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与伦理思想探究
【引言】党的群众路线的伦理学分析引言
【第一章】群众路线思想与中国民本与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较
【第二章】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与哲学基础
【第三章】群众路线的伦理内涵与特征
【第四章】践行群众路线的伦理途径
【结论/参考文献】群众路线的伦理内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与哲学基础
要探讨群众路线思想的伦理价值,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哲学基础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只有捋清楚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搞明白群众路线思想的哲学根基,才能更好地探究其伦理价值。
2.1 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群众路线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是我党具有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战胜艰难困苦,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就是坚持群众路线,而坚持群众路线也是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伟大历史表明,我党紧紧把握住群众路线,并时刻坚持和贯彻好群众路线,把这条路线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存在而延续下去,这对我党和我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早在 1921 年建立之日起,就有确切的纲领性表述“要把广大的工农劳动者与众多的士兵组织起来”.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所有的活动都必须要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随后,1925 年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职工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到:“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我们共产党指导之下,成为纯阶级性的独立组织,并且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依靠群众,并深入群众”.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着名文章他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落实深入群众、想法依靠群众。1925 年秋又召开了中央扩大执委会,在会上通过的决议案表明:“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于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应运而生。
1927 年秋初,中共正式召开八七会议,在该会上我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指出:“我们党有这种伟大的力量,不但因为我们党的阶级性使然,而且因为有群众之奋斗,无产阶级及其贫苦农民群众之奋斗作保证--这些群众是我们党的基础。”
1928 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并确立了党的总路线,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争取群众,并提到:“第一个革命浪潮已经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来到,反革命势力还超过工农,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1930 年,毛泽东编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书中毛主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着名论断,其实质就是指导我们要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 1934 年公布了他的着作《关心群众生活》,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指出共产党关心群众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并且要一心一意为群众利益谋划,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群众化的工作方式”在我党开始逐渐形成。这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掌握了如何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党已经确认了走群众路线观。
接下来就是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时期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实行了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并且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实这条抗战路线的建立,就是对走群众路线思想的工作方法的最好的理解和运用,而正式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口号,是毛主席在他的着名报告《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他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群众路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并成功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接下来一个阶段,就是我党对群众路线这一正确的工作方法进行理论总结的时期了。
1945 年,毛泽东着名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是在中共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这次大会还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刘主席曾说“群众路线十分重要,它是我党工作的政治与组织路线,在革命与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集中而详尽地阐释了群众观点的内涵,全党执行群众路线有了在思想理论上的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主席指出我们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对群众路线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毛主席认为:“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共产党员要善于问计于群众,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有良好的党群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制度。”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党召开八大,在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该章程提出要将“群众路线”的概念,并第一次将其归入党的章程,我们要做到“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邓小平同志也指示到:“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的说来,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相信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另一种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经过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依靠人民并且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随着党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并且系统的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更加深入地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1977 年 7 月党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会上邓小平提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都是重要的。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在 1980 年发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曾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党革命胜利的致胜法宝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在随后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颁布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做出了定义性的科学表达:“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同志不光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做出了定异性的科学表达,还提出着名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分别是“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并把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我党一切工作得失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检验我党各项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根本上符合我党群众路线思想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永远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思想延续并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且在新世纪时代背景下发展了这三种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提出我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提到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句话就是对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就是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六大以来,群众的利益一直是党的重点工作,处处为人民着想,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衷心信任与理解的目的。
随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公布了一系列体现群众路线思想的表述,如“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胡锦涛总书记在回顾和总结我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时指出,我党能够长时间活力长存的根源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充分依靠人民才是我党各项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因此,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群关系,尽最大能力保护好与开发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与胡锦涛主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心里时刻想着老百姓安危的观点相符合。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国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如何继续改革,其他领域的改革如何展开等问题都严重考验着新一代领导集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也就要求新一代领导集体必须更好地贯彻和发展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形式的要求下,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但传承了群众路线思想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了丰富和发展,在全党范围内普及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在 2013 年 6 月召开。***主席着重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作风建设上,我们要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而且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他还进一步指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这也标志着全党性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的正式启动,这也体现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群众路线思想的进一步丰富。至此,坚持走群众路线道路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路线道路的学习和领悟仍在继续,将来还会不断的把群众路线推向更高峰。
2.2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我们党在敌我力量对比差距巨大的艰难环境里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深刻体会群众工作,从而产生了群众路线。它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和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也是一项无比宝贵的革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有着坚实的马克思哲学基础,对马克思有重大的发展,在现实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1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观来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一旦生产力发生改变,生产关系也势必会随着改变。人民群众是最为普遍的生产者,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马克思曾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社会的物质财富以及社会的精神财富都是由广大群众创造的。因为,只有在有了物质财富的前提下,人们才能生存,有了生存才能追求精神财富。其实,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和生活中的感悟与深思。所有精神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东西通过人的头脑反映和改造的而产生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我党以此作为行动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因此,我们能够分析出,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都是我党工作的重点,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中国特色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同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入研究才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就是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立场,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实现全民族的解放,实现全民族的独立。
2.2.2 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
群众路线以认识论为基础,并深刻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从群众中来”要求我们的认识必须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我们由认识回到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归到能动的指导实践。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不断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我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互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群众路线不断发展进步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者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要成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将听取了群众意见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回到实践中,通过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和评价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3 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并且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到加速或延迟的作用。继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就是党和国家处理各项事务的时候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因此,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党和群众的联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能够更加顺利的发展。
其次,在处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时,要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可能不能正确认识党和国家指定的路线、方针等,并且在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我们还要充分的利用矛盾分析法,找准确的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仅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这就是群众路线思想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