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学论文

乡村家庭消费理念优化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60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村家庭消费观念提升研究 
【第一章】乡村家庭消费理念优化探究绪论 
【第二章】明城镇农村家庭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当代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促进农村家庭消费的建议和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完善乡村家庭消费方式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兼具社会活动属性与经济活动属性的人类消费活动,代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存在着双重性特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理念与行为方式,而这些理念和方式也深刻的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反应在人们的消费方式当中。所以,想要深入的研究中国消费方式的变迁,就必须要考量文化传统对中国消费观念和行为的作用。当然,这些文化传统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而发生了嬗变,因此,有必要研究现代化过程对传统消费文化的影响。人类的消费活动,受限于很多社会环境因素,其只能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1].人们所处的习俗传统、道德观念、人情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和制约,其根本源自于消费者的不同年龄结构与不同文化背景。由此可见,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自身消费模式,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消费问题。

  从现实的情况而言,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虽然农村家庭消费情况依旧不及城镇家庭的消费支出,然而整体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村家庭的消费比例持续增加,但是依旧没有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应该到达的高度。解决农村消费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专家和学者的观点,现阶段农村家庭消费问题的出现,其根本还是在于环境问题、收入问题。其实,只要提高农民收入就一定能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然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增加,其消费水平依旧没能够得到提升[2].

  由此可见,除了经济收入因素之外,农村家庭固有的消费心理、消费文化以及消费理念,也在制约着农村家庭的消费活动。如何更深入的了解真实的农村家庭消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办法,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时下重要的课题。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吉林省明城镇农民家庭进行深入调查与理论分析,本文期望能够解决如下问题:第一,通过真实的数据情况,了解吉林省明城镇农村家庭的消费状态,进而总结出农村家庭的当前消费特征;第二,通过深入剖析农村家庭影响消费的种种因素,进而深入的了解产生农村家庭消费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第三,根据此前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农村家庭消费问题的建议与办法,积极的拓展市场,改变农村家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

  1.1.2 研究意义

  研究的理论意义,期望通过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剖析农村家庭消费问题。根据相关理论的概念支撑,利用理论概念工具来说明实际社会经济问题,拓宽课题研究的广度。利用经济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消费问题、丰富研究方法。

  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农村家庭消费的特点和现状,剖析吉林省农村家庭消费问题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数据的展现,理论的分析,为未来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理论的基础。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家庭认识到消费理念上的不足,进而改善家庭的消费活动与行为。

  1.2 理论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农村消费:根据消费的类型,包括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以及生存型消费;根据消费结构,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其中生活消费还分为服务性消费与物质性消费,物质性消费包括家庭日用品、食品、服装与住宿等等,服务性消费包括交通通讯消费、教育文化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消费等等。本文研究以生活消费为主,即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开支,是反映和研究农民家庭实际生活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消费环境:从常识性认知来看,消费环境存在狭义与广义之说,前者指能够制约农村家庭消费的基础设施与道路交通和水电供应等宏观因素;后者指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其中,自然环境泛指土壤、水、阳光、空气和气候状态以及自然界生态系统;社会环境指经过人工改造过的物质条件与物质设施,比如商业服务、卫生、教育,交易和供水、供电等物质设施[8].

  家庭消费:又称居民消费或生活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

  消费行为: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亦称消费者行为。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

  1.2.2 理论依据

  消费社会分层理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社会分层与消费是离不开的话题。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成为了不同分层社会群体的必然生活细节。当人们的位置和地位不在被工作场所界定,个人的消费水平、生活方式以及消费偏好,便成为了人们社会位置的重要元素。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将消费社会分层,放在了传统的权利、职业、经济和声望分层中,分析人们的地位。由此,消费社会分层也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社会转型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进程,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与生活,各个方面的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人的消费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深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影响。社会转型阶段,对消费生活的影响十分明显。

  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在生产中要消费原材料、燃料、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也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并通过消费而生产出物质产品,这种消费与生产是直接同一的,“生产直接也是消费”、“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建立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相互作用、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基础上的辩证、系统的消费观。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农村消费问题是受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影响农村消费问题的不同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研究,例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尹志宏的《消费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生活消费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探索了消费关系对于消费力的制约问题。李明贤与文春晖在《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中,主要就我国农村消费不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透过实证数据分析的方式,验证了农村消费不足的情况抑制了社会总消费的问题,农村消费不足对 GDP 的贡献率很小,还会对人力资本产生不利影响。深入阐述了农村消费不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性,提出农村消费不足所引起的消费升级不快,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核心,应该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入手,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是解决农民有钱花、愿意花与能够花的问题等。朱红恒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制度性原因及宏观后果研究》[3]

  书中谈到较好地把农村问题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中,把中国农民收入、消费过低问题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与矛盾联系在一起。朱红恒从农村问题入手,进行宏观分析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一种新的做法。虽然可能存在着一些有待厘清和解决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问题,但不失为一种探索和创新。朱信凯、王红玲、吕亚荣,在《金字塔模型: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新思路》一文中,提出消费观念的影响,会对农村家庭消费产生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时下,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处于疲软状态,消费观念落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中指出在我国农村地区,“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会受到农村家庭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朱兴凯的《神农书系·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理论与实践》旨在系统梳理消费函数发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道路,深入剖析中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基于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及社会流动约束的实证分析提出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刘文勇所着的《居民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的微观视角研究》[4]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

  基于微观视角分析提出的较为系统的相关政策建议,为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深入解析居民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为了解国内不同消费特征群体消费决策的主导性因素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提高政府相关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力提供了政策着眼点[5].

