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贾丽美;孟伶泉
发布于:2018-04-02 共50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国培论文【第一篇】】国培论文(精选5篇)
【国培论文【第二篇】】 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与反思
【国培论文【第三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有效性的研究
【国培论文【第四篇】】对实施“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思考
【国培论文【第五篇】】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六个关键环节
【第二篇】题目: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民族地区“国培计划”近年来的实践情况表明, 国培在民族地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模式。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思, 寻求更好地发挥“国培计划”在民族地区的作用, 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国培计划; 民族地区; 农村牧区;
  
  “国培计划”是中央政府2009年开始提出的国家级培训政策, 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正式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 , 开启了“国培计划”的大幕。通知中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1]。内蒙古自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同时自治区部分地区也是中西部地区, 在“国培计划”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如何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 使“国培计划”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内蒙古自治区“国培计划”的实施概况
  
  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提升, 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民族地区, 基础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多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 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地的基础教育存在差距, 此次“国培计划”的实施, 正是少数民族地区一个重要的机会, 抓住这次机会, 大力提高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 为提升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做一定的工作。
  在“国培计划”通知精神的指引下, 内蒙古自治区结合实际情况, 以高校为依托以促进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自2010年起, 赤峰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中心, 主要承担着内蒙古自治区“国培计划”中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项目。
  培训主要围绕着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 精心设计课程方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了解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着力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骨干教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对于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在近年来的培训实践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帮助学科教师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骨干教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秉承着上述精神与原则, 赤峰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中心, 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 精心设计课程方案, 深入研究培训模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 设置并实施了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的模式,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培计划”在民族地区实施的效果最大化。
  
  二、“国培计划”在民族地区实施的模式
  
  在“国培计划”通知以及《“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 (2012年) 的共同指导下, 我校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与本校资源的优势, 制定了地区化的特色模式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者对新的信息的意义建构的同时, 也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在国培实践中, 我们对一线教师的培训, 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完成对新知识的内化, 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 这一过程通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能够很好地实现并完成。由此,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完善, 形成了国培计划”实践模式 (如图1“国培计划”实施模式图) 。
  从培训问题的选择, 到培训内容的制定, 培训实施过程中“理论-研讨-实践”为一体的国过程, 以及培训完成后的评价反馈, 整个培训的模式, 在深入解读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 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 充分调动了各方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培计划”的优势。
  
  (一) 选择问题
  
  国培计划培训问题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培训内容的制定以及最终的培训效果, 是国培计划的起点。2012年5月,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在对培训问题的选择上, 我们根据标准并结合民族地区情况, 在前期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确定了培训的基本问题。在具体实践中, “国培计划”每期培训主题侧重点不同, 我们倾听来自一线培训教师的心声, 把他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筛选出, 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形成系列, 以求这些问题与课程标准高度一致的前提下, 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我校在实施“国培计划”中选择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二) 制定培训内容
  
  关于培训内容的制定, 是在培训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培训内容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 选择本地区受训教师的弱势内容, 加强培训。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直接关系到“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策略与方法的选择, 培训效果的好坏, 对后续培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例, 赤峰学院在进行此项目培训时, 选择理论培训等内容, 这些理论层面的内容, 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使他们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同步, 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课程案例研讨类培训内容, 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经典案例, 以及本地区的教师们在教学一线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这些问题来源于前期对培训问题选择时对教师们的调查, 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培训实施
  
  1.专家讲座———理论提升
  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农村牧区的基础教育与民族地区的城市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作为民族地区最广大的农村和牧区, 这一地区的基础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农村牧区教师的培训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培计划”的重点。
  在专家的邀请上, 我们严格遵照“国培计划”的建议方案, 从区内外聘请教育专家。针对农村牧区一线教师培训机会少、专业理念更新慢、急需教育理念更新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在自治区内聘请专家进行讲学与从区外聘请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区外聘请的专家主要来自基础教育先进地区领域知名专家。自治区内的教育专家, 了解民族地区的教育基本情况, 能够根据地区的特色, 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身已有的实践研究, 针对培训教师所面临的不同问题, 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帮助。这种更接地气的形式, 能够让骨干教师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见的棘手问题, 解答心中的困惑, 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策略, 以便返回一线教学中能够直接应用。
  同时, 培训项目还聘请了全国基础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 为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专家的筛选, 来自于教育发达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 他们把先进地区的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展示给骨干教师们, 使教师们在本地区就能了解到外面的人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在教学中取得了什么样的优秀成果。通过这种向先进地区学习的方式, 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开阔了眼界, 避免闭门造车, 教育理念陈旧的情况。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成本, 使更多的教师在不必长途劳顿外地参观就可以在家门口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动态, 一举两得。聘请区内外专家讲学的这种方法, 首先在师资上保证了优化的配置, 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高效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基层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 专题研讨———案例分析
  
