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探究
【引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结合探析引言
【第一章】沙夫人道主义观念的缘起
【第二章】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演进
【3.1 3.2】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的关注
【3.3 - 3.5】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评价
【第四章】对沙夫人道主义理论的评价
【结语/参考文献】马克思人道主义观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演进
任何事物都会有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沙夫人道主义思想也不例外。
沙夫在语义学、微电子学、异化、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问题上给予比较清晰的分析,在 1962 年,《人的哲学》的发表,奠定了他人学思想的基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而在后期,他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对现存社会主义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思考等问题中,所以,我们必须从他的核心思想--人道主义出发,逐步展开其基本思想特征和理论框架。为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们暂且根据他的著作把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分为四个阶段:正统"马克思主义"时期,理论萌芽时期,理论发展时期,理论成熟时期。
(一)"正统"马克思主义时期的思想
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沙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政治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语言哲学上面,他站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即从斯大林主义的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与流派,在真理问题上,从唯物唯心的真理观的差别上,揭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他"力求使自己的著作贯彻无产阶级党性的精神",没有立足在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中,这一意图是斯大林主义的延续。在苏东剧变后的著作中,沙夫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工作,"从 1931 年起,我就积极投身于意识形态工作,而且非常具有献身精神,因为当时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斗争,要做牺牲的思想准备。要说犯了什么错误,我要说,当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依然死守原来的信条。这就是重要的错误。"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写了几本书来纠正自己的过失,例如《马克思主义与人的个体》。
在 1951 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沙夫详细阐述了关于真理的一些问题,对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和真理标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给予论述,对唯心主义的真理论的各种学说比如经验批判主义、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给予批判,把真理与"思维经济"、约定、个人意图和系统区别开来,明确了真理的定义、范围、标准、构成等问题。这本著作重新解读了马克思列宁关于真理的观点,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我认为,这本书的失误之处有两点:一是沙夫意识到斯大林对马克思的误读,片面地认为斯大林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二点是理论的不完备性,在批判实用主义时,对实用主义的方法予以吸收,把科学认识的原理和宗教信仰的原理等同起来,用信仰打败理性。这一时期并没有关于人道主义的论述,只在文中提及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论人本主义的基本功绩,可能的原因是研究范围的局限于斯大林主义框架所致。
(二)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
《语义学引论》于 1962 年英译本出版,成书于五十年代末,是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性著作,他在书中对语义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探讨,陈述了自己关于语言的一些论述,也吸收了其他一些人关于语义学的不同观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丰富语义学的内容。语言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从其产生以来,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语义学的分析也是认识语言、世界及人类自身等问题必不可少的途径。
这部著作对人的个体的问题给予关注,这是人道主义不可少的问题。在文中,沙夫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研究的方面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沙夫认为:这是"从社会的和因而使历史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它的精神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不仅综合了以前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的种种看法,"而且在一个新的基础上--注意到生产关系在人类意识的发展中的作用--作出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发现,这个科学发现现在是关于人类的精神生活及其产物的现代理论基础。"沙夫肯定了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认为这是马克思对语言学的伟大功绩,接下来,沙夫对人的个体的社会性给予论述,人的个体既是物理学、化学、医学等的研究对象,更是社会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是社会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产物;人可以理解为自然的一个"种",也是社会的"种".这些论述使让人们摆脱了超验主义和单纯自然主义对人的个体的曲解,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这里论述的人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解释马克思的人的理论,也不是建立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目的只是组建语义学,解释语言和意识的真实性,重点突出在马克思对交际问题所作的贡献上。
沙夫对语义学的研究奠定了他学术的基础,在其后的著作中,语义学的方法他时常用于分析概念和词,这样的分析使他对理论的研究更加谨慎,理清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划定了概念的范围、对象、内涵等。对于不能确定的概念和正在发展变化的概念,沙夫采取搁置的方法,使研究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三)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上半期,沙夫先后发表了《人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这是一个好的转向--由语言学问题转向哲学人本学,也标志着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日渐成熟。
《人的哲学》虽然是由一系列论文组合而成,但组合起来也很连贯,在内容上达到了统一。这篇著作分为三部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人的哲学、人道主义的矛盾。第一部分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入手,论述了存在主义时髦的原因,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关注个人问题上的异同,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萨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靠近并对这一靠近给予批判等问题,同时,沙夫也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表示好感。第二部分是对人的问题的具体展开,在不放弃问题本身的条件下,对人的具体问题给予展开和尝试性解答,这些问题包括人的命运、生活的意义、人的自由、人的责任等。在论述生活的意义时,他把自己归入"社会幸福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论述自由时,提出了三个假设,并具体论述通向自由的途径,这些都是对人的问题的现实考虑。第三部分重点论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人自由与幸福的问题,首先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给予考虑,其次介绍了人道主义的起源背景,对各个人道主义之间的矛盾给予关注,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吸引力,最后,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联系起来,号召人民为幸福而斗争。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它在沙夫的人道主义理论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有三部分,包括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论。
值得提出的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在英文版中写了序言,在序言中,弗洛姆高度评价了这本书,本书是人类能够朝向更加像人的和更富有生趣的生存方式迈出一步。正文介绍了以下内容: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原有内容、个人及其产物--异化问题、个人与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与个人等内容。正文意在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的内容,推论出马克思研究的出发点是个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重要的一章,在这章中沙夫对人道主义下了定义,"所谓人道主义,我们主要指的是一种以人作为思考对象的体系,这个体系认为人是最可宝贵的财产,它力图保障人在实践中享有享福的最美满的条件。"这个定义明确了人道主义的概念的范围,把人道主义和人类幸福结合起来。
另外,沙夫对这章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特征概括也是非常独特和重要的,在马克思看来,人道主义的特征是现实主义的、独立的、纯粹的、战斗的、乐观的等,这些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刻总结。
在批判萨特存在主义与以斯大林主义为主的教条主义后,沙夫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从而使他的理论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区别于其他固守原来思想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而言,沙夫成了新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思想也是他对国际人道主义浪潮的回应。
(四)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成熟时期
到了 70 年代至 80 年代,沙夫则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他对社会主义中的异化、微电子技术发展对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影响以及共产主义的命运等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刻。对微电子技术的研究,使他成为罗马俱乐部的代表,这也使他更关注于建设整体社会主义的目标,比如他研究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内容等。对异化的研究也是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比如社会主义与异化、异化是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等作品,试图在明确概念的条件下找出消除异化的途径。这些研究使他的影响力扩展到在国际社会。正是由于这些著作的发行,他与波兰政府决裂,之后遭到驱逐流亡国外。
苏东剧变后,沙夫回到了波兰,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以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逐渐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沙夫却继续坚持宣扬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表现出他坚毅的共产主义信仰。承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共产主义思想,他的问题域主要在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研究、呼唤新左派的出现及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等问题中,其中包括对以前思想的反思、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直至生命的结束,他依然对社会主义抱有信心,并对人道主义给予全球视阈内的探讨,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