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恭王府戏楼的声学环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1997字

  引 言

  录音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恭王府大戏楼这样一个特殊的声学环境中录制民族乐器的演奏是非常值得且有必要的。

  在中国,音乐制作的发展越来越强势,这就带动着前期录音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科技和网络的发达使得人们对音乐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对音乐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在对民族乐器的现场拾音中,如何适当地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拾音技巧,更好地拾取和还原乐器的音质与环境的声场。

  第一章 恭王府戏楼的历史与现状

  北京作为清朝至今的国家首都,充满着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清朝的京城有着众多的王府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富丽堂皇的王府也都渐渐消失在百姓们的眼中和脑海中。而那些依稀尚存的、带着厚重的历史印记的建筑,在城市的喧嚣下慢慢地吐露着那古老而绵长的声音。恭王府就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北京城什刹海畔的恭王府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朝王府,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恭王府就像这座城的历史见证人,积攒着太多要像世人诉说的故事,而在这故事里面,就有这不得不说的大戏楼。

  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即公元 1862 年-1874 年,是萃锦园东侧路上最标志的建筑,因为恭亲王奕欣的生辰是在冬季,所以每年为他贺寿都会到大戏楼看戏,故府里的人又称之为暖楼。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皆对恭王府的大部分建筑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他们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恭王府的王府建筑部分,对大戏楼的研究还是很少,尤其是戏楼在演出、音乐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关于恭王府的文献中也只是大概提到了戏楼的构造与表面陈设,还有一些是叙述戏楼曾经演出过的剧目等,鲜少提及戏楼内涉及音乐的方面。

  恭王府南北相距约 330 米,东西相距约 180 米,总占地面积达到 59800 平方米。王府后花园就是萃锦园,山水草木环绕,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路,大戏楼就坐落在东路的中心位置。戏楼内别具特色的设计使得这里有着非常好的混响环境和拾音环境。在舞台上发出的声音都经过自然混响传入人耳,无论是说话、唱戏、演奏,效果都非常好。身临其境,品茗听戏,一场听觉的洗礼将你围绕,顿时就像回到王府大戏楼最热闹的时候。

  第二章 恭王府戏楼的声学环境

  第一节 大戏楼的建筑设计。

  恭王府大戏楼是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建筑面积为 685 平方米,其设计非常合理又格外巧妙。大戏楼进深十一间,面阔七间,四周都有回廊,中间卷为六根檩,两边各为八根檩。

  南卷为第一卷,就是演员们的准备间和外廊,准备间高约 4.78 米,面阔16.44 米,进深 7.55 米;外廊高约 4.12 米,面阔约 19.13 米,进深约 12.8 米。

  中卷为第二卷,就是戏楼演出的正场,戏台在中卷的最南端,约 30 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用实木栏杆围合,台平面的四个角各支撑一根柱子作为顶棚荷载的作用。

  戏台与南卷用紫硬木雕花隔扇隔开。戏台对面为观众席池,且戏台高于观众席池 1 米。戏台上柱子间的跨度很大,使内部空间开阔舒适。戏台的顶棚有着呈井字形的天花装饰。

  戏台口的两根柱子与两根山柱共同支持一根纵向大梁。中卷棚下还有二十盏宫灯,由一大一小的两个正六棱柱上下叠合组成,棱部分为实木框架,棱之间用纸粘糊。

  北卷为第三卷,是王爷和贵宾们观戏的位置,被实木围合成三间。在距离上,北卷的位置距离戏台约 12 米远。

  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为大戏楼的内部营造了一个声音不易外泄的环境。

  戏台位于中卷南端,相邻演员准备间,在构造上降低了南卷外界传入戏楼内的声音;戏台对面是宽敞的席座池,北卷是王爷和贵宾们的观戏间,北卷与戏台的距离也是在人耳听到声音的最佳范围之内。戏楼内的梁架都经过了精细的抹边处理,让梁架更加圆润,这对戏楼内的声音反射来说,可以使声音更加均匀,在每个圆润的平面上都得到多个角度的反射。

  大戏楼在建筑材质上面最主要的特点是戏楼内全部为实木装修,门窗、围栏、宫灯、隔扇、座椅等,只有在戏台上有地毯和布帘,除戏台以外的地面都为传统砖地。

  任何材质对入射到其表面的声音都能产生反射、吸收和透过。而木材是利用生反射产生最佳音质的室内材料。如果把戏楼比喻为一个大的"乐器",那么以中卷空间为主的则是这个"乐器"的音箱,在这个空间里面的所有木质材料都成为了声音的共鸣板,使得这个"乐器"的音质非常的优美,清晰,温润。

  第二节 建筑材质对声学环境的影响。

  戏楼的装修均为实木装修,仅舞台上有地毯和布制帘幕,因此戏台上低频吸声较多,但是低频混响时间满足音质的最佳要求范围, 多半是因为室内木质装修的梁柱表面都做有紫罗藤蔓的彩画装饰,而非木板装饰。该戏楼与国内同时期的戏楼相比,低频混响时间明显较其他戏楼长,所以相比较其他戏楼的温暖感更加。

  从戏楼的棚墙装饰来看,戏台上的木雕和四周的栏杆等对声场的扩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人对室内声场分布测试得出结论:观众席的绝大部分区域的声压级与第一排、第二排声压级的差值范围均在6dB以内,这说明观众席池的位置的声压级大小几乎一致,听感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这些信息都为我们的拾音前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