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网络道德相关概念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08 共47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网络道德缺失探析
【第一章】国内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引言
【第二章】 网络道德相关概念分析
【第三章】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解决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网络道德强化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网络道德相关概念分析

  着名的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曾经断言:"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随着人类进入了 21 世纪,这个时代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技术统领的时代,网络科技正以不可预测的速度迅猛向前发展,面对网络在世界各地的迅速普及,最容易受到这一新鲜事物的影响,并且也最愿意接受这一新生事物的莫过于广大的青少年了。随着青少年进入网络,使得网络主体的范围越来越大,这种新科技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变化正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这样,出现各种各样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的伤害也更多的趋向于青少年这一群体,同时青少年也是网络失范问题的主要产生群体,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一定要集中在青少年自身的网络道德建设上,努力培育青少年自身的自律品质,使网络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使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一、网络道德。

  (一)网络的概念。

  网络或称互联网是信息基础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指通过电缆、网线、电话线或者无线通讯设备等,把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计算机设备与专门的终端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具有丰富的功能和规模庞大的网络通信系统。能产生网络必须具有这四个要素才行,第一,完善的通讯线路和运行良好的通讯设备。第二,一台运行和功能完好的计算。第三,网络技术的支持。第四,良好的数据通信与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具备以上四点要素网络才可能形成。从计算机联网形式上,还可以把网络分为两种,一种是局域网(LAN),另外一种是连接范围更广的广域网(WAN)。网络的诞生,使全球的人类实现了数据和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道德的概念。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概括网络道德这一概念,网络道德是的含义是"以基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网上行为,调节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网络中的道德,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和标准,同时也是人们对网络道德认知,道德选择和规范标准的道德行为,它是在人们的动机和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网络信息环境中行为对与错,善与恶,进行判断的原则,也是当今网络社会的和谐秩序得以保障的根据,同时网络道德的新形式也在社会中起到了调节的作用。网络伦理的产生与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兼容,它是产品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伦理道德观,作为网络社会中一种共同精神的产物和普遍的道德价值,在未被网络主体认同、遵循并养成道德习惯之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道德理性".

  在《伦理学大辞典》中,网络道德是指在开发,设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应用中人们应该具备的道德意识,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受到道德准则的约束。在计算机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中起着调节人们的行为,调节人民的利益,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协调的功能。目前在一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网络技术水平超前的国家,已经很规范的制定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行为方面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比如说在十九世纪由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的,对于开发、设计和使用计算机的人要做到:应用计算机技术应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和更美好的生活;在网络活动中应该避免伤害他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对他人要坚持公正和无歧视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包括着作权,专利权和财产权利等等;知识产权被赋予必要的信贷;尊重他人的隐私。计算机伦理协会还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制定了有关计算机伦理的十条戒律:不应该使用电脑做伤害他人的行为;不应该对其他人的电脑工作造成干扰;不应该偷看别人的文件;你不应该使用的计算机窃取他人的信息;不应该使用伪证计算机;不应该复制或使用没有支付得到许可的软件;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不可偷盗他人的智力成果;应该想想你编译程序的社会后果;应该用一个严谨的态度来使用电脑。

  总的来说,所谓网络道德,就是指有社会行为能力的人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受道德规范的指引。如今,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网络时代,具体的社会和道德的现实应该很好地体现在网络的世界中,这也是道德行为主体在网络活动中要遵循的伦理道德,应该有的道德品质,是独一无二的网络世界的社会公德。也就是网络是现实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现在网络世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方面,外部社会网络伦理要求人们对网络行为进行研究。

  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变得空前频繁,所以人们就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以此来使网络能够健康而有序地运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社会的循序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自身也是有内在精神需求的。在网络环境下,保持人格和谐发展和个体道德完善,个人和群体都是必要和适当的,以反映道德生活是一种先进的精神需求。

  (三)网络道德的特点。

  1.网络道德形成中的自主性。

  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实社会中,网络道德规范体现出的依赖性比较少,这个社会更多体现出的是自主权。随着网络的不断建立和日趋自由的运行方式,作为网络主体的人,他的网络行为往往是有很大的自由的,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意愿,自由地对一些事做出自己的主见,自由的操作着属于这个社会的一些程序。着名学者唐凯麟先生曾说"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和直接基础。"这个网络中的社会可以说是没有道德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完完全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某种利益建立起来的,由于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坚实的基础,所以他缺乏现实世界中所应有的一种健全的法律监督机制,要想达到使网络中的绝大多数主体保持高度的自觉性的效果,就必须要培养人们在网络活动中的自律品质。总而言之,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这样一个新鲜的概念也随之出现,所以我们应该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主的新道德。

