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研究问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研究者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确定好的研究问题。广泛阅读和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是学生们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无限广阔的世界。每一次阅读就像与人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这个过程中交换不同的观点,倾听对方的理由,以此充实与完善自己的认知。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也是如此,只有通过真诚、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我们才能抛弃执念、达成共识。
一个好的学术研究,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只有自己的看法与积累达到一定的境界和厚度,才能与好的研究问题发生碰撞。阅读,便是获得这种积累与成长的最佳方式。
(一)阅读专着
广泛阅读专着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教育学是最具有哲学气质的学科之一,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教育学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尤其需要涉猎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科技、艺术等在内的其他学科领域的专着,不仅仅是阅读教育类的书籍。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曾经这样调侃道:“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近年来,一条条趾高气扬的学科鄙视链被一本正经地罗列出来,越来越详尽的学科优劣排序也堂而皇之地进入公众视野。
那么,教育学为什么会处于学科鄙视链的底端呢?是因为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没有意义或无足轻重的吗?恰恰相反,是因为教育学所关涉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但教育学牵连甚广、错综复杂,绝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单纯从教育的角度来解释教育学的问题。
倡导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的美国教育学家唐纳德舍恩将专业实践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即干硬高地与湿软低地。干硬高地是专业实践中的“确定地带”,在这个地带里专业的情境和目标清楚,能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问题。
湿软低地是专业实践中的“不确定地带”,复杂、模糊,充满矛盾和冲突,要凭借“行动中的知识”解决问题,教育学专业就处于这个地带。从表层来看,各种矛盾和冲突似乎降低了教育学专业的“优越感”;但实际上,更具挑战性与社会重要性的问题恰恰就存在于湿软低地中。教育目的的改变、课程模式的变革、师生之间交往模式...
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哲学的转向、历史的情境、经济的制约、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思考人类发展、历史发展的高度,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当下的社会与生活,就没有真正地去关切教育问题。
通过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专着,研究者可以理解很多教育现象的来龙去脉、判断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更加理性全面地修正自己的研究问题。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类文明浩如烟海、人类历史群星闪耀,学生该如何选择与阅读专着呢?
首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前辈们分享的书单是非常重要的参考,阅读经典的、实用的专着往往就要从这里开始。
其次,要利用好常用的网络平台,这是形成自2阅读书单的便利途径。其实,豆瓣、知乎、抖音都是学生平时常刷的手机APP,在“豆瓣读书”里不仅有各个领域的书单推荐,还有各种用户对某本专着中肯的评价;知乎上对于书单和书评的高赞和回答,很多都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专家,与他们的论文相比,这些回答与推荐往往更通俗有趣。
如果有心,还能发现很多网络娱乐平台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或阅读分享,它们都能为选题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也能够为相对严肃、枯燥的学术研究增加活动。
一般来说,阅读的过程由浅入深,但是很多专业书单中的经典专着往往晦涩难懂,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这样的专着孤军奋战,很容易丧失热情与信心。此时,各类书评、书籍共读平台(如樊登读书、蜻蜓FM等)、公开课与演讲平台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在《喂,这样做才正确》的绘本里对读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看不懂的书,不能一直看下去。书不是要使劲去读的东西。没意思的书,也不能一直读下去。书不是硬着头皮去读的东西。硬着头皮、使劲也得读的书,一生中只有150本左右。
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专着的阅读没有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只有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二)阅读学术期刊
如果说阅读专着是为选题的确定做长期积累的话,那么阅读期刊就是相对高效、直接的方法了。学术期刊就是定期、连续出版的一种刊物,刊物上发表各个学科或相应学科的学术文章。通过阅读学术期刊,我们可以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但学术期刊实在太多,学生该如何甄别优劣、找到所需,为我所用呢?因为学术文章实在太多,为便于搜索,一些研究机构就开发出学术论文的检索工具与数据库,其中有一些非常严谨、实用。
而学术文章如果被这些数据库收录,一定程度上就标志着它的质量获得了承认。我们接触、使用到的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文章一般都来源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期刊以及各类中文核心期刊。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都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订阅,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查阅。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学术领域的权威期刊。如果经常去图书馆或者资料室看一看,就会发现这些期刊与我们阅读的文学类杂志模样差不多,在期刊的封面上标有它们的数据库来源。另外,《新华文摘》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是学术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刊物,它们定期对公开发表的高质量学术文章进行汇编或转载。
阅读这两本刊物,是获取学术动态、确定研究选题非常高效与便捷的方式。
与专着的阅读一样,研究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阅读兴趣以及研究领域,将阅读期刊培养成一个能长期坚持的习惯,这将会使人更容易触碰到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三)参与学术活动
如果说阅读专着与期刊还只是间接与他人对话交流的方式,那么参与学术活动就是对他人学术研究的直接参与,也是与他人学术观点的直接碰撞。
学生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参与学术活动呢?
