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中药泻脾升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14-12-0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992字
论文摘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3 年 12 月~2014 年 6 月在本院诊为疱疹性口腔炎的门诊患儿 60 例,年龄 6 个月~5 岁,男 35 例、女 25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根据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1]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选取心脾积热型口疮患儿,症见:口舌黏膜溃疡糜烂,色赤伴疼痛拒食、流涎口臭、发热,或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腻,脉象数.轻度:无发热,口腔散在数个溃疡,疼痛不甚;中度:轻度发热,口颊,口角溃烂,患儿疼痛拒食;重度:高热,患儿满口糜烂甚则化脓,烦躁不安,不欲饮食.本资料 60 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轻度 23 例,中度 28 例,重度 9 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选用利巴韦林颗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维生素 B2片(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剂量按小儿体重计算使用.疗程为 5~7d.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2.2 治疗组:予中药泻脾升清汤,药物:生石膏 20g、山栀子 15g、防风10g、薄荷 6g、连翘 6g、生地 10g、升麻 10g、板蓝根 10g、玄参 10g、甘草6g,如疮面色黄糜烂者加黄连 6g、紫花地丁 15g、金银花 15g 治以清热凉血解毒;纳食欠佳可用炒枳壳 10g、焦三仙 15g 行气畅中;大便秘结者加决明子 10g、全瓜蒌 15g 理气通腑;口渴者加花粉 10g、芦根10g、白茅根 10g;发热不退者可加柴胡 6g、黄芩 15g;烦哭不宁加淡竹叶 6g.用法:水煎频服,1 剂/d,重度者,可日夜各服 1 剂,疗程 3~5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观察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散及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3.2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口舌溃烂愈合、无发热、纳食正常、二便调;好转:口舌溃烂减轻、口疮数量及大小有明显改善、无发热、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口舌溃烂无改善、局部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学处理:采用 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治疗组 30 例,临床痊愈 18 例,有效 10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 30 例,临床治愈 10 例,有效 13 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76.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以 5d 为 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服药期间均停用影响本病观察的其他药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嘱家长注意调护.

  4 讨 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一种小儿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 1~3 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 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局部疼痛.在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可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红肿[3],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对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B 族维生素促进黏膜修复等药物,但存在着治疗疗程长、易复发、副作用大等局限性.疱疹性口腔炎属中医学"口糜"、"口疮"范畴.病位心脾胃肾.

  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盖口为脾之外窍,咽为肺之门户,舌为心之苗,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因此,口腔与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若感受风热之邪,或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均可熏蒸口舌而致口疮.本篇着重讨论为心脾积热型口疮.正如《圣济总录·小儿口疮 》云":口疮者,由血气盛实,心脾蕴热,熏发上焦,故口生疮也".婴幼儿多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加之喂养不当,寒热不识自调,饮食不识自节,故婴幼儿极易患病.故《幼幼集成》中说"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太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秦明景《幼科折衷·口病》亦云"口疮者,乃小儿将养过温,心脏积热,熏蒸于上,故成口疮也".因此,治疗本病当以清心泻脾、升清并用为法.对于心脾积热不能一味清泻,误下则口疮易反复发作.自拟泻脾升清汤方中石膏、山栀子泻脾胃积热、降逆伏火;防风、升麻寓意"火郁发之",疏散脾经伏火;生地、玄参清热养阴、凉血降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薄荷、连翘疏散风热、清轻凉散;再调以甘草和中顾护胃气,又缓和石膏、板蓝根等药物之峻烈作用,使泻火而不伐胃,诸药合用则诸症得除.药证合拍,切中病机,清中有散,降中有升,清泻与升发并用.实验研究也表明,诸多组方方药可提高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诸多常用中药具有抑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炎止痛效果等作用[4],因此,对疱疹性口腔炎亦有确切疗效.本观察表明,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8-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6-78.

  [4]李彩凤,孙爱英.倍青溃疡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3,31(6):44-45.

    论文来源参考: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