  2.网络道德表现中的开放性。

  开放网络道德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对比,都表现为传统道德与道德现实的碰撞,尤其是道德与网络的碰撞更是体现出了强烈的冲突与缓慢的融合的特点。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由于技术的不发达,并没有先进的传播工具,这也就阻碍了交流,人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变的越来越少,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都固定在某一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并能没有很好的碰撞与交流,那么这样一来就使得每一个人的道德相对独立性变得很大,每一个人都很难对别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直到进入新的世界,这个世纪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全球网络的建设,使得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一个角落的人们都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超级庞大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交流的习惯,这些价值观和不同文化的交流是可以通过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进行,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虚拟的世界使得现实的世界突然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制约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信仰甚至不同的道德的种族都可以联结在一起,网络使他们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相互间开放、碰撞与交融。所以说,由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全球化,网络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

  3.网络道德问题中的多元性。

  网络道德的多元化主要是指网络社会中所具有的多元化和多层段的特点。而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它的道德主流上是"一元化"的,现实生活中只有一种主流的价值规范是完全处于主导地位的。然而,社交网络的普及是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进行的,使得有不同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人们得到了良好的沟通。因此,网络本身的多元化使得参与网络活动的人们可以不去遵循的"一元化"模式的现实的道德守则。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交网络,每个人的个性和自我需求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满足,哪怕在世界上任何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需要得到衔接、融合从而形成新的网络道德观念。

  4.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的广泛性。

  网络道德的广泛性是指,网络通过无线连接快速分享和共享网络资料信息的传播方式,可能是一个个体的消极的言行或者不良信息,在一瞬间以非常迅速和便捷的方式在很大的网络范围中散播开来,使得很多人在极短的时间里阅读和下载这些消极的言行和不良信息,使得一个个体的负面影响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影响到很多不同地理区域的很多网民,这就是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的广泛性。

  5.网络监管的薄弱性。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隐藏在茫茫的网络中"为所欲为"地做一些现实社会中不敢去做的事情,网络信息的流动性非常大和不确定可以轻松的删除和修改,这使得政府在网络监管上的难度不断加大。使得很多网络中违法的行为,也很难去得到举证,很难及时地阻止和拦截不良信息的传播。

  对于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上不仅需要应对的技术更加先进,也需要每一个网民在网络道德培养和学习上更加努力。

  二、网络道德失范。

  想要研究和了解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首先要界定和研究什么是失范的概念。

  (一)失范的概念。

  "失范"这一概念在社会学中是一个经典概念。"失范"这个概念普遍意义上是指宽松的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普遍接受,捆扎不牢或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社会的混乱和失去社会规范的成员之间的冲突。 "失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着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来的,"用以描述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所引发的无目标感和绝望,从而是社会规范丧失了其对个体行为的控制".

  他认为,依据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劳动分工,由于缺少有效的调节,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缺乏合理的价值观,缺乏有效的制度。因此,"失范"的意思包含社会非正常运转的含义,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态现象。这种病态的现象缺乏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必需的监管体系。这种长期存在的无序状态,将会对社会运行和长远发展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为了遏制"失范",我们应该专注于标准的社会价值,加强道德的建设,人的欲望只能依靠自己的道德得到遏制。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发表了他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他指出:"在混乱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并不是由于人们未能达到自己社会地位的需求,而是由于他们的地位未能正确地组合在一个合理地紧密结合的社会制度中".

  他认为"失范"是现代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结构之间的一种对峙状态。

  (二)道德失范的涵义。

  我国学者高兆明认为: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偏离了正常伦理生活,失范的行为。其次,人的精神世界的混乱,从而造成了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迷惘。

  在人们心中的道德衰落是一个系统性的危机。其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一些为社会所不允许的偏差行为。道德失范的基本特征其实是价值观的缺乏,这就意味着道德失范行为也是社会失范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道德失范是一种价值判断,但道德失范本身就可以直接在一个社会中直接表述为道德价值和行为状态的混乱。

  (三)网络道德失范的涵义。

  网络道德主要由网络和道德两个部分组成。由于网络道德的主体是使用网络的亿万网民,这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主体社会中的"人"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环境与现实环境不同,这也导致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归根到底无论是网络道德还是现实中的道德都是道德行为主体的"人"的道德。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失范和道德失范形成了一种权威的解读,但对于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通过从社会学的视角下研究道德失范和网络行为,可以总结出的是网络道德失范的过程。道德失范的网络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一个是主观判断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道德失范指的就是网络生活的个人道德行为缺失、或不健全,导致社会道德调控的失败,使整个网络社会的行为变得混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