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记者社会地位面临挑战
新媒体时代最显着的特点便是媒体不再垄断信息,不再对什么时候提供信息、提供多少信息拥有掌控权?.微博兴起后,"人人是记者"更威胁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记者也从"无冕之王"沦落为"新闻民工".?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科学知识的产生往往和其传播同时进行.这对科技记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变革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科技记者的专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一方面,科技记者的专业性饱受质疑.首先,科技记者收入没有显着高于其他领域的同行,按照现有以字数计算稿费的规则,其收入水平远远没有反映出劳动强度;其次,在综合类媒体中,科技记者常与其他领域记者相互流动,并没有在专业上体现出其特殊性,甚至显示出弱势地位;再次,科技记者常因"报道时机不妥""内容不准确误导公众"等受到科学家的指责?,也身负"炒作"之名而常受到公众的批评.
总之,无论从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还是职业声望上看,科技记者职业都面临挑战.
2、科技记者专业化与实践性知识
科技记者只有在实践工作中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才能保证无法轻易被替代,从根本上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2.1科技记者是一项专业工作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通常将职业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职业两类.本文所指的"专业"和"专业化"都是专业职业范畴内的概念.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专业(profession)主要指一部分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
研究者还为判断成熟专业设立了标准.例如,有学者指出,专业应当是正式的全日制职业、拥有专业组织和伦理法规、拥有知识体系和完善的教育、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特许的市场保护、高度自治.
现实中,大多数综合类媒体为科技记者设立专门岗位,全世界已有多个科技记者专业组织,许多高校开设了科技传播、科技哲学学位教育,进入科技记者行业有一定门槛.因此,科技记者职业是一项专业,对其进行研究应当具有"专业"的视角.
2.2科技记者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专业化的核心.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职业行为.?科技记者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则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有关科技记者的专业知识,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已有不少论述.总结起来,科技记者的专业知识应当由一般记者专业知识和从事科技报道的专业知识两个部分组成:
1)一般记者的专业知识一般记者专业知识指的是报道任何领域的新闻记者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其中,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写作知识等业务知识是记者专业知识的核心.同时,中英文语言知识、基本法律知识、社会常识等在记者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
2)从事科技报道的专业知识从事科技报道的专业知识指的是科技记者区别于其他记者的专业知识.第一,广博而深入的科学知识.让记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则能够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增强记者的报道深度.?第二,深厚的人文知识.倡导人文知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强化记者对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的能力.
2.3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发现,即使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进行过较好的专业训练,毕业生就算具备了上述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新闻业务知识,也往往不能顺利入门,快速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科技记者.这是为什么?
在从前的研究者看来,专业活动完全依赖专业知识的观点被称为"科技理性模式".从科技理性的视角来看,专业实践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但我们忽略了问题的设定正是通过厘清问题的情境,我们才能确定自己作出的决定是什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可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同时,从业时间越长的科技记者,越因为"经验丰富"而被人认可.这又是为什么?所谓的"经验"究竟指的是什么?
这些"经验"如何通过实践工作积累?又是如何在实践工作中表现?这样看来,科技记者专业化并不仅仅建立在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新闻业务知识等"显性"的专业知识上.要提高科技记者的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厘清每一个成熟的科技记者还具备哪些"隐性"的专业知识.
2.3.1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专业的日常工作依赖于内隐的行动中认识(knowing-in-action).每个胜任的实践工作者都能认识到现象,但他却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精确或完整的描述.同时,他作出无数优秀的判断,却无法陈述出适当的判断原则、规则及程序.
例如,印度报业托拉斯的前任首席科学记者KS Jayarama曾在一个研究所只有两行字的一份声明中偶然发现该所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免疫避孕方法".进一步探索发现,他们在利用一种从胎盘中提取的激素来防止老鼠受孕.他据此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独家新闻:"一种潜在的生育控制疫苗正在诞生之中!".他把自己的成功总结为"主动精神和新闻嗅觉",所指的其实正是本文正在讨论的隐性知识.
研究教育学学者最早注意到这些知识,并把它们命名为"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相对.他们在研究教师教学过程时认为,教师的"理论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前者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而后者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由于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研究较少,借鉴教育学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本文提出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初步定义:
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是科技记者真正信奉的,并在其科技报道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科技新闻的认识.
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一定的内隐性,难以言说但可意会和感悟;2)在实践工作中形成和发展;3)具有个体性,每个科技记者都在自己过去的个人体验中形成不同的科学观、与科学家交往的行为方式及科技与社会之关系的理解等,指导未来的实践行为;4)影响对理论性知识的应用.
2.3.2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根据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点,此类知识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科技记者的科学观
科学观指的是科技记者对"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
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本质观既对科学记者的实务操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也是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核心.科技记者从选题、采访到新闻写作的实务工作,科学观都以一种无意识的经验支配着科技记者的行为.
从最终呈现的科技新闻中最能体现科技记者的科学观:是否认为已经形成的科学理论一成不变?是否认为科学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美的答案?是否倾向于相信权威的言论而忽略了辨别证据?是否关注了影响某一项科学研究的全部社会因素?
