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分类与科研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8617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至今已经十年了。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做了新的部署,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扩大学科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的任务,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在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年建设的历程,总结和概括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科研的规范性建设是其中的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理论模块,都具有学术性,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有待开发的新的未知领域,有待构建的新的学科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所以是学科,就因为它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客观现实需要的,是科学的,但由于这个学科设立的时间还比较短、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必将要经历一个完善的过程,因而科研规范就成为推进这一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谈点由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学科的基本特征所引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类型和方法的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是学科学术决策的中心,也是学科科研的组织单位。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学院在组织建制上所要承担的任务绝不仅限于学科的科研方面,还包括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也包括支撑学科建设的学院发展规划、人事、财务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无论怎样,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发展中依然有着非常明确的特定的目标任务,概括地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建设卓越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方面要培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及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实践,从新的实践中阐发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在社会舞台上宣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能够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其他专业的专门人才服务。

  第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紧密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联系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的经验教训,联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科建设的支撑、学院发展的动力。

  第三,建设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基地。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可或缺的任务。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巩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中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一定要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面向社会其他群体,承担党政干部培训和社会服务类课题研究的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工作,发挥理论普及的作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服务。

  第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的培育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的培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基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家,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着力建设的一件大事。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过程作为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的过程,着力造就一批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骨干。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过十年的建设,学科的基本特征日渐明晰。首先,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存和发展的标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和我国学科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大学科的不同就在于要突出整体性,要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存和发展具有合理性的基础。

  其次,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突出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不是一个纯意识形态的学科,如果没有学术性,意识形态性也是没有保证的;也不是一个纯学术性的学科,它的建设和发展关乎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关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按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极端重要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在思想宣传和理论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和学术研究的统一中发展。

  再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有的属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整体性,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所强调的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二是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科科研成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丰富的思想材料和有力的论据,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服务;三是必须建设一支学科队伍,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能力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能力的增强,又必将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动力源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类型

  每一个学科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在科研上也会有着不同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应该具备四种类型。

  第一,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的侧重点在“教学问题”的研究上,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教学科研的内容主要有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三个层次。从教学中提出研究论题,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从教学中提出研究论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中的空白点;二是教学中学生关注的问题;三是各门课程的交叉重合点。

  “以一流的科研带动一流的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首先就是要以教学科研来带动教学,把出自教学论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科研中,既要重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研究,注重教学术语的通俗化、教学形式的活泼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教学环节的多样性,把抽象寓于生动之中,把枯燥寓于鲜活之中,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形象和喜闻乐见的知识,但更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因为教学的趣味和艺术必须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散发出“魅力”,要让大学生能够“回味无穷”,就必须研究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科研中,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研究应该是并重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匠”与“研究者”是集为一体的。

  第二,理论科研。理论科研的侧重点在对“理论问题”的研究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既可以是教学中需要的成果,也可以是教学需要之外的、服务于社会的、提供给政府部门做决策参考的成果,还可以是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某一论题的研究趋于深化的成果。显然,任何科研都必须要有突出的、强烈的、敏锐的问题意识,紧抓“有意义的问题”开展研究。所谓“有意义的问题”,一是能够直面现实并回应现实的问题,二是能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术研究的问题,三是符合学科内在要求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与“没有意义的问题”的分界,犹如英国学者伊·拉卡托斯所说的:“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不全然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问题:它是一个与社会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问题。”[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