适合大学生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以及小范围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有特定的领域与主题,规模可以是国际范围的,也可以是全国或地区范围的,各种协会、团体也会举办相应范围内的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该领域或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研究者,大家围绕会议主题提交相关论文、交流学术观点。
由于专着的出版和期刊论文的发表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到的学术观点相对而言更新,可以反映该领域的学术动态与发展趋势。同时,学生与学生也可以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发问请教,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很多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的举办信息可以通过专业老师、高年级学生以及网络获取。参与专业老师的研究课题,是接触这些信息的很好方式。
同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等项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学生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能够解决参加会议所需的资金。
二、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
(一)研究问题要有价值
在提出研究问题的时候,要仔细想一想自己做这个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何在,要反问自己问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而这个价值一般是指研究所具有理论价值或者应用价值。
一个研究具有理论价值,意味着这个研究对所在领域的现有理论或思想产生了影响。所谓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这个研究问题很少有人注意过、研究过,填补了所在领域的研究空白;二是这个研究问题别人注意过、研究过,但是争论很大,研究结论不一致;三是这个研究问题是目前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相关理论的完善对社会或个人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家都在关注。
一个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意味着这个研究对个体或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研究问题有助于澄清当下社会现象、解决当下社会的“疑难杂症”;二是这个研究问题有助于个体或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小朋友吃饭这件事情到底是如何触动了自己,如果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具备怎样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呢?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吃饭本身的问题,真正触动他的其实是吃饭折射出来的教育或社会问题。小朋友的吃饭问题其实涉及近年来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的话题一饮食教育,简称食育。
国外尤其是日本对食育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尚未引起国内研究者足够的关注。小朋友甚至成年人中出现五谷不分、浪费粮食、对生命缺乏敬畏等现象,且相当普遍,必须承认这方面的系统教育是缺失的。如果从饮食教育这个极具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话题入手,就能够提出一些好的研究问题。
例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已经拥有了相对明晰的内涵,可食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食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食育与劳动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食育的实施主体与实施策略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提出研究问题时的参考。
(二)研究问题可以操作
除了考虑研究价值以外,还需要确认后续的研究是否可以操作,即研究问题的可行性。这包括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
外在的可操作性是指这个研究问题能够得到承认,获得物力与人力的支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资金支持调研的开展与设备的购买,能够吸引有共同志趣的研究者加入研究团队。因此,研究问题必须积极健康、因地制宜。内在的可操作性是指这个研究问题确实符合研究者的研究兴趣与研究能力,有利于其学术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研究不是商业生产,甚至在历经无数艰辛、耐住浮躁诱惑之后也没有什么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付出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即时的回报。这时候,研究者的兴趣、信念与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珍贵了。同时,研究问题也要符合研究者实际的研究能力。
有些研究问题确实很紧迫,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可能因为调研群体庞大、内涵逻辑复杂、支撑材料无法轻易获取等原因,导致研究问题超出了研究者的能力范围,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暂时回避这样的研究问题。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范围确定在食育这个框架下,也有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备选,但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都是适合他的。学生很想知道,全国小学生饮食素养处于怎样的水平,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饮食教育所处的现实环境。但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研究问题实在是太过宏大了。
又如,在了解到日本出台了全民性的《食育基本法》后,学生想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制定食育法律呢?这个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教育专业本科生所能把控的范围,涉及经济、法律、社会等更加宏大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当然也不适宜作为学生的研究问题。
需要记住的是,学术研究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问题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明朗或进行修正,直至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选题一旦确定,就可以按照研究思路进行研究了。那么,研究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明朗、修正,最终变为选题呢?学生即刻开始第三个任务的学习:确定选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