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我军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任务、难点及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1 共4024字
论文摘要

  目前,我军对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是对外军两级维修体系的跟踪研究,或者是从总体上对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些论证研究,尚未结合型号装备、结合部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借鉴外军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经验,结合装备保障实际,对推进装备保障体制改革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1改革的主要任务

  装备保障体制改革应以建立装备联合保障体制为目标,按照简化层级、下沉任务、优化力量、提高效能的总体思路,着力在以下3个方面推进.

  一是优化维修方式和作业体系.着眼形成科学合理的维修作业体系,以维修任务分工调整为重点,规划装备维修制度,修订等级修理最小人力单元、维修工时和器材消耗标准,制定换件修理作业规范,实现由后方基地级、中继级、基层级三级装备维修保障作业体系,向后方基地级、部队级两级维修保障作业体系为主转变.

  二是构建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以保障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力量融合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加快构建以军内保障力量为主体、以国防军工企业为支撑、以社会科技力量为补充的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体系,建立基于装备全寿命周期的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机制.

  三是优化调整装备保障力量.按照装备保障体制调整和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优化要求,以实现优化装备保障力量为目标,以建制装备保障力量调整为抓手,并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统筹预备役装备保障部队和其他动员力量建设,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装备建制保障力量体系.

  深化装备保障体制改革,以优化维修方式和作业体系为核心环节,将三级作业体系向两级作业体系转变,优化调整装备建制保障力量既涉及部队级维修力量的优化,也涉及地方科技力量的调整,而构建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主要立足基地级维修层面,从运行机制建设、力量统筹运用、全寿命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

  2改革的难点分析

  推进装备保障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保障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难点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2.1维修资源重建问题

  现行装备保障体制下,保障资源重复建设,保障效益不高.一是军地保障资源重复建设[1].长期以来,我军装备保障建设"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社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军地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二是装备研制生产与维修保障各阶段资源重复建设.目前,我军装备生产以线式生产线为主,装备修理以柔性生产线为主,修理线不具备生产能力,生产线需加装必要的设施设备才能具备修理能力,2种资源都面临着闲置率高、利用率低的问题.三是各维修级别之间保障资源重复建设.现行维修作业体系,构筑在重复与冗余基础上,各层级都要建大修线、中修线,保障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四是各军区、军兵种通用装备保障资源重复建设.目前,通装保障力量,按编配保障力量,岗位重复设置、资源重复配置,不利于平时划区保障和战时联合作战.五是军械保障系统内部资源重复建设.军械保障系统内部,区分为修理机构、训练机构、销毁机构和装备仓库等,编成分散、资源重复.对装备保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保障整体效益.

  2.2保障力量优化问题

  装备保障力量,主要指军队建制保障力量,其建设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体系结构不够完善.战略保障以军队企业化修理工厂为主体,全域机动支援保障能力薄弱.战役保障力量按专业编配,各专业又区分为多种机构,编成分散、功能单一.

  战术保障力量以平时保障为主,基于装备型号设置专业结构,模块化、组合化水平低.二是任务分工不够合理[2].通装保障实行三级保障,各层级都建有保障力量,任务分工不够清晰.通装保障系统,与后(联)勤系统,存在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装备各修理机构之间,也存在功能重叠、任务不明,管、修、供分离.三是维修力量有限.

  我军高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与新型装备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保障任务难度大不相适应.四是岗位编配不够科学.通装保障力量,按专业划分保障职能,各专业之间岗位设置重叠[3].在同一专业内,一个部组件对应一个工种,一个班组只针对一类装备,难以跨专业编组、统一使用.五是平战结合不够到位.现行装备保障力量,基于平时保障任务进行编配,按专业分工建设、按建制管理保障,与战时力量模块化运用不匹配,平时建与战时用脱节.要通过优化组合、调整结构,基本达到各级装备保障力量与本级任务相匹配.

  2.3运行机制搭建问题

  2008年以来,我军积极开展装备保障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军民联保运行机制尚未成熟.围绕新型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体系建设,从深入理论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了军民联保方法途径.但是,军民联保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诸如高新装备生产企业修理、基地联合修理、保障能力联建等瓶颈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通装统保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装备军民一体化区域保障机构(以下简称"区域化保障机构")基础配套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是还不能为区域内新型复杂装备提供及时高效的维修保障.三是全寿命保障机制尚未建立[4].目前,由于装备研制生产和装备维修保障分属于2个系统,尚未建立起装备研制与装备维修的任务统筹机制,加之维修经费使用管理的限制,致使装备等级修理任务难以进入装备研制生产领域,国防科技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和利用.

