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6 共768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困境分析
【第一章】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论分析
【第三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第四章】工学结合下的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第五章】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策略体系的构建
【第六章 参考文献】高职如何完善自身教学管理参考文献
  2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学校的其他管理都是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办学的兴衰。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教学管理,就是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效组织、协调,以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
  
  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秩序稳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这些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教学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得到科学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从而为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健康有序。
  
  2.1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
  
  2.1.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哲学基础---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对客观物质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的来源,是促使认识不断地发展的动力。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显着的指导作用。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可以这样理解:“学”是对知识的认识,“工”是对知识的实践,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从哲学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分析中可知: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0].高职教育只有将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检验高职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真正地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工学结合不仅解决了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也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其方法论上要求:第一,坚持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丰富和发展认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只有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技能。第二,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性作用,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对实践进行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这一方法论应用到高职教育中,就是要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统一,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宗旨相吻合[31].
  
  2.1.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也称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概括为:第一,学习过程就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以前的元认识结构(经验)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新的知识;第二,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以独特的方式对现实进行选择、修正,但这种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实现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究竟提供什么样的理论依据,下面将通过对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工学结合的契合点的分析来进行论证。
  
  1. 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境,这种情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之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在自己的知识背景下构建起来的,而对意义的构建,则需要一定的情境”,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和新的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情境的特征”.这是认识论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只是其中比较真实和可靠的解释。科学知识会不断的更新或者有新的发现,所以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解释。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靠他们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分析理解,并建构成他们自己的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还会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原有的知识背景或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以学习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对高职教育的启示是:首先要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通过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建构,从而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纯粹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高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实践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的经验背景中形成对概念的理解,从而在新的情境下,通过灵活的建构来指导实践。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教学应结合现实的情境。因此,学习的内容是真实性的任务,不能选择简单化,从而使学习与现实情境不相符。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应结合现实情境,同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32].
  
  通过以上论述发现,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当然,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是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这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相当吻合的。
  
  工学结合非常强调情境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背景,与他人一起交流和探索之后,完成了自己知识的构建;并在生产实践中,学生通过主动的建构提出对学习、技术及生产工艺等的观点和思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更加关注职业情境的构建,职业情境的内涵更为宽泛,包括校内仿真性的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的顶岗实习企业,学生真刀实枪地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实践,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2.1.3 建构主义理论下工学结合教学的特点及管理中的问题、策略概述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现了一种生本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是行动的主体,强调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这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中新的价值取向。它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式的社会教育,从纯粹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企业工作岗位,从以理论学习为主转向以实践动手为主,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导教师要兼顾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将实践课程和综合性的课程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内化。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工学结合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工学结合教学在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在教学管理上相应地具有双主体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过程对话化、评价多元化等特点[33].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易出现纪律问题,民主型的课堂易弱化教师的管理作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易模糊教学目标。
  
  针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对复杂的建构主义课堂问题,采取预防性手段。如:做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管理设计,课堂评价以一元为主多元为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等[34].另一方面,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创建新型的能够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技术环境。如,通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惠共赢和共同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良性的互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出发,工学结合教学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的组织实施等进行有机地融合,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校企共同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教材,这有利于专业和课程结构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完成订单式培养,实现多赢的局面。
  
  总而言之,开展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教学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将教学资源通过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本文在层次化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教学管理和建构主义思想融为一体,文章重点探析了建构主义理念下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管理策略,以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展现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
  
  2.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原则
  
  2.2.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总任务,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根据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进行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指挥协调、控制质量等环节,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教学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35].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围绕它来进行,并服务于这个总任务。教学管理的总任务具有全局和整体的,但是要完成这个总任务,还必须确定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来完成教学管理的总任务。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项:
  
  1.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和了解新兴技术、职业教育模式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认真研究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从现状、存在问题出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途径。
  