科学观的形成则受到科技记者个人学习经历、关键人物和事件的影响.例如,有自然科学背景的科技记者更容易抱有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对世界进行仔细的、没有偏见的观察构成科学的可靠的、客观的基础.他们也更容易格外相信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而社会科学背景的科技记者则更可能具有建构主义的科学观,下意识地按照自身理解对科学研究进行建构,则可能导致误解.(上述这两种情况是相对而言,不存在绝对界限)
2)科技记者的实践情境知识
一般来说,实践情境具有由独特事件构成的特性.本文中的"实践情境"则指的是科技记者在业务工作时遇到的不确定、无秩序的情况,科技记者的实践情境知识则主要体现在工作中快速而准确的决策中.
例如,在选择新闻线索时,科技记者面对的实践情境可能是阅读期刊文章、聆听科学家浓墨重彩的报告并从中选择新闻线索.新闻的及时性要求科技记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它是否值得报道,理解数据和公式的含义.
现场采访则是另一个更具挑战的实践情境.向科学家问什么问题才能使对话顺利进行,最能体现科技记者的实践情境知识.科学家严谨甚至苛刻的群体性格要求科技记者反应更加迅速.在这一情境中,科技记者的行为则完全依赖于自我定位、思维的敏捷、对科学家语气及情绪的准确判断、行为上的变通等,是直觉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
新闻写作也同样反映出科技记者的实践情境知识.有人曾经总结出几项写出"好"新闻的要素,包括"想象一个读者"、"诱人的开篇"、"使用过渡"、"运用类比"?等.但是,要真正写出"好"新闻,绝非机械地按照这些要素行事,科技记者需要在长时间写作经验的积淀中获得灵感.
3)科技记者的批判反思知识
倘若前两个方面的实践性知识都是科技记者的"无意"行为中,那么,批判反思知识就算得上是"有意"的行为中.所谓"反思"就是深思熟虑的思考,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
以实践工作为导向的反思,在实践中和实践后都能进行.实践中的反思有利于选择线索、现场采访和新闻写作等业务工作的及时修正.实践后的反思则以文字、同行间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更加详尽,便于其他人领会.科技记者的上述三类实践性知识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能与理论性知识进行互动.如批判性反思能更新和发展科技记者的科学观,也能影响科技记者的实践情境知识.
综上所述,科技记者具有由科学观、实践情境知识、批判性反思组成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是在每一个个体(即科技记者)在各不相同的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能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正是实践性知识使成熟的科技记者不可替代.
3、对开发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建议
每一个新科技记者逐步成长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都伴随着实践性知识的不断开发.也只有不断开发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才能使科技记者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现实中,我们对科技记者专业性仍然重视不够,有不少媒体人还持有这样的观点:除了采访对象不同,科技记者和其他领域的记者没有区别.即使在科技传媒业内,从业者对科技记者专业性的强调也停留在显性的专业知识上,尚未认识到开发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对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性.
除了科技记者自身需要加强对实践工作的不断反思外,对最大程度地开发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笔者还有以下三条建议.
3.1相关机构应多组织科技记者同行间交流
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虽然是隐性的、难以言说的,但却是能够意会的.意会则意味着可提取,可交流,可传承(扬弃、整合),可以通过学习或感悟而习得.同行间交流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同行间交流还远远不够.在大多数综合类媒体,科技记者人数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同行间交流.而科技记者的职业吸引力不足,许多记者难以长期从事科技记者职业,这也导致了科技记者群体往往都是新手,同行间交流自然无法满足开发实践性知识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既然自发的同行间交流难以为继,包括中央级媒体、专业类科技媒体、行业协会、高校等机构便可多组织科技记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同行间交流,达到开发科技记者实践性知识的目的.
3.2高校应提供科技记者学习与实践性知识有关理论性知识的机会
尽管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工作,但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也与理论性知识分不开.学习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理论能帮助科技记者对自己的科技报道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成人教育理论则能帮助科技记者在行动中学习.目前,大多数科技记者正在不断学习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科的科学知识,但对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及成人教育理论知之不深.因此,应当鼓励拥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与媒体进行合作,为科技记者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促进科技记者开发实践性知识.
3.3媒体应鼓励综合学科背景的毕业生进入科技记者行业
科技记者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与不同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加之科技活动发展至今已经是一项建制颇大的社会事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容易理解纷繁复杂的科技发展现象.因此,笔者建议,应当鼓励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毕业生从事科技记者职业.
总之,实践性知识与科技记者走专业化道路、提高社会地位密不可分,无论是研究工作还是实践工作,都值得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金振蓉.论新时期科技记者的素质[C].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9-31.
[2]赵金,肖纪,李勇,李希光.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构建和谐媒体系列谈之一[J].青年记者,2006(1):38-40.
[3]金振蓉.新时期科学家与科技记者关系初探[C].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80-82.
[4]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学研究:2000(5):30-38.
[5][美]李.S.舒尔曼着,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7-41.
[6]吴晓春,闾春飞.论记者知识结构的动态建立[J].新闻界,2005(5):60-61.
[7]李杜.论提高科技新闻记者素质的有效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03(2):188-189.
[8][美]唐纳德·A.舍恩着.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夏林清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甘晓.浅谈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对科学记者胜任工作的影响[C].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论文集,2010:139.
[10]K.S.Jayaraman.我怎样成为一名科学记者[EB/OL].
[11]陈向民.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12][澳]艾伦·查尔默斯着.科学究竟是什么[M].邱仁宗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
[13]朱效民.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趋势--兼谈科普不应由科学家来负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69-71.
[14]肖存.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