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答:
(1)相关范围假设(2)模型线性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2.经营决策中需要考虑哪些成本?
答:经营决策中需要考虑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差量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选择成本等。
3.什么是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答:复利的计息期不一定是一年,也可以是季、月或者是日,即一年内可以复利若干次。当一年内复利一次以上时给出的年利率就叫做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则是指复利期为一年时的复利率。
4.简述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答: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3)确定成本计算期(4)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
5.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直接分配法(2)顺序分配法(3)交互分配法(4)代数分配法(5)计划成本分配法
6.广义在产品包括哪些?
答:车间或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上个车间或步骤加工完毕,需要转入下个生产步骤继续加工的半成品;正在返修的可修复废品;已经完成全部加工过程,但尚未验收入库的产成品;等待返修的可修复废品
7.反映产品成本状况的报表包括哪些?
答:(1)商品产品成本表(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3)制造费用明细表
8、审计业务约定书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9、管理建议书指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10、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局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串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11、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所包含的要素。内部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部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及本组织经营决策,实现既定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正确性以及保障经济运作的效益性而进行的驾驭和支配。内部控制包含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估价、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
12、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真实证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的一切资料。
13、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①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获得对准备予以依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从而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符合性测试过程中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问题或误差,无论金额大小,都应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②符合测试的内容包括业务测试和功能测试
14、鉴定证据的可靠性如何理解?
①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②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③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④内部控制较好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⑤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之后,审计证据更可靠。.
较难的问题
15.在财务管理中能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分析: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一些缺点:
(1)没有考虑取得利润的时间(2)没有考虑取得利润与投资额之间的关系(3)没有考虑利润和其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所以,应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售企业的价格就是企业的价值。
16.请问企业的负债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应该如何控制?(提示:用财务杠杆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负债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当债务资本投放出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务资本的成本时,负债经营是有利的,可增加普通股每股收益水平,也即提高权益资本的投资报酬率。相反,负债经营是不利的,因为它可以减少普通股的每股收益水平。因此当资本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可以进行负债经营,并适度扩大负债规模,但也应有限,否则财务风险会太大;当资本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不宜进行负债经营,应该通过权益筹资方式来筹资。
17.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发行债券,这两种筹资方式有何不同?
分析:(1)风险: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是企业的权益资金,而发行债券筹集到的是负债资金。权益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不需要偿还;负债资金是企业的负债,最终是要偿还的。所以筹集负债资金对企业来讲,风险大。
(2)成本: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成本要高于发行债券的成本。一般股利的支付要比债券利息支付的多,而且负债利息的支付在支付所得税前支付,有抵税作用。
18.金融性资产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析:流动性,即金融资产能在短期内不受损失的变为现金的属性。收益性,指资金的收益的高低,收益率越高,收益性越强。风险性,指资金不能恢复其投资价格的可能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流动性越强,收益性越低,两者方向相反。如现金、债券。收益性越强,风险性越大,两者同向。如债券和股票。
较易的问题
19.你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分析: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的价值。年初的一万元,运用以后,到年终其价值要高于1万元。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20.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
21.担保的形式有哪些?
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22.中国人民银行有什么特征及其业务?
(1)不以营利为目的(2)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主要业务是执行货币政策、经理国库、代理经营政府债券业务、清算业务等。
23、企业利润分配的顺序是什么?(难)
24、会计要素有哪些内容?
25、什么是资产?有什么特征?
26、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27、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是什么?
28、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有哪些? (难)
29、什么是资本公积?
包括哪些内容? (难)
30、收入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 (难)
31、会计基本等式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一、可供分配利润的分配顺序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的分配顺序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3.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核算。
4.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利润分配项目核算。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本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以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位反映。
二、按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波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企业当期已销商品、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资产必须是经济资源,即资产必须能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采经济利益,即资产在未来能够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
四、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五、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则是总分类账的从属账户,它对总分类账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概括而详细地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所以在记账时,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是平行登记的。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1)登记的会计期间一致。
(2)登记的方向相同。
(3)登记的金额相等。
六、借贷记账法是以“借”或“贷”为记账符号对第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在借贷两方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其基本内容有:
(1)记账符号。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或权益的增加。
(2)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较灵活,可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3)记账规则。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即一个账户记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或者在一个账户记贷方,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记入借方的金额同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概括地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有发生额法和余额法两种,即在一定时期内,所有账户的借贷双方发生额供不应求合计是相等的,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七)资本公积是由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由所有投资者共同享有的、它有特定来源本身不需要投资回报的一种准资本。企业可以将它作为资本来使用,但其并不承担生产经营上的风险也不享受任何回报,而且经过法定程序可以转化为企业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
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3.股权投资准备。
4.拨款转入。
5.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
(八)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是企业在正常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其实质是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等。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等。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九、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资产是为企业将来的经济活动提供效益的经济资源,而权益则是对这些资产的求偿权。也就是说,权益表示资产的来源。所以,资产恒等于权益。因为资产和权益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资产本身来考察,另一方面从对资产所拥有的权利来考察。这是对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所以,有一定的资产,就必然有对该资产的求偿权即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的资产。资产丧失,权益也就自然丧失;资产增加,权益也随之相应增加,资产与权益总是连带发生、连带消失的,两者永远相互对应,彼此相等。资产=权益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而①式则是最基本的会计平衡公式,也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是进行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