44] 史永东、武志。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3(4)
[45] 杨英杰 . 中国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经济问题探索》,2004(6)
[46] 孙学文。《中国县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47] 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8] 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9] 田宝。甘肃县城经济增长的金触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0] 田鸣。《资金与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1] 张智富。县域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2(5)。
致 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两年时间已经擦身而过,在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在吉林大学学习的日子不算很长,但是有幸我还能留在这里继续学习,吉林大学这个令万千学子向往的学校,金融学这个令万千学子为之奋斗的专业,现在看来您是这样的令人神往。
要真诚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尊敬的丁志国教授,感谢您这两年以来对我的悉心教首先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两年中,丁志国老师带领我们组织了一次次研讨班,每一次的研讨班都是一次大脑风暴,使得我不断成长,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在论文写作期间,丁志国老师在百忙之际,时常牵挂着我的写作进度,从选题到取材,从数据的收集到结论的分析,从标点到结构,从提纲到定稿,每一处地悉心指导、修改,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谆谆教诲和精心指导,让我感受到了丁志国老师严谨的治学之道、渊博的知识学问。千言万语,难表我心中无限感激。唯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鞭策自己,不畏将来,努力向前。
还要感谢的是商学院的其他老师,感谢您们的传道解惑,感谢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您们的教导下我受益匪浅。感谢我的同学,他们都给予了我无穷的关心和帮助。尤其同学们对我论文给予的大力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母,感谢您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包容!
区区两三万字研究和分析,其成果只能是粗浅的,文中必然有不少的不足之处,唯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探索,予以改进。
学海无涯,花月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