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下现代生活观的批判反思(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8436字

  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正在逐步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尤其突出。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教授收集的资料表明,由于山西省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50-60%中度污染,山西一些地方消化道疾病、癌症、脑血栓等发病率明显升高,由此出现了所谓癌症村、“跛子村”现象。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密切相关,同时,过多的消费需求是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原动力。当前我国也存在奢侈消费、时尚消费、面子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克莱尔·肯特曾宣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消费者。他的判断依据是,即便是在欧美也少人问津的单价超过 100 万美元的宾利车,在中国却连创销售纪录。

  当代中国,不仅富人是奢侈品消费的追捧者,而且奢侈品消费同样是普通打工族热衷追逐的目标。

  全社会人的过大的消费需求对资源环境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恶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主义的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消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理想生活方式的探求,对于我们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三、现代生活观的生态转型: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生活

  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要求实现现代生活方式向生态化生活方式的转型。学术界关于生态生活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学者们给生态生活方式赋予了不同的称谓,如“生态生活方式”、“后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等。但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则主要是从适度消费、生态消费观、生态幸福观、人与自然和谐、精神追求等方面探讨生态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如有的学者将生态消费观的基本原则归结为适度消费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绿色消费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原则四个方面。②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现代生活批判等思想,我们认识到,生态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是转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物质消费方面,强调适度消费原则; 在幸福观上,要求超越将幸福等同于物质消费的观念,追求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据此我们提出,超越物质追求的需求观、可持续性的适度消费观、生态和谐的幸福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涵观念。

  1. 超越物质追求的需求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本性的批判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物质追求的批判。

  追求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当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我们便不应将生活的满足、幸福的获得局限于物质生活层面,而应超越物质性生活的层面,将生活的追求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超越物质性生活,要求我们适度消费,要求我们减少物质财富的创造,留给自己更多的闲暇; 超越物质性生活,我们可以将时间、精力留给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活动,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可以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超越物质性的生活能够减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从而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不是出于生活的压力的闲暇生活,创造性劳动,则能够使人从异化消费、异化生产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而自由的创造则能够使人内在的智慧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从中人能够获得更充分的幸福感。人性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局限于物质层面只会限制人性的充分发展,而给自己更多的闲暇,则能够给予人性自身足够的时间空间协调自身。而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越则能为人性的全方位发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的生产方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留出空间。***总书记提出: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①我们不少地方刚过上小康生活,有些地方还在向小康努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对物质生活的过渡需求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仍是过渡着迷于以 GDP 为中心的发展,各种环境、资源瓶颈会很快爆发式地强求我们、逼迫我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作被动的调整。到那时,这种被动的调整还能否来得及就成为一个很大的悬念了。

  2. 可持续性的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是生态生活方式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它是针对现代生活方式中的消费主义观念和异化消费而言的。适度消费要求摒弃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根据人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合理消费。所谓适度消费,即将消费控制在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从生态生活角度而言,主要强调人们的生活消费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应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包括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自然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范围之内。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言,适度消费要求改变、摒弃现代生活方式中便利消费、一次性用品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种种异化消费现象。便利消费和一次性用品消费,均是只考虑到消费者的便利,而没有考虑到对资源、能源等的浪费的消费习惯,如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塑料袋的使用、超市采用的敞开式冰柜等; 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如购买和使用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等,送高档礼品,经常性的宴会,在手头手机、电脑等尚能使用的情况下,追求时尚,购买新款手机、电脑等,均会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应该指出的是,生态生活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并不是倡导禁欲主义,而是强调合理的物质享受,一方面满足自身真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物质生活需要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

  异化消费不仅带来严重的资源问题,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而且对人自身的健康同样具有负面影响。如现代化的消费方式带来的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现代性疾病。以美国的肥胖现象为例。调查显示,60%的美国成年人超重,四分之一的人患有肥胖症。每年大约有 30万美国人过早死于与肥胖有关的各种疾病。因此,限制高消费、异化消费的适度消费既关注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也考虑为子孙后代预留出足够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因此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原则的消费方式。

  3. 生态和谐的幸福观

  根据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幸福与生态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前工业社会,由于人类面对的生存问题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得和满足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因此,生态与幸福的关系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人们一般将幸福与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伦关系的和谐、精神世界的宁静等相互关联。生态幸福观的提出,则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关于幸福与生态的关系,我们大体上可以从生态是幸福的基础、生态承载力是幸福的边界、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三个方面予以理解。

  所谓生态是幸福的基础,是说我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生态和谐、稳定、繁荣基础上的,离开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繁荣,我们的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繁荣基础上,我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社会的和谐才无后顾之忧。所谓生态是幸福的边界,是说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边界,我们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追求必须建立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提供的有限资源、环境的自净能力范围内。所谓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幸福的重要内容,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是我们完整人性的基本方面,没有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即使物质生活优裕、社会和谐稳定,所获得的幸福也是不完整的。生态之所以构成我们人性的重要方面,是因为人性本身是自然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必然影响到我们人性自身的完整。而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则能使我们内在人性得到充分展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