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业务审计的现状
4.1 炼油与化工业务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化工业务以中国开采的石油资源优势为依托,采用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遵照国际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行的产品性能标准、技术指标、安全标准、环保规范,实施和推行炼油与化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和管理,在国内国际炼油与化工行业内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占有坚定的前列地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近两亿吨,占国内份额的 30%以上。炼油生产的主导产品主要是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每年向市场提供清洁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总量达到八千万吨以上。化工业务主要生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原料、尿素、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无机化工等六大类化工产品、数千种牌号,产品牌号齐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石油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
由于地域较集中的特点,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企业较早实行“人财物”三统一,主要经营决策职能均上移至公司层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流程相对集中规范,管理基础相对较好。但从近四年对炼油与化工企业的审计结果来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总体来看,以往占比较高的单纯财务或者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逐步减少,而涉及经营决策或业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比例相对增加,究其原因,有些是现有体制机制受限,有些是历史原因形成,有些则是自身内部管理不善或人为因素造成的。
部分问题还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可能仍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存在。
4.2 炼油与化工业务重要风险概述
通过仔细分析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企业风险数据库,在认真梳理 2009-2013 年间中国石油下属 25 家炼油与化工企业三大类 23 个审计项目 228 个审计发现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对炼油与化工企业的直观印象,炼油与化工企业重要风险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4.2.1 重大经营决策方面**涉及企业对内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及大额施工建设、招投标组织、大额经济合同等重大经济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这些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影响程度巨大。审计的关注要点不仅在关注重大经济决策的审批、操作方式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更重要的是该决策所带来的后续管理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010 年后,各企业依照规定出台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有关事项和程序进行了明确制度约束。从目前中石油集中管理控制来看,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经济担保、出借资金等事项均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管理,风险逐步上移。从近期审计实务来看,重大经营决策风险则主要集中在战略与投资管理、股权投资及与集体企业业务管理等方面[37].
4.2.2 资产管理方面
根据内部审计业务实践,在资产管理方面,石油炼化企业多存在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1)固定资产转资不及时、不准确;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不准确;折旧计算不准确,后续支出计量不准确;多计或少计租赁收入。
2)资产在使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因登记、保管等管理不善,出现的丢失被盗,造成的资产流失或损失。
3)资产的转让、报废、捐赠、置换等资产处置方案及过程不合规、不合理,导致资产廉价转让、优质资产流失。
4)采购设备不符合生产的需求,导致部分设备闲置,使用率不足。
(2)存货管理1)入库风险:入库物资未经检验入库;入库存货数量不准确;收货记录不准确不完整。
2)保管风险:库房缺乏有效管理,存货安全受到威胁;存货实物及记录的接触未经授权;损耗计算错误,损耗的处理没有经过有效确认和审批。
3)存货盘点: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盘点结果记录不准确。
4)转移及出库:开具的调拨凭证错误或未经有效审核;出库单与实际发货不一致;发出存货计价不准确[38].
(3)资金管理1)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未经有效审批,银行印鉴未妥善保管造成资金损失;银行存款与现金账实不符;出纳岗位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岗位分离和轮换。
2)票据管理:收取虚假票据,票据到期后承兑款项未及时收回或款项不能收回;票据未妥善保管,账实不符;银行票据未妥善保管造成资金损失。
3)往来管理:往来科目列示金额不真实,长期挂账的款项未得到及时处理,应收款项未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利用往来科目不合理占用(挪用)公司资金;坏账的计提和核销未经有效审批,应收债权的坏账计提和核销不正确;收回的已经计提和核销的应收债权未入账或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2.3 炼油与化工成本及费用管理方面
炼油与化工生产成本与费用风险主要体现在炼油与化工产品及生产运行计量统计、炼油与化工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期间费用等三个主要方面:
(1)炼化产品及生产运行计量统计计量器具及仪表计量不准确;辅助材料领用或耗用数量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动力消耗量计量不准确;统计报表数据不准确。
(2)炼油与化工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对象和计算方法不准确;预提或待摊项目范围及摊销期限不准确;成本分配的依据不充分,成本计算方法随意变更[39].
(3)期间费用费用报销超出预算未经有效审批;费用少列或虚列;费用摊销不正确、费用计提不完整、不准确;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费用化区分不正确[40].
4.2.4 内部控制及其他方面
(1)内部控制以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风险描述为例介绍如下:原油采购量和加工量量的交接凭证记录数据在原油数量、产品质量等方面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原油入库、加工领用的交接记录未经物资采购、仓储保管、生产车间等多方确认;物资需求计划未经平衡,物资采购计划与需求计划不符,造成过度采购;供应商及采购价格的选择未经合理有效的招投标程序,或者选取了没有相应资质和生产加工能力的供应商,或是采用了不合规的采购方式,如应该招投标的没有履行招投标采购程序,导致增加企业采购成本,做成企业经济损失;未签订或为及时签订有效采购合同,如事后合同;暂估入库存货不准确不完整,服务采购未提报需求计划或未经有效验收[41].
