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蒋老师
发布于:2017-05-09 共7025字
 [45] GOIJAERTS A M,GOVAERT L, BAAIJENS F.  Prediction of ductile fracture in metal blanking[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0  122(3):476-483
  [46]余心宏,翟妮芝,翟江波。基于Oyane韧性断裂准则的板料成形极限预测[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  C 5 ):  738-740
  [47]谢晓龙,赵震,虞松,et al.基于Oyane损伤和断裂模型的厚板精冲过程数值模拟和缺陷预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40 C6):  927-931
  [48] HORVATH C D. 2一Advanced steels for lightweight automotive structures [M]//MALLICK P K.Material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Lightweight Vehicles. Woodhead Publishing. 2010: 35-78
  [49] HILDITCH T B,DE SOUZA T, HODGSON P D. 2一Properties and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ofadvanced  high-strength steels (AHSS)  [M]//SHOME  M,TUMULURU  M.  Welding and Joining of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AHSS)。 Woodhead Publishing. 2015: 9-28
  [50] THEYSSIER M C. 3一Manufacturing of advanced high-strength steels (AHSS) [M]//SHOME M, TUMULURU M. Welding and Joining of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AHSS)。 Woodhead Publishing.2015: 29-53
  [51] KUZIAK R}  KAWALLA R,  WAENGLER S.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for automotive industry[J].Archives of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8  8(2):103-117
  [52] JHA G,DAS S,SINHA S, et 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ecipitate strengthened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3,561:394-402
  [53] KADARNO P,MORI K-I,ABE Y}  et al.Flanging Using Step Die for Improving Fatigue Strength of Punched High Strength Steel Sheet [J].Procedia Engineering,2014  81: 1133-1138
  [54]马宝丽。化学辅助软磨粒流抛光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5]潘艳。基于“软性”液一固两相磨粒流的模具结构化表而光整加工的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6]孙树峰。而向模具结构化表而光整加工的磨粒流湍流调控及加工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7]李深。软性磨粒流近壁区域微切削机理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8]MURAKAWA  M,SUZUKI  M,SHIONOME  T,et  al .Precision  Piercing  and  Blanking  of Ultrahigh-strength Steel Sheets [J].Procedia Engineering  2014  81:  1114-1120

  4、论文提纲。

  1绪论
  1.1精冲工艺简介
  1.2三种材料分离工艺的比较
  1.3局部重载精冲模具的崩刃现象
  1.4精冲模具崩刃的危害
  1.5课题研究基础、意义及主要内容
  2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现象实验研究
  2.1引言
  2.2崩刃产生过程跟踪实验
  2.3崩刃模具刃磨切片显微分析
  3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分析
  3.1引言
  3.2崩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3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假说
  4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验证
  4.1引言
  4.2精冲凸模刃口应力应变模拟
  4.3局部重载精冲模具侧表面残余应力跟踪实验
  5精冲技术相关工艺改善
  5.1引言
  5.2提高模具侧表面加工质量
  5.3优化模具刃口倒角设计
  5.4改善重载模具受力状况
  6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6.2研究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通过对崩刃现象的系统实验分析,基本确定了崩刃起源于模具侧面的裂纹源的疲劳扩展过程;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提出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假说并对其验证;最后提出三种精冲相关技术改善方案,试图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精冲企业制定崩刃防治策略和应对更高挑战提供一定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现象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在线收集精冲生产齿形零件并对其与凸模直接接触的齿形部位进行显微观察,否定了崩刃裂纹产生于模具底面的假设;然后进一步通过不同局部重载精冲模具的刃磨切片表面及横切面的显微分析,了解了崩刃相关的数种模具表面及内部典型特征,确定了崩刃的裂纹源位置及其裂纹扩展过程。
  (2)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分析在参考文献中主裂纹扩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及以上实验结果,提出一种符合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实际使用工况及崩刃特征的崩刃机理假说。
  (3)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验证分别从精冲凸模刃口应力应变仿真模拟和局部重载精冲模具侧表面残余应力跟踪实验两个方面验证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机理假说。
  (4)精冲技术相关工艺改善从解决精冲行业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崩刃问题和应对更高挑战的角度,提出三种精冲技术相关改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部分验证。三种方案分别为用磨粒流研磨抛光工艺替代精冲模具侧面的手工研磨工艺、基于模具刃口应力应变CAE分析的模具刃口倒角优化设计、结合普通冲裁和传统机械切削特点的重载精冲模具受力改善方案。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本研究是基于校企合作项目,虽然合作企业尽力配合,但出于各种限制,本文中的部分实验数据存在样本不足的问题。这包括崩刃产生过程跟踪实验中只跟踪了一种局部重载精冲模具,导致对观察到的只有一个零件表面存在线状凸起的现象本文的崩刃机理假说无法做出确定的解释;刃磨切片显微分析实验中异形细齿冲头的样本太少;实际精冲模具侧表面残余应力跟踪实验只比较了新模具与第一次刃磨之前的模具的残余应力,而没有继续跟踪。
  (2)在实际精冲模具侧表面残余应力跟踪实验中,为了得到模具侧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曲线,本文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试样进给装置,其运动精度能够达到所需要求,但由于残余应力测试仪本身的精度问题,每个测量点的数据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大的光斑面积内的残余应力的一个平均反映,而非实际对焦中心真实值。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