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与导师队伍优化的关系、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构成要素、导师队伍建设优化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旨在为军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军事心理素质; 导师队伍; 研究生;
1 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养成与导师队伍优化的关系
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是导师队伍建设目标的构成要素 军人个体的战斗能量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体能素质整合及发挥的结果, 而高技术战争中, 军人心理素质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影响至关重要, 已经成为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
军事高等教育中加强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养成已经成为军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过硬的军事心理素质也是导师队伍建设的构成目标。目前, 很多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培育学员的心理抗压力和应激力等军事心理素质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也对导师自身的队伍建设和考核提出更高的要求[1]。
导师队伍优化是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养成的实现途径 军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军事专业技术人才为使命, 是军事战斗力生成的直接载体。加强心理教育训练, 培养研究生学员过硬的军事心理素质, 对提高我军战斗力和实现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推动研究生学员军事心理素质的养成, 必须优化导师队伍建设, 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
导师是军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影响除了表现在专业学术的精通上, 更多则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发挥作用。因此, 优化导师队伍建设, 完善导师的军事素养, 是研究生军事心理素质养成的实现途径, 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对军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2 导师队伍军事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
作为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和考量标准, 导师军事心理素质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客观准确的认知能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乐观积极的情绪特征、稳定完善的人格特质、顽强果断的战斗作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敏锐审慎的心理防御能力等内容。
认知准确, 信念坚定 认知因素是构成战斗精神的基础要素, 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就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反应。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形成坚强的革命意志, 是激励军人向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促进军校导师队伍的认知水平, 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学员认知准确度, 强化信念教育,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军人的心理品质。
爱国情感, 情绪积极 军人的爱国情感不仅包含对祖国, 对党和人民的爱, 也包含对军队和军人职业本身的爱, 这种爱国情感作为一种不败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 可以促进军人职业动机的形成, 迸发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和指引军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向披靡。爱国情感是战斗精神的直接动力。
人格稳定, 意志坚定 无论是日常的军事训练还是战时的应激状态, 军人职业和军事环境需要军人具备稳定的人格特质。面对高强度的联合作战行动和严格的军事训练, 具备坚忍的意志品质, 耐挫抗压, 心理承受力强, 及时调节心理疲劳, 对突发事件和应激问题果断处理, 也是衡量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团结协作, 适应良好 军人集体是一个由统一目标指挥的合作性团队, 这就要求每个个体成员要具备集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处理好军队内部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能处理好自身与周围亲密人群的个体关系, 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支持, 做到心无旁骛, 全身心投入军事活动和军事训练中。
敏锐审慎, 应激防御 信息化战争中, 心理战已成为与火力战同等重要的作战样式。未来作战, 面对敌人强大的心理攻势, 我军需加强开展心理训练, 培养学员敏锐审慎、警惕缜密的心理品质, 提高对敌心战手段的识别和防御能力, 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心理防线。
3 军校导师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
导师是军校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和第一责任人, 导师队伍的质量和导师的指导作用是决定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直接影响着军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遴选:注重专业技能, 突出军事素质 导师的能力水平各有千秋, 而指导能力较差者往往影响军校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因此, 通过选拔, 保证军事院校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并具有深刻的影响能力, 是有效保障和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2]。
导师选拔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娴熟和精通, 保证军校研究生基本的专业学术能力和研究拓展能力, 也要重视导师作为军人的基本军事素质, 并把它作为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通过导师完善的军事素养影响和促进军校研究生的人格养成, 使之不仅成为一名军事专业技术精通的高科技人才, 也成为一名军政素养过硬的优秀军人。
重组:重视岗位培训, 加强梯队建设 岗位培训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可以使在任导师明确军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手段, 明确他们的责权意识, 通过经验交流和座谈分享, 掌握军校研究生培养的人才运行机制, 从而更好地发挥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和教育影响。
利用科研帮扶、政策倾斜等方式以强带弱, 加强导师队伍梯度建设是优化导师队伍的有效措施。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对各层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培养中青年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三是调整学科结构, 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四是加强学术科研创新, 创造良好的军校学术科研环境, 调动导师团队科研创新的主动性[3]。
考评:实行动态管理, 采用多元参评 在军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中, 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导师考评制度。对导师实行动态管理, 参照导师思想政治素质、任职资格、学术水平、指导能力、施教影响、个人业绩、工作作风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控。
采用多元参评, 促进导师群体生成内在动力。依据导师考核结果, 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制度, 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 而且能够激发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满腔热情地投入军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实践:贴近基层部队, 建立连接机制 导师要利用课题和科研项目深入基层部队开展调研实践, 检验训练效果和教育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寻找军校高等教育与部队军事实践的有效结合点。同时院校和部队结合, 通过参观见学和建立连接机制, 针对部队带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人才心理素质需求, 有侧重地开展教学训练, 培育学员过硬的心理品质, 利用军校资源解决部队的实际训练难题, 提高学员对未来战场的适应能力, 从而提升军队整体的战斗力。
4 结语
军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优化建设, 需要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实践完善和发展, 通过导师选拔、培训、考评、拓展等方式积极探索军校导师队伍建设, 是生成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的有效保证, 是不断推进学位与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培育聚焦实战军事人才的有效举措, 也是现代化战争中增强军事战斗力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鹏, 王大鹏, 许嘉纹.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7) :161.
[2]赵娜, 刘刚.构建主义在士官教育训练转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8) :88.
[3]薛雪东, 程旭德, 徐兵.关于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2 (1)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