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零就业家庭"社会风险的预防对策
本文"零就业家庭"的社会风险特指"零就业家庭"成员走上犯罪道路和遭受不法侵害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因此"零就业家庭"的社会风险预防是指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的犯罪预防。包括从"犯罪人"视角预防其发生违法犯罪和从"被害人"视角预防其遭受不法侵害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从犯罪预防的阶段均属于事前预防。借助国内外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犯罪预防可以从宏观预防和微观预防两个大的方面进行。
5.1 宏观预防。
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宏观犯罪预防主要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方面。
一、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是宏观犯罪预防的基础。它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调整与完善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减少和消除社会弊病,从而预防、减少和遏制犯罪的社会活动过程。
二、心理预防。
心理预防是宏观犯罪预防的重要补充。它是指通过对人的健康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削弱或者排除犯罪的内在动因,确保人们能够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
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心理预防就是要通过对每个个体成员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消除其产生犯罪的思想根源和心理形成的基础因素。犯罪心理并非与生俱来和一成不变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促使不良心理导向健康的、正确的道路。反之,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加速犯罪的形成和发生。
因此,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心理预防,就必须首先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入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
5.2 微观预防。
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微观犯罪预防主要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区预防三个方面。
一、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是充分发挥家庭自身的教育功能,从而抑制和减少犯罪的一种犯罪预防方法。其目的是防止家庭成员的犯罪和受到不法侵害。在"零就业家庭"的犯罪预防问题上,家庭预防中的核心内容是家长预防子女违法犯罪。"零就业家庭"中的家长首先应该尽力做到正视自己和正视失业,既不自卑也不消沉,努力做到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对自己的子女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子女能够正确看待家庭成员的失业现实。家长要带头抵制和消除因失业带来的痛苦和负面情绪,尽最大努力为子女营造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全家人团结一致、互敬互爱,共同面对,从小事和细节帮助子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并明确告知他们要从小树立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重点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伸张正义的精神,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同时,家长还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失业不失道德、失业不失理智,始终坚持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为子女树立榜样的同时,防止自身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学校预防。
学校预防是通过学校的管理、学风建设等教育功能进行犯罪预防的各项措施的总称。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做的好与不好,关系到一个人"三观"的养成,并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避免"零就业家庭"的就学子女因缺乏家庭教育和疏于自身管理而堕落和误入歧途,这是学校预防的重要方面。其中,尤其应强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加强中、小学教育的同时,抓好成人教育。我国当前社会治安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教育和修养。违法犯罪人员多是社会盲流,这里面有教育落后的原因。二是学校教育应当紧紧抓住未成年人的特点,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开展活泼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零就业家庭"的子女抵抗社会不正之风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浸染的"免疫力",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知法、懂法和守法的人才。三是学校应配合家长做好帮教工作,对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予以就地转化。并对"零就业家庭"的就学子女应给与特别关注,监护其校外、课余活动,免受不良社会风气和没落、颓废思想的影响。
三、社区预防。
社区预防就是以社区为基点,根据犯罪行为和社会违法与不良行为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规律,通过社区组织、社区行为、社区文化,以及改变社会环境、加强社区建设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时间、空间和人等多维度对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制止和处理相配合的犯罪预防模式。社区预防是减少和遏制"零就业家庭"成员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各种社会对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主要在于社区。当社区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全社会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社区预防同时也是"零就业家庭"成员避免成为犯罪的被害者的最主要途径,因为社区是被害预防措施具体化的主要场所。被害预防就是立足社区,通过对社区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从而避免不法侵害。例如改变社区环境设计、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责任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被害预防的积极性,加强治安防范和法制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