  在经济范畴领域中,消费是生产的逻辑延伸,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逻辑链条。同时,消费本身也是一种“准生产”,因为消费是一种计算,是一种交换,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是根据理性的原则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至于消费标准是什么,消费的效用是否同人们对商品的意义的构建有关,消费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何在,以及他们是他们如何构建出来的,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的领域隐含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

  另一种角度就是从社会学视角下来研究农村家庭消费,如王宁的《消费社会学》[6]中提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天生的消费者,从出生直到死亡,消费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然而每个人却并不是天生的生产者,想要成为生产者需要等待生理的成熟,同时还要经过培训技能的过程。并且在岁月的侵蚀下,衰老和疾病还会让人重新失去生产者的资格。由此可见,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历史远不及消费者。所以消费不仅仅是人的经济活动属性,同时也是人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与此同时,人的消费模式伴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是文化适应、文敏积淀的产物,体现着人类文明化与社会化的成果,展现了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塑造与教化作用,具有文化和社会属性,所以理应成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然而在长期以来,消费仅仅被看做营销学和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很少有社会学家对消费进行研究,致使消费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空白。客观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想要深入的从社会学研究消费,单纯的借鉴西方研究成果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的国情,采取本土化的研究方式,考量本国消费领域的实际现状和问题。

  透过调查分析,鲁锐在《黑龙江居民消费研究》中,深入的对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的黑龙江成城市与农村家庭消费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而在贺建平的《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和郑也夫的《广告的社会学思考》中,则是透过对广告效应和内在的情感惯性研究,阐述了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在《面子与消费》[7]一书中提到,社会学主要观察社会力量对消费的影响,例如,社会阶层、种族地位、性别、生活方式、宗教与社会结构观念等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个体或群体消费者的问题,以及具体如文化、亚文化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社会阶层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偏好的,家庭的变迁如何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群体规范通过社么机制影响消费者等等。对于中国农村消费比较有借鉴意义的还有就是邰秀军的《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户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贫困农村监测报告(2010)》的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趋势、现状及一些农村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子市场如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还比较分析了国定贫困县农村居民的资产、收入与消费状况;第二部分利用了微观调查资料,调查人员分别在山西省灵石县、泽州县、芮城县、清徐县、石楼县、原平市、宁武县、阳泉市、沁水县和天津市武清区的 10 个行政村采访了近 100 户居民,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了他们在日常消费、食品消费、医疗卫生支出、建房与耐用品消费、教育支出、能源消费以及生产投资方面的消费现状、观念变化,以及未来趋势。王建平在《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中,通过对五大城市中间阶层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提出目前中国中间阶层(类似于中产阶级)是社会的消费主力,并从消费的社会功能、消费行为和消费分层现象方面,形成了消费文化等方面,同时也论证了消费的阶层属性和类似于布迪厄的区隔理论。

  因此,消费向我们揭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生产者自己生产自己的消费品,个人对生产以及产品完成的过程拥有控制权和自主权。与之相对,消费完全受生产决定,它只具有从属的地位和意义。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范畴以及消费者的自主性都大大提高了,但是,在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外表下仍然掩盖了各种结构性力量对人的影响和控制。

  所以,消费事实上隐含着个人与各种“系统”的对立统一、辩证互动的关系,消费生活就是在这些互动过程中被构建的。

  1.2.3.2 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消费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布迪厄用“习惯”、“品味”、“生活风格”和“文化资本”等范畴,对消费特别是各个社会阶层的文化消费,进行了精辟的社会学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凯恩斯的“短期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摩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等。类似国外消费理论的研究,国内已经出现了多个翻译文献,包括西方经济学家在七十年代,将资产选择、利率和储蓄等各方面内容,结合消费理论所得出的多种元素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文献。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些研究的内容和所得出的结论,更多的是立足于西方国家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无法完全的移植到发展中国家来,但是对于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探索中国农村地区消费情况,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毕竟当下我国在消费社会学的研究方面,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与研究范式,没有过多的文献资料能够参考,特别是缺乏有关农村家庭消费相关的理论文献,因此给笔者的写作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基于本文研究需要实际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文本会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个案访谈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以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在对问卷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途径对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查询和阅读,利用文献综述和分析的方法,结合导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并形成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框架

  论文共划分为三个部分四个章节。本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第一章),主要交待撰写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对论文研究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概述,并介绍论文的基本构想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二章到第四章)。第二章,通过实际走访调查的方式,分析吉林省明城镇农村家庭消费现状,总结基本资料。主要分析明城镇的基本情况,家庭消费现状及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包括农村家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缺乏家庭投资理财的科学引导、家庭生活用品的资源局限,第三章,结合上文的实际状况,分析当代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心理、家庭情况、体制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第四章,根据上文的全面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从心理、消费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角度入手,促进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改变,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未来农村家庭消费情况进行预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