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8-08 共5436字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Naifang Chen, Chun Lan. Human's imagination and recreation (Volume 2)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Douglas R. The translator's tur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6.
  [3]GeoffreyS.B.Apracticalguidefortranslators(FourthRevised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4]JulieC.H.Translation,subjectivity,andcultureinFranceandEngland[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5]Habermas.Communicationandtheevolutionofsociety[M].ThomasMc Carthy, (tran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4.
  [6]Habermas, On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1.
  [7]Mary S. 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 2006.
  [8]Manuela P, Eugenia L. 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 Perspectives on Creative Writing andTranslation Studies [M]. London: MPG Ltd, Bodmin, Cornwall, 2005.
  [9]NordC.Tran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approaches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0]SteinerG,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2001.
  [11]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2]陈丽娟。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的创造性[J].青春岁月2014, (1): 144.
  [13]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 2005, (2) : 3-9.
  [1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
  [1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 1987.
  [1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17]冯文敬。从索绪尔的言语到哈贝马斯的语言交往:语言的在与是[J].外语学刊,2012.
  [18]黄婷。认识与兴趣通向交往的反思之路--哈贝马斯认识兴趣理论探究[J].名作欣赏, 2013, (30)。
  [19]胡牧。主体性、主体间性抑或总体性--对现阶段翻译主体性研究的思考[J].外国语, 2006(6): 66-72.
  [20]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
  [21]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2011, (6)。
  [22]刘志丹。交往如何可能: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新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 18(1) 34-19.
  [23]刘志丹。哈贝马斯交往能力:谱系。阐释。批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8(3)。
  [24]刘志丹。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的重大贡献[J].外语学刊, 2012,(3)。
  [25]柳晓辉。译者主体性的语言哲学反思[J].外语学刊2010, (3) 122-125.
  [26]刘华文。翻译的多维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2010.
  [27]李佃来。语言哲学的转向和普遍语用学--试析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4): 435-439.
  [28]李朝东。语言论转向与哲学解释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2): 13-17.
  [29]李为为。实践哲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
  [30]潘卫民,徐佳。论翻译主体间和谐关系的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 06.
  [31]邱文生。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哲学思辨观的考察[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
  [32]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基本假设和研究目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3]覃芳芳。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J].长沙大学学报2011, (5): 7.
  [34]吴伟。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南京:东南大学, 2009.
  [35]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6]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 (4) .
  [37]杨柳。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