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9 共3894字
论文摘要

  近年,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陆续出版了应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的着作,较有代表性的有《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1)在两部着作中都提到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者认为,只要有资本主义,就会有经济危机,只要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就会长期存在直到资本主义解体,为社会主义取而代之。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论证,也没有因此而增加马克思主义的分量,但是确实道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因此,有一个现象变得如此明显,每次经济危机到来,《资本论》都被重新重视,马克思主义被重新思考,价值被重新估定。

  与此现象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同样遭遇了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动摇了基础,就动摇了建构在此基础上的一切上层建筑。诸如“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马克思的预言并没有成真”“马克思的理论实践在苏联失败了”等言论不时出现。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理论上加以回答,学界有共识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此我们不做展开,而就马克思本人所创设的哲学变革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

  一、是批判不是批斗

  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变革历程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在从事批判工作,他的哲学思想也是在不断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品质———批判性。然而,我们要注意,马克思的批判,是不带偏见的,是客观的,否则就会沦为“批斗”。批斗是激情的,是非理性的,因而是非科学的,站不住脚的。当批判成为批斗,理论的现实性就会遭遇失败。这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能找出典型的佐证。

  从马克思的着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批判的品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观。黑格尔作为近代资本主义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国家观和价值诉求。

  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国家作为至高的理念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一切社会运动的最初动因,家庭及市民社会只不过是国家理念在社会活动中的延伸与结果。马克思则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所谓彻底,是马克思颠覆了黑格尔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他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才是原动力”。[1]250-251这里批判的结果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雏形。后来,马克思又批判了费尔巴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以往的哲学进行了清算,并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算作旧哲学一起批判。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体现“实践”的哲学本体,这种忽略或无知的后果就是“他在《基督教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成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的活动的意义”。[2]54对费尔巴哈及旧哲学的批判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正是马克思哲学的这一伟大变革,使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了可靠的力量,沟通了主客体的关系。再往后,马克思又批判了蒲鲁东,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批判了拉萨尔,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论和两种分配方式论等。一直到晚年,马克思仍然在坚持批判,批判的动机和目标都是一以贯之的,即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批判。这种品质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理论的永远不满足感,只要实践发展,理论就需要一直跟进乃至超越。那些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在进行激情的演绎和无情的批斗的人,在马克思的批判面前不攻自破。

  二、是科学不是伪学

  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点攻击则更加尖锐,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而是非科学或伪学。诚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无产阶级的,但这丝毫无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科学性,仍然要从马克思哲学开始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哲学的来源,马克思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哲学的来源。马克思说,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219-220。马克思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其思想来源直接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批判地吸收了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成分。同时借鉴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其他伟大成果———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这些思想催生了马克思哲学的产生。

  其次,马克思哲学的产生。马克思哲学是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他将旧哲学的不科学成分剔除,留下了科学的因素并加以“实践化”地改造。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创立了“科学实践观”。实践观的产生,使得马克思在解释历史、解释社会中有了“批判的武器”。

  再次,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了他的新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而且集中表述了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观,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才是社会的发展规律。可见,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等方法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最后,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自产生起,马克思哲学就在他自己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后马克思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中,学者、思想家们更是乐此不疲地探讨。一是他的哲学理论影响了世界历史,另一个是他的哲学理论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是科学,影响力何以如此持久和广大。

  三、是超越不是终结

  所谓马克思哲学是超越不是终结,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实现的变革,二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解释。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马克思哲学的品质正式出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7因为发现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才产生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正是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所在。他超越了以往的一切哲学家,和哲学家们不同的是,马克思不满足于解释世界,也不在概念的演绎里兜圈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找到能够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哲学的功能变得更强大,也更具体,就是为了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改造社会。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没有马克思哲学引起的变革的影响力。用伊格尔顿的话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2]2这是第一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超越性。

  第二方面,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发生了不少变化,甚至出现了分歧。马克思哲学在与不同文化的国家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都不同。这种差异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疑惑:马克思哲学究竟是什么。一度,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胜利,使苏联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苏联传统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苏联化的哲学的体现。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这部教材,以此作为“圣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部教科书的弊端也显露无遗,它已经不能解释现时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难道这就是马克思哲学吗?显然这种责难针对的不是马克思的哲学,而是苏联的传统教科书哲学。如今,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解释,就出现了这个问题,言必称“马克思”,却实际上背离了马克思开创的哲学传统。这就是阿伦特所说的,马克思哲学在后马克思时代已经被严重地程式化和教条化了。这种解释权的垄断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不理解,导致了马克思哲学走向了“终结”,并且认为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以往所有哲学,而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发展。所以,我们要重申,马克思哲学的品质是超越,而非终结,否则马克思哲学就真的过时了。

  四、是一切为了人不是为了一切人

  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旨趣就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指导。如果没有马克思哲学,工人阶级不会实现自身解放;如果没有工人阶级,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就无法彰显。“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2]15。马克思哲学的开始,就带有人学的本质,他区分了两种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将是“政治解放”,这当中包含着人的解放因素,但是又没有完成,原因是政治解放没有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而是以金钱等级取代了政治等级,工人阶级并未获得真正的解放,与此相对的市民社会,也还停留在改造的过程中。这说明,资产阶级实现的只是“政治解放”,而不是“人的解放”。后来,马克思对现代工人阶级进行分析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消除资本主义带来的异化和贫穷,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因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情景下,展现了一种有组织有纪律有力量的形态,这是工人阶级解放的必须条件;工人阶级在发展经济中,展现了其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所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的生力军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能够形成统一的阶级意识,从而不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束缚,由一个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一种革命的力量。这样,对工人阶级的解放就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的哲学在完成工人阶级革命指导的使命后,又继续深入到社会的结构中去,工人阶级实现解放,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经过生产力的提高和漫长的过渡之后,达到“人的解放”。所以说,马克思哲学的品质是一切为了人,不是为了一切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