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理论界对“方言”与“方言文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民间话语资源的采撷与运用--论文学方言、方言文学以及当下“方言写作”》中展现了晚清以来“方言文学”的发展和当代作家运用方言写作的自觉和努力。而董正宇在《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现象研究》则对现代湘籍作家的方言写作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及文本出场的三种主要方式,分析了方言话语的出场意义及其文学审美价值,采用了从方言入手的研究方式,将文学与语言研究相结合,为研究湘籍作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刘进才在《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建立”中也探讨看方言土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参考文献。
1、国内着作:
[1]莫言:《莫言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2 年版。
[2]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2 年版。
[3]莫言:《用耳朵阅读》[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2 年版。
[4]贺立华, 杨守森:《怪才莫言》[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2 版。
[5]杨守森,贺立华主编:《莫言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6]杨守森,贺立华主编:《莫言研究三十年》[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7]杨守森主编:《读莫言,游高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
[8]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主编:《莫言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年版。
[9]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硏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年版。
[10]董绍克:《山东方言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 年版。
[11]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1 年版。
[12]钱曾怡,罗福腾,潍坊市史志办公室合着:《潍坊方言志》[M],潍坊:潍坊市新闻出版局 1992 年版。
[13]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14]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15]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M],上海:中华书局 2007 年版。
[16]钟敬文:《钟敬文文集·诗学及文艺理论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17]王福堂:《汉语方言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18]周振鹤, 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19]高名凯:《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
[20]冯广艺:《语言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版。
[2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2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6 年版。
[23]董遵章:《现代文学作品山东方言词例释》[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24]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年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唐跃,谭学纯:《小说语言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26]董正宇:《方言视域中的文学湘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27]张志忠:《莫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28]陈思和:《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29]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30]郑敏:《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1]郜元宝:《拯救大地》[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年版。
[32]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年版。
[33]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4]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M],上海: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35]张闳:《感官王国-先锋小说叙事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36]王光东:《中国当代文学 60 年》[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37]李扬编:《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8]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及基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0 年版。
[39]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中国现代作家的民间文学观》[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40]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出版社 1985 年版。
[41]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42]宁梅:《生态批评与文化重建--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4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5》[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
[44]《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2、国外着作:
[1][瑞士]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年版。
[2][瑞士]索绪尔等编:《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3][瑞士]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M],陈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版。
[4][德]海德格尔:《思的经验(1910--1976)》[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5][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6][德]威廉·冯·洪堡特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7][德]卡西尔:《符号·神话·文化》[M],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8 年版。
[8][美]罗杰瑞:《汉语概说》[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年 1 月版。
[9][美]段义孚:《回家记》[M],志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年版。
[10][美]段义孚:《逃避主义》[M],周尚意、张春梅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1][美]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12][日]北冈诚司:《巴赫金-对话与狂欢》[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