(2)营销管理统销产品未按板块配置计划数量及价格结算给销售专业公司,未严格执行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货款回收不及时,存在资金风险;自销产品超出炼油与化工公司的限定范围,以中间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名义违规自行销售统销产品,价格制定不符合相关议事程序,存在向特定客户低价销售的行为。
(3)薪酬管理工资计划执行不正确,计划外发放工资或超计划动用以前年度工资结余;工资发放对象不正确,存在利用虚假信息套取工资的行为;工资扣缴项目不符合规定,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及缴费标准不准确,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不正确;企业承担应由职工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等,变相发放福利。
(4)科研管理科研规划和计划风险是指由于科研规划和计划的不可预测性和技术竞争和发展的多变性,可能造成科研规划和计划无序、无效。包括: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不符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项目计划和经费计划未及时下达对相关技术未来发展调研不充分,预测不准确;科技项目实施风险是指项目在立项、执行及完成和验收过程中因人员技术的不稳定、项目执行出现变动、执行效率等因素,造成科技投入的无效、低效的风险。包括:项目开题设计未经有效论证;项目管理成本和过程投入超出预期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不合理;项目未按计划任务书要求完成[42].
(5)安全环保管理主要风险表现为:安全环境事故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声誉损失;安全隐患.
4.3 炼油与化工业务内部审计描述
4.3.1 炼油与化工审计总体思路
炼油与化工业务位居中国石油整体业务链的中游,是生产最终产品、创造直接价值的重要环节。炼油与化工企业具有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生产流程复杂多样、经营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等特点。近年来,经过多次专业化重组和管理方式转变,炼油与化工业务以对标管理为手段,不断推动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经济技术指标,不断缩小与中石化、国际大型炼油与化工企业的差距。
炼油与化工业务审计就是紧扣炼油与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特点,把握内部审计服务与增值的定位,以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为审核、评价对象,通过审查、分析并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及经济效益优劣,发现炼油与化工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的、整体的高度,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以及科学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建议,从而帮助炼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43].
4.3.2 炼油与化工审计基本流程
目前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组遵循的审计流程为: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及指定人员分工安排→开展现场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与本审计单位交换意见→送审计中心审理处与审计部审理。
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实施前进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步骤,是指在审计机构未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审计组的审前调查人员就审计项目的范围、内容、方式以及审计的重点,到达被审计单位及有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而掌握审计项目第一手资料的一项审计准备工作。在炼油与化工业务审计实务中,通常会采用电子邮件、电话或是现场调查方式开展审前调查,根据审计项目类型,向被审计单位发出《接受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明细清单》,收集电子版资料,并编制《审计调查表》,要求对方按要求填写。通过对提供资料及相关表格数据的分析,审计组能够较准确的锁定审计重点、范围和内容,对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发现问题线索、理清审计思路和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44].确定审计重点、确定人员分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审计组的主审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和掌握的资料编写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的重点,划分审计组各成员的分工及工作内容。
开展现场审计是指审计组成员进入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按照炼油与化工业务的九大类重要业务,包括战略决策与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炼化成本与费用管理、采购与存货管理、炼化维修费管理、资金与薪酬管理、营销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环保管理,基于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对每类业务从内部控制调查、主要风险与风险水平、具体审计程序、审计常见问题及查证方法等四个方面,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组各成员实施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搜集审计资料、进行职业判断、针对审计单位的做得好和做的不好的方面,进行情况描述,提出审计建议,编制工作底稿。
编制审计报告初稿是指审计组主审汇总归纳各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底稿,经过加工整理、高度精炼概括,编制初步的审计报告,并经审计组长审阅通过。
与本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指审计组成员与本次审计单位就审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及建议交换意见,确认审计报告初稿,并由审计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送审计中心审理处与审计部审理是指审计组的主审与组长把已交换意见的审计报告报送中国石油审计中心审理处、中国石油审计部审理,经两部门审核、修改通过后,完成最终的审计报告,由中国石油审计部下发正式文件给审计单位。
4.3.3 炼油与化工业务主要审计类型
近年来,炼油与化工审计处实施过的针对炼化企业的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成本费用审计、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资金专项审计、科研项目资金专项审计等,其中以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为主。根据炼油与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逐步提炼并形成了炼油与化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炼油与化工企业管理效益审计实施方案、炼油与化工企业成本费用审计实施方案,以指导审计实践。
4.4 炼油与化工业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4.4.1 审计规章有待完善
中石油现有的内部审计规章多停留在国企改制前的水平,虽然经过这些年来内审人员的不断更新和补充,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且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也极大的影响内审工作的现实作用[45].
4.4.2 审计体制有待理顺
由于没有行成完善有效的审计体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依然处于摸索阶段。整个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没有针对炼油与化工企业的特点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导致人为因素较多,部分进行的审计工作具有随机性、盲目性,经常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46].
4.4.3 审计工作的任务数量有待调整
由于不能制定系统的审计方案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和数量不能正常保证,常常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数量的不均衡,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忽紧忽慢,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
4.4.4 企业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受限
在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普遍性的存在说明在炼油与化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往往处于辅助地位,不能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其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态度,而不是根据工作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从属于财务或纪委,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7].
4.4.5 企业内审重视事后审计,忽视事前、事中审计
由于内部审计多停留在事后的检查,而忽视了对企业风险事前的判断、预测,及事中的分析、预防,内部审计工作很难起到预期作用,导致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实施全过程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预测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动态问题,而且这样的内部审计的审计成本就提高了,审计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防火墙、隔离墙的作用。
4.4.6 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队伍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内审工作水平至关重要。而在部分炼油与化工系统内部,往往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一线,只有年龄大的人员才过度到内审部门,部分人员缺乏接受新的审计技能和审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同时一支优秀的内部审计团队应由精通审计、财务、生产、工程、企业管理、法律、税务、环保、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人员团队组成,而目前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业务审计人员多数是由财务工作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相对单一,不能全面评价炼油与化工企业各个控制环节的风险[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