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医疗技术中的伦理道德困境探究
【第一章】医疗技术与社会道德的协调研究引言
【第二章】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3.1 3.2】人工生殖技术与器官移植技术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3.3 3.4】克隆技术与安乐死及其伦理道德
【第四章】现代医疗技术伦理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实现现代医疗技术和社会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的对策
【结束语/参考文献】医学技术发展下的伦理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一、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50 年代,在 DNA 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后,与之相关联的生命科学技术得以飞速提高。毫不夸张地说,该项技术对社会和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借助于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提高,诸多新型医疗手段,例如人工生殖、器官移植、克隆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以及安乐死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不过,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一项现代医疗技术的出现,其背后必然伴随着相关的伦理问题,二者在发展上是不同步的,由此引发的矛盾似乎也难以调和。如此一来,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必将遭遇瓶颈,对社会生活也将带来不可言喻的改变。由此可见,由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而引发的诸多伦理道德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和学术界进行一次深刻的思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笔者所研究的课题,已给出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支撑。1971 年美国哈斯廷斯中心出版了《哈斯廷斯中心报道》(双月刊),该报道提及了诸多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四年之后,美国肯尼斯伦理研究所于出版了四卷本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对由医疗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涉猎。
1990 年以后,HGP(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克隆技术的发展以及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其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不久,随之产生的与其密切相关的分计划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社会和伦理影响计划,认为该问题应当归属为生命科学的最前端技术。联合国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阻止生殖性克隆人,不仅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而且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确立法案。同时,其他世界组织也相继发表文案表达自身观点。
西方的研究人员较早发现了科学伦理道德的意义所在,多以期刊类型随时发表观点,相比之下相关专著数量显得有限。西方国家和公民个体都将个人的权力和自我看得尤为重要。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对病人都秉承着尊重和诚实的态度,能够将所知完整地告诉病人,相反以主要发表期刊类文章的形式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在这样的社会的大背景下,该领域内的研究人员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由现代医疗技术引发的具体伦理道德中,而对那些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背景研究的相对较少。
2.国内研究现状。
在 1970 年到 1980 年近十年之间,试管婴儿、安乐死等一些有关现代医疗技术的概念和认识相继引到入国内,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也受到了日与剧增的关注。为此,国家卫生部建立了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作为中华医学会分会之一的医学伦理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研究会,同时对一些较为敏感问题,例如安乐死、脑死亡、克隆人等,在一些学会也开展过研讨会。同时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学术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表,由此可见,该问题已经得到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在该领域中具有较高声誉的《医学与哲学》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对医疗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观点。《中国医学伦理学》刊物一直以来都高度专注于与医疗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也成为了该领域中学术地位颇高的刊物。随着国内外研究发展,有关生殖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文章逐渐增多,例如 2008 年第 2期刊载了范让、施卫星的《浅谈器官移植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这一文章对与器官移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引起了学术界的重大反响。在《中国医学伦理学》中也发表了有关安乐死和克隆技术的相关文章,使得这些观点受到业界思考,这些概念受到大众关注。
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发表专著来论述和表达对相关问题的观点,从医学、社会学、伦理学、道德学、心理学等不同方向对医疗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将过去看似独立的个体问题融会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大背景下,其中较为突出的如邱仁宗的《生命伦理学》、傅静的《科技伦理学》、郭照江的《医学伦理学新编》以及陈金华的《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应用伦理学引论》都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反响。在观点得到认可和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可回避,那就是国内的研究多是围绕已经出现的伦理道德进行探讨,分析他们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但是很少深入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伦理道德问题,也就是这些问题出现的诱因是什么。在其他层面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政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些政协委员也曾提议为安乐死、脑死亡确立法案。
步入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之后,由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大有超过其利益的趋势。于是,社会各界开始进行反思,冰冷的科学技术是否也应该加入人性发展的思考?对技术的发展是否应当进行人文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有:殷登祥的专著《时代呼唤:高科技与人文因素》;李申主编的《高科技与宗教》;陈筠泉、殷登祥的《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余谋昌的《高科技挑战道德》以及黄麒雏的《高科技时代与思维方式》等。这些专著在对高科技发展成果进行肯定之余,更多的阐述了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人文因素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高科技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是否能够做到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并尊重人的个体差异?一些学者对如何能够减少技术发展引发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些研究成果对笔者顺利研究《现代医疗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带来诸多启发。
国内外相关领域中的专家对该问题的不懈钻研,对笔者撰写该篇论文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和理论支撑,对该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和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医学技术引发的理论问题较多地集中在问题的后续分析和探讨,而对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发生之后整个社会如何应对和解决提及甚少,这一研究现状远不能适应目前科技发展速度。由此可见,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深度需要进一步加深。
(三)研究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诸多问题不断出现,这将严重影响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妥善处理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唯一出口就是创建一套平稳、可持续的体制。
人工生殖、器官移植、克隆技术和安乐死等现代医疗技术,虽然解决了很多关乎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意义,但不容否认医疗技术在不断前进的路上也引发了不可小觑的问题。现代医疗技术在以最快捷、直接的方式解决医疗难题的同时,缺少了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注,使得医疗技术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和谐,引发了与伦理道德相关的问题,其发展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一下现代医疗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1.理论意义。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阶级社会中,一个国家要维持社会秩序安定,除了依靠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外,还要靠道德来维持。道德与法律相反,依靠舆论、信念、意志和习惯的力量发挥作用,对人们关系干预的范围比法律广泛的多。道德也有好坏之分--进步的、优良的道德对社会的安定、人类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与成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道德对社会起着消极和阻碍的作用。
医学哲学的思想渊源悠久,古代医家在钻研医术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哲学探究,中国的《黄帝内经》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最杰出的医学哲学论著,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和盖仑也是医学哲学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医学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始于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步研究和建立起医学哲学的专门的概念、观点、理论,并趋于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辩证法的最完美的体现者,尽管在医学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其主流始终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而医学认识和医疗实践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日益深入地渗透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着当代医学哲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现实意义。
现 代医疗技术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促进医疗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增添人文关怀,更加尊重人的选择,有利于医疗技术沿着理性的轨迹继续发展;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引起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现代医学触犯了道德伦理和法律规定。所以,医疗技术的和谐发展能够有助于重构医患关系;再次,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现代医疗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所涉及的伦理道德,既包括一些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宗教观念以及陈旧的道德规范,也包括现代医疗技术所衍生出来伦理问题,例如器官移植所带来的"自我"与"他我"等等。如果能够找到很好的应对办法,那必将有力促进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也必将获益更多;反之,这些道德规范必将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在现代医疗技术一味向前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停下来思考一下其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这将有助于医学技术的朝更符合伦理、更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也必将有利于医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平衡发展。
(四)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不同于其他研究学者较为关注现代医疗技术和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笔者该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宗教对伦理道德的重要影响,并建设性地提出利于二者平衡发展的方法和实践措施,该论文这一创新之处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首先,现代医疗技术与伦理道德问题作是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因此在搜集研究素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至使理论支撑不够充足。其次,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不够全面,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较为重要的心理因素,例如人情观、面子观和思维方式等并没有体现在笔者的研究范围内。再次,笔者研究中所给出的问题解决措施,虽然较为实际,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整体规划。针对以上三点不足,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深入研究以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