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邓小平青年人才思想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4 共7294字
摘要

  作为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青年人才思想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于青年人才培养以及该类人才成长等一系列问题的规律性认识。邓小平在人才问题上的一项基本主张便是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以促使其成长成才进而以此来促进我国人才事业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数代人共同努力、不懈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人才群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批青年人才都在某一时段内为其所投身于其中的领域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这一群体也表征了该领域的某些新动向。可以说,邓小平青年人才思想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于我国青年人才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同时,这一具有前瞻性特征的思想也完全可以被用来解决“行为世界”中的各类相关问题(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问题显然可以被纳入此范围),这便为充分利用该思想以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问题提供了可能。

  一、青年人才培养思想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在客观审视青年人才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之后,邓小平同志重点强调了青年人才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价值。他认为,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个事关四个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事关社会主义能否蓬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问题在何种程度上解决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进程[1]384.

  (一)强调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意义

  在考察青年人才培养这一问题时,邓小平同志将其敏锐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接班人的培养与选拔。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在1979年年底,他在一次会议中指出,选拔接班人的问题将直接对党的未来命运以及国家的未来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在三几年内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十年后不晓得会出什么事。

  要忧国、忧民、忧党啊!要看到这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1]222邓小平同志之所以重点关注接班人问题,之所以要这样急迫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他对当时的领导干部队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清楚的认识到了当时领导干部队伍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年轻的领导干部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年龄老化问题使得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严重不合理,原有干部的管理能力无法充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邓小平同志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在其领导之下,国家对原有人事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地改革,而这样的改革也使得中央及各地方的领导队伍得到了充实与必要调整,使得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获得了更为适宜的工作规则与更为优越的制度环境,干部终身制被彻底打破,而老龄干部按时退休的做法也得以制度化。此外,在邓小平的努力下,一种在当时看来十分新颖的制度安排(即后备干部制度)得以落实并不断完善,这样的制度设计也为年轻接班人的培养与选拔创设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与选拔的思想在若干年以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在当下所推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再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具体的运用。

  大学生村官政策旨在为大学生“走进农村,建功立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安排,该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能够帮助那些成为“村官”的大学生以使其在村治工作中不断成长,此外,该政策的实施还有利于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的青年接班人。因此,该政策的政策目标与邓小平同志注重培养青年接班人的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是邓小平青年人才思想在“行为世界”中的又一次成功运用。

  (二)重视干部的年轻化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年轻化问题,其干部年轻化思想指明了广大青年人才的优势并揭示了青年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所谓的干部年轻化主要是指广大干部在具备必要的才能与品德的同时,还要达到年龄相对比较低、身体比较强健、精力较为充沛的标准,要满足力强且年富的要求,并能够承担各类繁重的工作。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要积极选拔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进入专业人员队伍,进入干部队伍以及各级领导班子,要使这些青年人才尽快成为各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与领导骨干。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2]380.也就是说,党所依循的基本路线想要得到长期坚持就必须要有若干代人来为之不断努力,而新干部与老干部的不断交替与合作则是这样一种“努力”中的重要成分。想要使这一交替与合作的过程不断延续,就必须要确保青年人才选拔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只有这样,干部年轻化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管一百年”的基本路线才不会丧失其重要的人才支撑。

  当前,重视培养大学生村官是重视干部年轻化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村干部年龄结构优化的过程。在过去,农村村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这些年龄较大的村干部固然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一些观念与知识储备方面的障碍,这不仅制约了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村的发展。

  而当大学生群体进入农村并担任一定职务之后,这样的情形则有所改观,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不仅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更为广大农村带来了各类新知识与新技术。例如,江苏省仪征市在2013年选拔20余名大学生村官担任部分农村的科技秘书,这些科技秘书在农村的主要职责便是宣传贯彻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政策、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最为迫切的科技需求、协助村中的相关负责人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帮助农村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新疆也统一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科普知识宣传员,其主要职责为努力使村中科普工作制度不断健全,积极做好农村的科普设施建设工作[3]45.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农村的科技与人才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学习与成长,而农村干部老龄化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可以说,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是邓小平同志干部年轻化思想在当代的具体运用,它既体现了一种将邓小平青年人才思想与当前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工作作风,更在实践中弘扬了邓小平同志所一贯主张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三)多出且早出青年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人才辈出与国家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的人才质量越高、数量越多、结构越合理,那么人才在这个国家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支撑作用就越明显,而多出且早出青年人才则为这种支撑作用的持续发挥提供了根本动力。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客观审视我国基本国情的条件下提出了“三步走”的国家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靠科技与经济的持续支撑、更要靠广大人才,尤其是广大青年人才贡献力量。正如邓小平所言:

  “靠 空 讲 不 能 实 现 现 代 化,必 须 有 知 识,有 人才”[1]40.我们急需培养和任用一大批年轻且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1]322,只有“早出人才”,才能“早出成果”[1]55.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多出且早出青年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农村的发展问题依然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既要包括城市的现代化,更要包括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的现代化既要包括农民生活方式与生产活动的现代化,更要包括村治的现代化。

  在实现村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的经验表明,这些“村官”在农村公共安全、信访、廉政建设、普法、经济普查等诸多工作中都发挥了显着的功能。例如,江西省南丰县50多名大学生村官长期负责村级消防、食品安全与交通等工作,在排除上述领域中各类隐患的同时,这些“村官”也为该地村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的维护提供了必要保障。此外,该省永丰县还选派部分大学生村官担任各村的“党风监督员”,以对村中干部以及党员的各类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进而起到优化本村“党风”的作用。江苏省镇江市还挑选600余名大学生村官来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与意愿,以更好地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各类疑难问题[3]47.可以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村治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进而为农村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如果说,“多出且早出青年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这一论断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论述青年人才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那么“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这一论断则是从一个侧面对上一论断进行了详细展开与具体诠释。可以说,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是对邓小平同志多出且早出青年人才这一思想的贯彻与运用,鼓励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早日成才、多做贡献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