  “国培计划”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具有其特殊性, 地区不仅包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 同时也包括牧区中小学。在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培训的政策中, 牧区中小学教师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群体。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中小学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情况, 是不同的, 针对这一情况, 在专家理论培训的基础之上, 在培训实践中, 我们特别安排了针对地区特殊性的研讨活动。
  专题研讨模块的设定, 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研究典型案例,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 让教师与专家在专题研讨中高度参与。研讨内容分为教育教学经典案例和民族地区农村牧区教育问题案例两大部分。经典案例的分析, 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一般性问题, 使国培前期在专家讲座中了解到的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教师有了更为深层次的内化。民族地区农村牧区教育案例研讨, 则更加有针对性,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广阔, 广大的农村牧区中小学与内地的农村小学情况存在不同, 不仅存在着学校地理位置上远离城市, 也存在着双语教学以及基础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不同于内地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 如何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区内外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运用教育教学理念与策略, 针对性解决。这种特殊案例研讨内容的引入, 更有地域特色, 也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校在培训的研讨方式上也进行了革新。在实践中, 在专家讲座模块之后, 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团队活动, 促进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安排课堂分组讨论与问题交流。不同层次的教师组成活动团队, 根据每次讨论的主题不同, 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课堂分组讨论与问题交流, 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教师们思考专家讲座的先进理论,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有利于对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进行汇总与寻求解决策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 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 同时引发自己的反思,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如何改进, 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研讨的方式不但能够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 同时能够把培训中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在专家的指导下, 做进一步升华, 做到真正的内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在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中, 确立培训专家与受训的骨干教师之间的对话关系, 对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契机。专家能够在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中形成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促进后续培训的进一步准备与提升, 也有可能形成专家自身的新的研究课题。一线教师能够在知名专家的亲自指导下, 解决教学中思考已久的难题, 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
  专题研讨形式的建立, 在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是一种更加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形式, 避免了以往高大上的讲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三) 实地考察———实践
  
  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学。在培训中, 我们将最后的环节安排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通过对特色学校进行考察, 能够使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 了解到其他学校的情况, 学习其中的先进经验, 开阔视野, 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实地考察中, 根据每期“国培计划”培训主题的特色, 安排优秀学员进行教学实践课程, 通过教学实践深化培训所学内容, 也为其他受训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示范。这种实践方式,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问题与反思
  
  (一) 加大前期调查力度
  
  通过近年来“国培计划”的实践, 我们从中反思发现, 在培训前期, 对本期培训教师进行前期调查, 培训效果会更为理想。主要是对本期培训教师调查了解教师在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培训方案, 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满足培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教师能够从中有更多的收获。
  鉴于此, 在今后的培训中, 我们将加大对培训教师的前期调查, 根据他们的培训问题科学有效地制定每次培训内容, 在国培计划的指导原则下, 办出每期培训的特色。
  
  (二) 持续跟踪受训教师, 重视培训反馈情况
  
  “国培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培训也不仅止于每一期的培训。对于培训的效果的跟踪调查, 更是保障国培计划能够高效进行的有力手段。在每一期国培计划结束一段时间后, 定期对每期培训教师进行回访, 掌握他们在培训结束返回岗位后的教学改进情况, 并对他们的培训效果做出一定的评估。这些评估数据, 有利于制定下一期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形成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使国培计划能够更有效地实施与完成, 达到甚至是超越预期效果。
  
  (三) 更新培训内容
  
  赤峰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学院经过几年的“国培”实践, 相对成熟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国家级培训模式。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培计划”的有力实施, 不但很好地保证了国家政策方针的实施, 更是从提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出发, 为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出了贡献。“国培计划”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将不断完善培训的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重视培训效果, 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 更努力地完成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2]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3]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11) .
  [4]于洁, 等.从提升专业能力视角探索“国培计划”培训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 2012 (5) .
  [5]谢泳娟.国培计划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文化论坛, 2015 (5) .

点击查看更多:国培论文
原文出处:贾丽美,孟伶泉.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与反思[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2):136-139.
相关标签:国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