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
利用研究生本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所选课题进行科学地、严密地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剖析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学位论文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步骤和有关参数有较详细的阐述,以便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审核实验的可靠性,并能对试验进行重复以便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研究方法。
5.实验结果及讨论
分析列出数据的图或表,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对比分析、结果推论要严格准确,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评定语言。对反常的数据要保留并做解释或者说明,不可随意剔除数据做出有违科学公正的行为。引用的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数据应加注参考文献,较长的公式推导可列入附录。
6.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的规定
(1)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全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可按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
(2)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3)数学、物理符号和化学式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公式首行的起始位置位于行首算起第五个中文字符之处,即在段落起始行的首行缩进位置再退后两个中文字符。不要用居中、居左或居行首排列。
(4)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数字和单位用法应遵照GB/T 15835.
7结论
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文字必须简明扼要,要阐明本人在科研工作中的创造性成果、新见解及其意义,本文成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做出客观的叙述和提出建议。应严格区分自己的成果与导师科研成果和前人已有研究的界限。
(六)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本论文学术研究有特别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表达谢意;
(七)参考文献及其着录标准、范围及示例
1.着录标准
(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3)注意事项:
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
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
2.着录范围
(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着作(有ISBN号);
(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4)硕士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7)报纸文章;
(8)电子文献。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1)图书:[顺序编号]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第×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2)期刊:[顺序编号]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3)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英文加“et al”))。文章名称。见(英文用“in”):论文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4)专利:[顺序编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起页~止页
(5)学位论文:[顺序编号]作者。题名:[(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