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经正畸治疗微种植支抗移位的相关影响因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7 共1894字
论文摘要

  在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创植体支抗技术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创伤小、植入和去除简单、支抗稳定、植入部位灵活等特点,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也受到广大医生和教授的青睐,在临床正畸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创植体支抗技术治疗后的稳定性对治疗效果支架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52 例(104 颗)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安氏Ⅱ类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经正畸治疗微种植支抗移位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年 3 月~2012 年 6 月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52 例(104 颗)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安氏Ⅱ类正畸患者,其中男 10 例,女 42 例,年龄 14~26 岁,平均(18.23±2.0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均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需要进行上前牙内收;(2)需拔牙矫正,拔牙的位置为上颌第一前磨牙,不限下颌;(3)强支抗,上颌中已有微创种植钉植入,并用其完全作用于支抗内收上前牙;(4)植入中不存在明显疼痛或阻力,经X线检查显示种植钉位于相邻两牙的牙根之间,并存在充足的安全距离;(5)治疗中无脱落、松动发生[1].

  1.2 方法 采用长度 11 mm、直径 1.6 mm的自攻型钛合金螺纹钉,经局麻处理后使用专用工具将种植钉治愈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之间,保持其植入角度与牙长轴之间呈30°~45°[2],均由同一医师植入.植入微种植钉后随机选择加载时机,使用种植钉进行支抗内收前牙,种植钉受力方向为由前至后.根据患者的临床需求在不锈钢方丝的前牙区放置不同长度的游离牵引钩,保证力作用线与平面夹角之间呈现-10°~15°夹角.其中 18 例患者(36 颗)采用持续力,以镍钛拉簧为力源,34例患者(68 颗)采用间歇力,以 3 M公司橡皮链为力源[3].保持力值范围在 150~200 g,对不同病例随机施加不同的初始力值.每月对两种力源更换 1 次,并同时对初始力值进行目测,保证每次更换力源后的初始力值相同.微种植支抗后拍摄头颅的侧位片,内收上前牙结束后在进行头颅侧位定位片的拍摄.为能够有效的将左侧、右侧的种植钉,拍摄前对左侧种植钉及逆行那个结扎标记,将结扎丝的游离端拧为 5 mm[4]左右的麻花状.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标准,刚植入种植钉时的位移量为 0 mm,经单个样本t检验比较施力前后的种植钉位移情况,本文选定的因素中,施力方式和性别为固定因素,加载起始时间、施力初始力值、施力持续时间、年龄、力作用与平面夹角等属于随机效应型因素.

  以 D 为变量,以加载起始时间、施力初始力值、施力持续时间、年龄、力作用与平面夹角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其影响因素.

  2 结果

  种植钉施力后的位移量为(0.43±0.27)mm,较之刚植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的治疗情况见表1;2 组患者施力后的种植钉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以患者施力后的 D 为变量,以加载起始时间、施力初始力值、施力持续时间、年龄、力作用与平面夹角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其影响因素(见表 3).

  论文摘要

  3 讨论

  许多学者认为,在畸力的作用下,微种植支抗的稳定性较强,这种稳定性是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此而种植钉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离、松动等的发生,导致种植治疗的失败,进而失血种植钉的支抗作用,需要改用其他支抗方式.

  当前,医师、学者关于施力时机对微种植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施力时机会导致不同的微种植支抗移位,可能是施力开始时的一过性移位,随后会趋于静止[5-6].本研究中,施力的时序时间与种植钉的移位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这提示种植钉除了会在移位初期有所移位外,在施力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断的移动,经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加载时间越早,位移的位置越大,施力的时间越长,位移的位置越大.

  参考文献:

  [1] 朱胜吉,周彦恒,傅民魁.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1(87):109-110.

  [2] 李业荣,梁翠云,王大为.种植体支抗受正畸力系作用后的骨组织反应及其稳定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34):198-199.

  [3] 冷旭,李韶伟,韩栋伟,等.双侧游离端义齿不同连接体对非工作侧基牙位移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514):106-107.

  [4] 程碧焕,白丁,罗颂椒,等.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动态应力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2012 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

  [5] 张彤,刘洪臣,祁鹏.上颌前牵引对下颌复合体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

  [6] 马俊青,倪晓宇,王震东,等.微型支抗种植体不同承载方向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50(12):132-1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