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014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笔者根据学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关注的、学校就业工作需要了解的问题,并参考相关材料编制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就业准备、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及学校就业指导开展等多方面的情况。
在烟台技师学院、烟台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及烟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烟台经济学校)三所学校进行了调查,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700份,回收问卷 7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652 份,问卷有效率为 93.1%,涉及专业有汽车、营销、物流、会计、机电、机械等。为了便于数据统计与分析,在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时,将所有专业分为财经、管理类和工科类两个大类。
一、中职学生就业准备现状
对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何时开始考虑就业、对就业前景所持态度、正在进行的就业准备三个方面进行:
(一)从何时开始考虑就业
在调查"从何时开始考虑就业"时,在当今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有59%的三年制学生、41%的四年制学生在进入职校学习前就已经把就业问题纳入考虑范围,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还有 20%以上的同学是在毕业前一年,也就是面临实习单位的选择时,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见图 2.1)。
(二)对就业前景所持的态度
在调查学生"对就业前景所持的态度"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有信心,对就业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并且从图 2.2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对就业前景感到不乐观。
(三)正在进行的就业准备
在对"你现在进行着怎样的就业准备"进行选择时, 4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完成学业,准备实习,以积累经验",而且四个年级没有太大的差别(如图 2.3所示)。这个数据表明,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考虑问题也趋于成熟,也有近一半的学生确立了就业准备意识。当然也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很焦虑、很茫然",这部分学生虽然只占总人数的 5%以下,但仍可以看出数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是逐步递增的,这也说明部分学生没有确立就业准备的意识,越临近毕业就越感到焦虑、茫然。
二、中职学生就业意愿现状
对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主要从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意愿、对就业单位性质选择的意愿、对理想职业的期望、就业渠道意愿四个方面进行:
(一)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意愿
在对学生进行"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调查时,31%的学生选择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只有 23%的学生选择愿意,而另外 46%的学生选择先干着再考虑转行(如图 2.4 所示)。这说明已经有超过 69%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知道自己如果仍旧纠结于专业对口,无疑会对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起到限制的作用,并且会严重限制自己的就业面,从而大大缩小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对就业单位性质的期望
如表 2.1 所示:在对"就业单位性质"进行选择时,无论从性别角度还是从专业角度,外企及合资企业是最爱欢迎的,而私营企业是学生们选择比例最少的,其他各类区别不大。由于外企及合资企业有着不同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工作风格、工作环境等,对中职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外企的工资普遍高于国内企业,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越的福利待遇、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完善的培训制度,这些都是学生所向往的。其次,学生选择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比率也较高。主要原因也是工作稳定,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齐全,还有着各类补贴等福利待遇。选择私营企业的学生比例无论从性别角度还是从专业角度均不足 10%,这说明学生们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不知道也没有认识到私营企业里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私营企业往往能够不受一些外在条件局限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学生们会有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三)对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意愿
在对"所从事工作岗位"进行选择时,有 28%的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做老板,其次选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也较高,只有 9%的学生选择一线工人(如图 2.5 所示)。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存在着较严重的偏差,对自己的就业岗位定位把握上不够准确,与现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是难以对接的。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数量的增加,教育为社会所提供的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也愈来愈多。虽然职校生较受用人企业欢迎,但就业岗位往往是基层、一线,而中职学生在主观上定位仍然高高在上,没有同步完成"下移".从调查看,他们仍然表现出不甘心,不主动选择"基层"或"一线".
(四)就业渠道的意愿
在对"你认为的就业渠道有哪些"进行调查时,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占到总人数的 42%,选择直接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占 39%,另外还有 14%的同学选择由社会关系(亲朋好友)介绍(见图 2.6)。这表明中职学生求职的途径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但依赖学校帮助其就业,仍然是多数学生所期待的,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的招聘会在人才交流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校就业部门的推荐、自已通过招聘会等多种方式直接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已经成为主要的就业渠道。另外,社会关系(亲朋好友)在求职中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三、中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
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主要从对就业薪酬的期望、对就业地域的期望、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
(一)对就业薪酬的期望
如图 2.7 所示:在对"希望的月薪标准"进行选择时,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月薪标准为 4000 元以上,远远超出了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有些脱离实际。特别三年制的学生,三年制的学生一般技术等级为中级,三年制三年级的同学是马上开始实习、即将毕业的学生,竟然有 71%学生选择月薪标准 4000 元以上。四年制的同学技术等级为高级,但相对于三年制的同学稍显理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薪酬的期望更加客观务实一些,特别毕业班级选择 2000—2999 元的比例增长了 9 个百分点。从专业角度分析,如表 2.1 所示,财经、管理类同学的薪酬期望略低于工科类同学,特别是选择 4000元以上的低于工科类 22 个百分点,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虽然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因为实际动手能力较强,颇受用人单位青睐,技术岗位工资也较一般岗位高,但65%的工科类学生选择了 4000 元以上,也是脱离实际的。
(二)对就业地域的期望
如图 2.8 所示:在调查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时,选择沿海开放城市占总人数的 41%,31%的同学选择大城市,绝大多数的学生愿意到发展环境相对优越、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城市工作。尽管这个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度集中,会大大增加就业的难度。
(三)求职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如图 2.9 所示:在对"求职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进行选择时,33%的学生关注个人的发展前景,29%的学生注重的是工作待遇和福利,21%的学生注重能否发挥能力和个性。学生们在选择职业时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前景以及福利待遇,希望所选岗位能够学以致用,并且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