  2.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实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并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使学校教育教学大方向始终符合教学规律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3.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结合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制订教学工作的实施计划,稳定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4.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运用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制订毕业生培养标准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参照企业的做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量化检查、评估和质量控制,使教育教学目标得到实现,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6.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使实训教学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上门拜访企业等途径和方法,收集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对比研究,认真分析和总结等,提出改进教学管理的措施,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2.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原则,既概括和总结了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又体现了高职院校管理、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管理本身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切活动,包括制定教学管理目标,控制教学管理过程,安排教学管理内容,选择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建立和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管理等,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原则的结果。在教学管理中,出现教学管理不善,或者顾此失彼、主次不分的现象,究其原因,都是违背了正确的教学管理原则的结果。因此,只有遵循正确的教学管理原则,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开展。
  
  1.遵循教学规律要求的原则
  
  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本质联系,是教与学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性,它集中地反映在教与学双方在思想、知识、理论、能力和体质诸方面,高迁移和高能动的转化上[36].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过程中,凡是本质的,经常起作用的和带有普遍性的联系,都具有规律性。例如,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要循序渐进,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的要求与难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等关系。教学管理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管理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必须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教学工作受到挫折,教学质量下降。
  
  2.坚持正确教学方向的原则
  
  坚持办学的正确方向,是指教学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根据我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的。高职院校的职能具体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是实现高职院校职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高职院校教育职能的规定,要求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将德、智、体、美辩证地统一起来,为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3.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实行民主管理是指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加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依靠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管理好教学。因此,教学管理必须让师生参与,施行真正的民主管理,才具有生命力。高职院校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教学第一线,他们最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学工作最有发言权,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让他们发表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才能真正搞好教学管理。同时,教学工作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还必须充分发动其他成员积极关心、配合和参加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如果脱离群众,无视民主管理的作用,就会产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使教学管理失去客观基础。实行民主管理的同时,要加强集中统一,如果只片面地强调民主,各抒己见,形不成统一的管理意见,不仅不利于发挥教职员工参加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造成教学管理的混乱。
  
  2.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教学管理应冲破精英式管理的束缚,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内涵式发展的管理体系。构建具有可适性、可持性与超前性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开放性与参与性统一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进行开放,向企业和社会开放,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注重教学场地的开放,重视企业的参与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运行上突出企业参与作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把目标落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上。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制订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与企业共同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对教学管理提出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新要求,以适应这种模式运行的需要。
  
  2.遵循灵活性与弹性统一的原则。在教学管理模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加大柔性程度,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教学管理要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从完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角度出发,创新以学分制及弹性学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柔性管理,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3.遵循规范性与标准性统一的原则。力求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有相关的教学规范给予规范与引领,又有相关的标准进行宏观架构与指导,同时又能根据工学结合的需要及不同专业及企业的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微观与个性设计,以彰显工学结合不同课程与专业的个性与特色。
  
  4.遵循目标性与过程性统一的原则。工学结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有机统一,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管理上,要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中的管理,更要关注学生能力最终结果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目标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5.遵循实现人文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教学管理的人文性体现在关注主体与人文关怀上,主体性是要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在执行工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关注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服务的对象而不是管理的对象进行服务,放下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工作姿态,提高服务意识,这样的管理才真正具有人文的管理色彩。始终关注教学服务的宗旨是提高,是发展,提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水平,发展工学结合视角下的高职教育,而不是为了管理而进行管理。
  
  6.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职业性与知识性统一的原则。在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建设上突出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教学环境时要融教育要素、企业要素和职业要素为一体,按照“基本技能养成、专项核心技能形成、职业环境下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技能形成内在要求,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2.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特点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它的教学管理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可以说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等,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教材、实训教学基地、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师资队伍管理等教学建设管理,还包括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等。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中,如何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如何进行教学运行管理,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工学结合下的学籍管理、学分制度管理等也与一般教学管理不同。
  
  从它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协同性。通过校企共同合作育人,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计划的实施,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等。
  
  2.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之间不断切换,学生的角色也是在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交替,企业和学校的制度也完全不相同,这在管理上困难很大,需要较强的教学管理机制来保障。另外,由于企业的生产周期性等原因,教学安排需要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甚至假期等都可能调整。
  
  3.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更加突显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实践教学管理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实训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内实训教学管理,包含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培养形式、监督管理等。
  
  4.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要使工学结合得到顺利开展,必然涉及到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运行管理、学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的监督考核以及校内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的管理等。
相关标签:教学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