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的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中,社会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能。高校的科学研究只有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密集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科研自身的应用价值。
1、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高校科研价值
1.1 只有科技的力量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下去,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战略机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旦知识及改善一国知识状况的潜力被考虑进去,那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动态竞争优势,即一国可以自身创造的相对优势。……那些成功地缩小了知识差距的国家,便可以取得知识的大部分效益,工业国的福利大部分来源于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知识对经济活动、竞争和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世界银行学院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就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在许多不同的政策领域采取行动,如果中国希望能够有效地利用知识来保持自身长期持续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对当前的改革进行深化、完善或者确定新方向”.新的方向就包括大力推进科技的发展,改变科技体制,推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要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各项战略任务,用科技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必须重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重新界定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要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势、劣势并结合中国国情与特色来定位,参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和整合效应的提高。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是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知识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及其竞争和增长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集成作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公益性使得其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要通过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始终关注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中长期的核心要素如繁荣、安全、环境等方面,为这些方面的改善而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总之,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又好又快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这些都离不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智力支撑和引领。
1.2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体现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其在知识生产全过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应的,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及其职能行使的途径、方式等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多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也集中通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社会服务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履行职能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命题必须与时俱进。一是从规模上讲,高等学校社会职能尤其是其科学研究必须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科研的重点不再倾向于所谓纯学问研究,直接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选题所占比重大大加大;二是从方式上讲,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必须更直接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靠所谓间接的“涓落”,高等学校及其科学研究除履行文化存储、教育与研究等传统功能以外,还要对“创造财富”作出更直接的贡献;三是从组织上讲,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必须更有计划、有组织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偶尔为之。总之,高等学校及其科研要拓展视野,要从更高的高度看待其社会责任。
1.3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才能实现高等学校的科研价值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作为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而居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且高等学校更具有学科齐全和人才广泛的优势,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更具有宽阔的研究平台和稳定的研究队伍,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和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探索并逐步建立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国家基础研究模式。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既包含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也包含应用技术和重要关键技术的创新。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中,基础性研究是应用研究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又会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又是应用研究的强大生力军,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而这三军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统帅即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等学校要很好地在这三个领域都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必须对传统的科学研究进行战略导向转型,从热衷于孤立的实验室研究走向社会经济大市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其应有的目标定位,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抓住战略机遇迅速发展的前提;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利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其新的增长点和空间,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促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根本动力;是有意识地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外溢效应的必然反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其传统的公益性研究外溢效应的基础上,必须有意识地提升科学研究外溢的规模、速度、水平、质量;是其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以直接为高等学校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
2、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2.1 通过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自从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以来,课题研究始终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课题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传统优势领域,这一特征将继续存在,未来还要进一步强化这一根本形式,包括增加课题研究规模与质量,保证课题研究的公益性与基础性研究的色彩。这些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越于其他科学研究机构的根本之所在。与此同时,又必须与时俱进地改进课题研究模式,如:政府命题,企业赞助,学校研发;企业命题,政府、学校参与研发,共同筹资;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等等。在开展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时高等学校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强化课题研究的社会针对性,高等学校要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需求,引导和培育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采取学科间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二是拓展课题研究的社会需要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必须培养自己的预测能力,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的方法分析不断出现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趋势,利用其自主权和高水平的学术力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解决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作出贡献;三是探索课题研究的社会前沿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应当充满活力地探索科学知识的新领域,同时保证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时其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2.2 通过高新技术开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课题研究特别是国家层面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的增强不能成为高等学校放弃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借口。就科研经费来源而言,高等学校应当将课题研究经费作为种子基金和引导性资金而不是作为唯一的经费来源,为此,高等学校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通过高新技术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湖南省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主要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中医学院、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等四校四院,成功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影响大、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如:湘能线缆、双鹤药业、山河智能、继善高科、伯云新材料、一派数控、业翔科技、湘云科技等,已孵化企业年度工业产值在50亿元以上,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山河智能、继善高科、一派数控等)。高等学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及技术的高新技术化,促进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对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局面,高等学校更是必须承担起高新技术开发的重任。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培育高新技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以发展高新技术;二是利用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三是培育和发展区域性高新技术,形成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结带,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四是高等学校以其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参与社会生产要素的配置发展高科技产业。
2.3 通过咨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有效地利用社会上各学科专家所拥有的知识,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其最终研究成果是为决策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或建议。“咨询”常与“智囊”相联,而咨询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咨询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专门化活动后,已成立的诸如智囊团、思想库等社会组织结构的成熟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如:湖南省2005年成立了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带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政策、规划等,组织院士专家进行调查研究论证,提出意见、建议和方案,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各种战略决策愈加复杂化,需要更雄厚的智力支持,这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高等学校也应当发挥其学科齐全、人才雄厚和学术自由的优势,积极开展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决策咨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咨询、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理论和重大思想问题咨询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发展咨询与技术咨询。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只有形成公共政策才能影响社会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可喜的是,中国许多有影响的大学都成立了21世纪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国情研究中心,这些思想库所完成的一系列咨询研究报告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决策的重要思想来源,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总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不仅要有能力为教育系统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而且要有能力为国家在对许多影响国家自身的国际性问题作出决策时提供智力支持与策略支持,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组织和跨国事务、谈判的重要智力堡垒。
2.4 通过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培训,而这一精神当前又获得新的表达形式。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系统中心”以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集成为其任务,它有大约40名教授和200名学生(大部分是博士候选人),也代表大约10个学术领域和来自世界各地电子工业界的10多个公司,从工业界来的研究人员通过在中心度过的时间获得了洞察力,反过来,博士候选人在各公司里取得实习经验。各种技术培训是实现知识积累、加快知识流动、促进知识应用的有效途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发展,技术培训的对象、层次、类型、方法、途径、目的等必须进行新的调整与定位,技术培训过去那种简单性、重复性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所替代,传统的技术培训机构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必须从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延伸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使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生产的真正要素。
为此,科学研究必须走出象牙塔而通过广泛的技术培训走向社会公众,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广泛的、经常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技术培训,是实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机结合的最佳桥梁,也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避免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要通过技术培训提升科学研究成果的公益性外溢效应,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发现新的技术需求,形成区域性技术优势,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总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重点应当转向支持技术知识经济,为创新经济培养大批的知识型工人,把提高就业者以及未来就业者的技术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2.5 通过文化传承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乃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经济文化强国、强省是提高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向。事实证明,一个省、一个市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就很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的“大省”、“大市”甚至“强省”、“强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一直是湖南人的骄傲,只有充分释放客观存在的湖湘文化底蕴,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湖南才能真正建设成经济强省。高等学校作为传播和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时应遵循古为今用、经世致用的原则,充分为现实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高等学校通过对社会文化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和研究,将社会文化中最先进、最前沿的部分得以系统记录、广泛传播,使社会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得以积极扬弃,使社会正气得以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创造出领先时代的知识、技术、思想观念和价值精神,即文化成果和文化产品。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各种途径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济。高校科研要扎扎实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J].决策导刊,2007(2):9-9
[2]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3]阮慧,郑宏伟。大力开拓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新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0(10):68-69
[4]曾诚,罗映光,王允昌,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川省属高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2):6-10
[5]曾诚。国外研究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5(2):29-31
[6]覃雯。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62-165
[7]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89-390
[8]严会超,吕建秋,王红,等。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