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中的地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7336字

  
  对此,日军的参谋总长杉山元直言不讳地说: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5]153.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对德苏战争"暂不参战"[6]228-229.由于中国抗战拖住了日本的陆军主力,日军始终无法北进,这就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从而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从 1941 年冬至 1944 年秋,苏联先后从远东抽调出 54 万余人的兵力、5000 多门火炮、3300 多辆坦克,用于加强西线对德作战。苏联元帅崔可夫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7]38中国的抗日战争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并迫使日本背负着侵华战争的沉重包袱南进。日本内阁虽于1936 年就提出了"南进国策",但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因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南进一直提不上日程。

  1937 年冬,日本陆军有 24 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的有21 个师团;1938 年冬,日军陆军有 34 个师团,在中国的有 32 个师团;1939 年冬,日本陆军有 41 个师团,在中国的有34个师团;1940年冬,日本陆军有49个师团,在中国的有 38 个师团。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而且迫使日本在非常不利的战略环境下,背着侵华战争这一沉重的包袱南进。1941 年12 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德国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以配合德国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进而实现两国在中东会师的图谋。但由于日本的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根本无法与德军配合。因此,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作战始行动始终受到中国战场的极大制约。战后日本的战史着述也承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1]43.尽管日本法西斯一直力图早日结束侵华战争,避免战略上的"两线"作战,并以中国作为它南进作战的兵站基地,但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使之化为泡影。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同盟国反法西斯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保障了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确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反法西斯战略,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击败德国,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对日本采取防御战略。但"先欧后亚"并非"保欧弃亚",它是以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局势的稳定为前提的,而中国的抗战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被"钉"在中国战场的兵力高达 140万人,他们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只有 40 万人的兵力。日本海军制定的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德军会师印度洋的计划便因兵力不足而胎死腹中。
  
  到 1943 年美军在太平洋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陆军约 64% 与航空兵的 45% 仍被牵制在中国战场,而在太平洋战场的日本陆军不足 30%,航空兵也只占 44%.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战败投降,陷于中国战场百万以上的日本陆军始终无法抽调他用。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盟国的"先欧后亚"战略根本不可能顺利实施,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也会被改写。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略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8]49.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 15个师团,也许有 20 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9]266.盟国领袖的评论充分证明了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所起的巨大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打击了国际上的"绥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战争,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可是20 世纪的 30 年代,当德、日、意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时,西方大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向法西斯妥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德国兵不血刃地吞并、肢解。西方大国还曾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企图牺牲中国的利益,以换取对日本的妥协。推行"绥靖政策"的西方大国不但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而且最终自食苦果。中国人民以坚决的抗日斗争回击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挫败了"远东慕尼黑"阴谋。同时,积极呼吁世界上一切和平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打击法西斯,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美、英、苏等国的战略协调,并以领衔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从而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打败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在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亚洲各国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及苏联出兵中国的东北,都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进程;但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在研究了太平洋战争特别是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之后认为:"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不参战,即使不制订进攻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10]376中国对日作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歼灭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中国抗日战争从 1931 年开始,至 1945 年结束,共持续了 14 年。美国的对日作战不到四年,苏联的对日作战(包括 1938 年张鼓峰战役、1939 年诺门坎战役及 1945 年远东战役)总共不到七个月的时间。中国是世界上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同时,中国也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和歼灭日军最多的国家。自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至 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将它国内的绝大部分兵力都用于中国战场,使得中国抗击日军总兵力的比例高达 70% 或 80% 以上,最高时则达到了90% 以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一部分兵力投向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的日军比例有所减少,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实际兵力并没有明显减少,始终保持在 100 万以上,且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抗击和牵制的日军数量都远远高于同盟国。在 14 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军民共歼灭日军 150 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 70%以上。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达 3500 万人,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总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中国因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多亿美元。

  中国出兵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对日作战,不只是在中国的国土上进行,中国军队还走出国门,扬威异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盟军在菲律宾、马来亚、香港、印尼、泰国等地接连失利,丧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战略要点,从而使缅甸成为盟军与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1942 年,应英国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在自身抗战面临着极大困难的情况下,仍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局出发,派出 10万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并成功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 7000 余人。中国远征军的英勇奋战,迟滞了日军在缅甸的进攻步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中国为实施同盟国的战略计划,策应英军在印度英帕尔的作战,又以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为主,对缅北、滇西日军实施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在历时三年多的滇缅作战中,中国先后投入了 30 万兵力,歼灭日军六万余人,为盟国收复缅甸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为同盟国提供空军基地、战略物资及军事战略情报。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援,同时,中国也为同盟国的对日作战提供了众多的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为盟军提供了成都、昆明、柳州、芷江、老河口等众多的空军基地、第一线野战机场有大量地勤人员,以保障盟军对日本本土等战略要点及日本海上运输线的轰炸,从而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为修建盟军所需的机场,中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军队为保护盟军在华的空军基地,付出了众大的人员伤亡。中国向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时急需的锡、钨、桐油等战略物资,以偿还同盟国给中国的贷款。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战略情报。抗日战争期间,苏联一直派军事情报组常驻延安,中国共产党方面将搜集到的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提供给苏方。美军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置电台,收集根据地军民提供的日军情报和气象资料。美国还在中国的大后方建立了气象站、水文站和无线电通讯网。中国为同盟国提供的援助,支援和帮助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参考文献:
  [1]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 . 太平洋战争史:第 4 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 [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 罗斯福选集 [M]. 商务印书馆,1982.
  [5] 服部卓四郎着 . 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一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赫伯特·菲斯着 . 通向珍珠港之路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 崔可夫着 . 在华使命 [M]. 北京:新华通讯社,1980.
  [8] 伊里奥·罗斯福着 . 罗斯福见闻秘录 [M]. 北京:新群出版社,1951.
  [9] 温斯顿·丘吉尔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 4 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0] 拉尔夫·德贝 . 美国史:上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