  2.4关键技术突破问题

  推进装备保障体制改革,尤其是优化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首当其冲就是关键技术的突破问题.这些关键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数据和知识为依托,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特别是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直接影响到装备维修方式的变革.

  而维修方式是维修制度制定、保障任务明确的重要条件,是装备保障改革对装备维修方式提出的明确要求.采取哪些技术路线,可以实现对装备监控检测和部组件更换,确定装备维护保养、计划修理的时机与内容,做好平战保障内容与资源有效衔接等,是优化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装备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优化技术路线的实践探索,是型号装备保障工作量计算和维修制度、保障任务优化的前提,是建制部队保任务、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论证的关键.

  3改革的几点建议

  依托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武器装备保障能力,以优化维修方式和作业体系为核心,以调整装备保障体制为重点,以整合装备建制保障力量为保证,做好 "四个坚持",全 面推 进装 备保障体制改革.

  1)以两级维修为牵引,优化维修资源配置.

  按照减少保障层次、快速抢救抢修等要求,综合考虑装备故障频度、维修时间、修理难度、人员素质要求等要素,合理划分两级层次,并详细确定各级各层维修任务和维修方式.以各级各层确定的维修任务和维修方式为指导,系统梳理战略战役战术各级修理机构、后方仓库等保障机构的部署位置、人员编制、资源编配、保障职能、保障范围等情况,研究论证基地级和部队级保障机构的维修资源优化调整方案,按照换件修理要求检测工具等维修资源可能要下沉到部队级,根据部组件修理要求,基地级维修资源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2)以任务分工为依据,整合建制保障力量.

  按照优化维修方式和作业体系要求,部队级主要负责换件修理任务,基地级负责部组件规模修复和整装修理任务.以部队级任务为依据,优化队属保障力量.围绕岗位需求,论证调整专业岗位设置,优化专业技术干部和专业士官职称编配比例,以及保障力量模块化编组运用模型.以基地级维修任务为依据,整合战略战役建制保障力量.按照综合化、专业化相结合思路,依托总部修理工厂、军区直属修理机构、装备仓库、训练机构和销毁机构等建制保障力量,充实高技术动员保障力量,论证建设综合性装备保障基地.

  3)以前期探索为基础,构建新的运行机制.

  以实现通装互保、军民联保、同装互保为总体目标,按照"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划区域、以区域统力量、以力量建结构"的思路,通盘考虑各军兵种装备维修保障需求及保障力量部署,充分利用区域保障机构、保障资源配套、军地联合保障和维修器材保障改革等前期成果,完成综合性装备保障基地建设,搭建基地级维修军民联保、战区内通装统保和同装互保调控平台,全面提升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4)以改革需求为带动,突破相关关键技术.

  在装备保障体制改革驱动下,对基于状态的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CBM)等关键技术有了强大的需求与刺激[7].为满足装备保障体制改革需求,尤其是优化维修方式与作业体系需要,集中攻关测试技术[8]、状态监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9];研究适用于电子装备和机械装备的装备状态监测系统,开发相应的CBM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依托型号装备,试点探索利用状态维修技术判定部组件维修时机、换件范围、修理深度及维修策略等.

  4结 束 语

  深化装备保障体制改革,既是外军装备保障的有益借鉴,也是当前装备保障建设的明确任务.本文从深化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入手,结合现行装备保障体制现状,对深化装备保障体制改革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全面地分析,希望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工作提供前期基础.之后的研究,要将研究对象聚焦,研究问题细化,结合部队、结合装备,对具体问题展开针对性更强的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牛新光.装备建设的国防系统分析[M].北京:国防工作出版社,2007:25-27.

  [2]王志刚.通用装备保障供应链优化研究[D].北京:后勤学院,2007:2-5.

  [3]李刚.军事装备保障人力资本配置模式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8:10-13.

  [4]王汉功.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28.

  [5]徐舸.一体化装备保障基本特点探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7-10.

  [6]孙博、康锐、谢劲松.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10):1763-1766.

  [7]JARDINE A,LIN D,BANJEVIC D.A review on machinery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s implementing condition-basedmaintenance[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6,20(7):1483-1510.

  [8]WESTERVELT K.F/A-18D(RC)built-in-test false alarms[R].Montana U.S.:2002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2002:2961-2970.

  [9]WILLTAM B.Logistics impacts and influences of ATE de-signed to meet the TLM concept[R].Philadelphia,PA:IEEEAutomatic Testing Conference,1989:32-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