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作者:瞿华;夏杰长;贺少军
发布于:2015-12-01 共7438字
摘要

  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旅游服务出口和进口,前者主要表现为向入境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服务而获得相应收入,后者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在境外享受旅游服务而支付费用。因此,旅游服务贸易也存在出口大于进口或出口小于进口问题。目前,已有学者( 卢小金,2012; 杨劲松、蒋依依,2012; 吴倩,2013; 蒋依依、杨劲松,2014) 关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问题。但总体上来说,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属不多,对逆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尚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呈现扩大趋势

  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上曾起到重要作用,不少年份旅游外汇收入弥补了中国部分外贸逆差。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现了新情况,即由出口大于进口变为出口小于进口,由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且逆差有不断扩大之势。这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00 ~ 2008 年中国入境旅游( 外汇) 收入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从162 亿美元增长到 517 亿美元,均高于出境旅游消费支出,顺差额从 2000 年 31 亿美元递增至 2002年50 亿美元,再从2003 年22 亿美元增至 2004 年60 亿美元、2005 年 75 亿美元和 2006 年 96 亿美元,之后下降,降至 2007 年 74 亿美元、2008 年 46亿美元。此后,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和出境旅游消费支出的对比发生明显变化。2009 ~2013 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均低于出境旅游支出,逆差值从 40亿美元递增至 683 亿美元。也就是说,2000 ~2006 年( 2003 年除外)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6 ~ 2008 年顺差不断减少,2009 年开始至 2013 年则由顺差变为明显的逆差且逆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见图 1) .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经历了顺差递增( 2000 ~ 2006,2003 年除外) 、递减( 2007~ 2008 年) 后变为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 ( 2009 ~2013 年) .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一)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大为有利

  1. 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09 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仍然不断增长。2009 ~2013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 GDP) 分别为 340903亿元、401513 亿元、473104 亿元、519470 亿元、568845 亿元。

  从人均 GDP 来看,2009 ~ 2013 年分别 为 25607. 53 元、30015. 05 元、35197. 79 元、38420. 38 元、41796. 11 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为3748. 72美元、4435. 18美元、5449. 59美元、6086. 40美元、6855. 31美元( 均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 GDP达到 800 ~ 1000 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 达到 4000 ~ 10000 美元时,即有国际旅游的动机; 超过 10000 美元时,则有洲际旅游的动机。

  根据上述数据,中国人均 GDP 在 2009 年接近 4000 美元,2010 年开始超过这一数值。因此,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为居民出国( 境) 旅游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09 - 2013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5153 元递增到 8896 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实际增长率( 比上年) 均在 8. 5% 及以上; 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75 元递增到26955 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实际增长率( 比上年) 均在 7% 及以上( 见表 1) 。不断提高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为中国居民出游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居民闲暇时间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中国居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并趋于相对稳定。1949  年12 月,中央政府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确定居民的闲暇时间。为了满足居民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1994 年国家颁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职工每周的工作时间从 48 小时减到 44 小时; 1995 年 5 月减到40 小时; 1999 年 9 月 18 日对其进行修订,从此有了春节、“五一”、“十一”为主的黄金周; 2007 年 11月 9 日,政府对法定假期又作调整,减少“五一”休假天数,代之以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法定节日。

  如今,中国居民全年休假时间达到 115 天。劳动者还有 5 ~ 15 天带薪休假,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闲暇水平。休假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相对稳定为居民出境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4. 多国对中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旅游签证政策。鉴于国内居民出境自费旅游需求高涨和境外旅游机构对国内居民的大力营销,中国从 1997 年开始实施 ADS( 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 政策。

  它是一项基于双边旅游协定,准许中国公民以团队形式持特殊签证到签约国或地区自费旅游的审批制度。从旅游市场要素( 旅游市场 = 人口 × 购买力 × 旅游愿望 × 旅游权利) 与旅游市场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它赋予了居民更多的出境旅游权利。

  2012 年下半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的 ADS 国家有 115 个左右,占到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数的66% 以上。

  许多国家和地区正是看到中国庞大的具有较强购买力的人口规模,争相降低签证门槛,使签证办理更趋便利,以吸引更多中国公民前往他们国家或地区旅游消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截至2014 年9 月3 日,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和地区增至 151 个。据此估计,向中国公民实施 ADS 政策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还会增多。

  5. 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

  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在国外相对更能经得起花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0 年以来( 2002 年和 2009 年除外)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 = 100) 每年都以一定的幅度增长( 见图 2) .

  与此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口有利。这意味着国民手里持有的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相对增强,故增大了更多国内公民出境旅游的可能性。

  ( 二)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缓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缓,根据笔者采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 见图3) .

  2000 ~ 2013 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和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速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 分别用“I”、“P”表示; “E”代表出境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 三者均以上年为 100) .2000 ~2004 年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先降后升,经负增长后升至最高点 47. 90%.2004 年后波动幅度也较大,2008 年和 2009 年又出现负增长,此后从 2010年 15. 50%降到2013 年的3. 30%; 同期,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与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类似,其中2012 年和2013 年入境旅游人数出现了负增长( 分别为 - 2. 23%、- 2. 50%) .

  我们认为,近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 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游客消费、旅游企业经营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在这场危机中,排名靠前的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客源地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以及在远程入境旅游市场骨干成员国如美、英、德、法等国经济不景气,企业投资缺乏信心,失业率增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其中不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来中国( 大陆) 旅游的计划因此而搁浅或计划支出大打折扣。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减少。

  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相关数据显示,2000 ~ 2013 年100 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从 2000 年的 827. 84减少到 2013 年的 621. 12,100 港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从 2000 年的 106. 18 递减到 2013 年的78. 63,100 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从 2004 年的 1029 减少到 2006 年的 1001. 9 后,又从 2007 年的1041. 75递减到 2013 年的 807. 67.可见,这些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数量( 年平均价) 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见图4) .图 4 反映了这一时期 100 美元、100 港元、100欧元所能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变化情况( 分别用“m”、“g”、“o”表示) .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欧元等外币的汇率持续下跌,意味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对中国出境旅游有利,但对其入境旅游是不利的。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