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升级发展研究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5 共3302字

  第 2 章 研究基础

  2.1 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概念的界定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三个层面来理解。在微观上,产业升级是指产业内的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或者优化资源配置等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获取价值增值的过程。在产业中,微观企业通过革新技术、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提升微观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实现最终的产业升级。

  在中观上,产业升级是指产业链上的经济体或企业集群实现由初级劳动生产要素转变到由高级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经济过程。在产业间,由于要素禀赋的改变,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运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转变。在产业内,产业链上的微观经济体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流向该经济体,经济体的要素禀赋整体提升,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微观经济体得到升级。

  在宏观上,产业升级是指由于初级的物质资本、简单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禀赋向高级的技术、知识、制度等生产要素禀赋转变,各种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合理配置,实现国家的产业体系层次结构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方向升级。

  产业升级微观上注重企业个体,中观上注重产业链结构,宏观上注重国家总量分析。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是综合起来,产业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和技术创新来提升价值创造;其次是通过资源配置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经济过程。

  2.2 开发区产业升级

  2.2.1 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内涵

  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内涵是指开发区产业充分利用资源要素,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这些实现开发区从资源性产业到循环产业,从不可持续产业到可持续产业。概括来说就是开发区产业升级的高度化和生态化。

  首先,开发区产业升级的高度化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价值的高度化。其中,开发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通过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到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次提高的产值结构高度化,通过由基础产业比重大依次向加工工业、知识技术产业比重大转化的资产结构的高度化,通过由老技术、一般技术到新技术相对比重提高的技术结构高度化,通过技术工人相对普通工人比重增大的劳动力结构高度化来实现。而开发区产业价值的高度化则通过开发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能够取得的价值份额和分工地位来实现。在这些升级行为中,价值链上企业通过创新推动产业沿着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发展一般都按照从工艺流程到产品升级,高环节的产业功能升级到产业链的升级来完成一个升级循环。随着产品、产业生命周期的到来,新一轮的升级由此展开,并周而复始的往下循环,这被视为周期性升级过程。

  其次,开发区产业升级的生态化通过产业运行中的生态创新来表现,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能源、物质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把有限的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使得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开发区产业升级就是在使得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优化自然系统、产业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系,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消除环境破坏,使得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年随着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万元 GDP 能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循环生态比例、资源回收率等一系列生态化衡量指标。

  最后,开发区是高级要素集中区,是改革开放实验田,其产业升级的要求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开发区要求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并最终发展成为高级要素集聚区、创新密集区,因此,产业发展要求体现开发区的创新性产业。

  2.2.2 开发区产业升级的特征

  开发区产业升级的特征主要有:

  (1)以增加产业优势为方向

  我国开发区在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关注行业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注重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当初的简单加工制造逐步向形成产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的完整产业链的转变。

  (2)以国内龙头企业为主导

  开发区产业的升级离不开强大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区域和品牌影响度突破技术、资金、销售渠道壁垒来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

  (3)政府强力推动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绝大多数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我国开发区的产业升级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政府的指导和强力推动。在政府主导开发区的模式下,优惠政策是我国开发区产业发展最大的竞争优势,政府通过土地、财税等方方面面的政策能够加快实现开发区产业的升级。纵观我国各地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发展,不难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沿海各类开发区享有各种优惠政策从而较早的实现了产业的更新换代,而中西部地区由于没有这些优惠政策,开发区还保持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开发区产业难以实现升级。

  (4)外资直接推动

  我国开发区的产业升级是由于大量外资的进入直接推动,即属于资本密集型驱动模式,这一点在沿海开发区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大量优质外资由此进入我国,随着这些高品质外资的进入,不仅我国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资本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而且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2.3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特征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1)起步晚、发展快、但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从建国初期就已开始,但前期,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体制等各种因素,发展缓慢。自改革开放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开始得以快速发展,到2013年汽车产销双超2000万辆,其中总产量为2211.68万辆,总销量为2198.41万辆,刷新全球纪录,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具体如图2.1所示。

  整车研发、整车生产制造、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自主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汽车企业价值量分布的主要环节。而在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整车制造的价值量最低,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市场营销的价值量次之,自主品牌和整车研发的价值量最大。合资企业由于受企业体制的限制,难以向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这首先由于汽车及零部件政策法规上不完善,国家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使得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处于无序混战状态。

  其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低,各地政府因为种种因素纷纷保护本地企业,致使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阻碍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三,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2)汽车产业集中度低、零部件整体水平不高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效益递增的行业,国际公认的汽车经济规模是200万辆,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汽车企业难以通过自主研发来提高竞争力,而我国2013年销售总量超过200万辆的汽车企业只有4家,其中上汽集团510.58万辆、东风公司353.5万辆、一汽集团290万辆、长安集团220.33万辆。同时,由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对经济的影响大,很多地方政府由此盲目地推动汽车产业的建设,从而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我国的汽车产业呈现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影响下,外资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限制我国汽车零部件技术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将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同时引入国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度低,零部件整体水平的不高。

  (3)国际竞争力不足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13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2211.68万辆,总销量为2198.41万辆,刷新全球纪录,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虽然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全球排名第一,但是国外汽车市场份额很少,国内汽车市场所占比例较大,国际竞争力不足。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105.05万辆,2013年汽车出口量为97.73万辆,不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这些汽车被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市场主要是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汽车以中低档自主品牌车型为主。从这一现象反应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阶段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相关标签:汽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