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探究
【引言】理性主义平面设计美学分析
【1.1】秩序化彰显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本质
【1.2】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对设计形式及其审美秩序的把握
【1.3】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审美获得秩序化的方法
【第二章】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科学呈现
【3.1】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时代要求
【3.2】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标准化表现
【第四章】非理性主义设计对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缺陷的修正
【结论/参考文献】基于理性主义的平面设计审美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标准化: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实际体现
所谓"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以此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24可以说,标准是一种规定,而标准化是实施这种规定的活动,是一项科学活动,目的是获得良好的秩序和收益。对应理性主义平面设计中标准化为设计提供了准则,实现平面设计要素及其分类的统一化和系列化,为受众带来视觉上审美感受的统一,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法。即:在广泛使用的材料、方法和程序上采取一致的标准,做到通用的原则和可以重复使用,它也可能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遵循一个共同的使用准则。例如采用共同的尺寸或者坐标,平面设计中纸张开本的配置和尺寸大小的设置等等。
第一节 标准化: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形式美的时代要求
标准化贯穿着整个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审美发展的始终,一部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史可以称为是一部标准化设计发展史。无论是在理性主义平面设计萌芽时期的德意志工业联盟,还是到成熟时期的国际主义风格,标准化无处不在。
一、德意志工业联盟中标准化的形成
现代设计艺术的先驱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德意志的探索者们,这与德意志的科学技术、文化环境及其民族的善于思考和探索标准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德意志工业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就此成立,作为第一个由政府促成的组织,对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盟成立的宣言中提出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是对机械化大生产的肯定,奠定了德国理性主义设计思想的基础。25标准化开始在理性主义平面设计中崭露头脚。
德国工业同盟的奠基人穆特修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国考察工艺美术运动后,洞悉其优越性之同时,还总结出其不足之处,即:否定工业化和否定机器,对大工业生产欠缺深入思考。因而穆特修斯回到德国,即试图将产品的质量、单纯少装饰的外形与机器生产的标准化设计原理结合起来。标准化设计在开始阶段也是受到种种非议。如,穆特修斯就"标准化"问题与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发生了激烈争议,穆特修斯认为:"建立一种国家美学的手段就是确定一种标准",以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26威尔德则反对任何设计标准化的企图,认为艺术家要自由发挥设计作品,不受规则的限制。穆特修斯的观点更能体现理性主义设计的审美原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多数人的支持。通过这次争论,标准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在国际上流行开来。穆特修斯对理性主义及标准化设计的推崇,符合简洁与合理性的准则,而且观点具有前瞻性,有把握未来设计走向的敏锐眼光。当时这种设计观点的提出,在德国设计界"一石激起千层浪" ,贬损有加,如有的设计师批评这种观点桎梏了设计师的个性发挥和创作自由。但就德国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而言,穆特修斯的设计理念非常正确,从而在德国举起了理性主义设计的大旗。
德国工业同盟的彼得·贝伦斯也是理性主义设计的实践者,最早将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引入到平面设计的标准中。他在德国通用电器公司就职期间,对该企业形象进行整体设计,成为系统设计的开山鼻祖。贝伦斯还设计了结构极为简单,但功能性较强的诸如电水壶等工业产品,将水壶的零件完全的标准化,并对这些零件进行不同的拆装、组合,形成八十余种水壶样式(图3-1)。尤其他于1909年设计建造的涡轮机厂车间,外形采用简洁的多边形屋顶,大面积的玻璃窗,完全改变了传统手工作坊阴暗、潮湿、昏浊的恶劣工作环境。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功能主义原则。同时,他还认为:
"正确的比例是形式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朵的造型和动物界、植物界的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的原则。"27贝伦斯的设计思想无疑比穆特修斯向前推进了一步,对科学性的重视和要求更为深入。另外,他在对工业产品和建筑进行理性思考和设计的同时,加入了对产品美感的关注。即:贝伦斯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加了大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力度。
总之,德国工业同盟的标准化设计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设计基础之上的,它利用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生产、实践,规范了设计师的工作程序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对设计、生产流程的检测和监控就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而不是杂乱无章,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种批量化生产非常满足当时德国迅速振兴本国工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从而为德国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艺术运动中标准化的展现
20世纪初,一系列现代艺术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如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等,它们力图探索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发展条件下的标准化,同时这一系运动为标准化在理性主义平面设计中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个时期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简化"上,对设计形式的简化,追求无装饰性;对图形的简化,追求抽象化、几何化等,以此达到人类对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审美愉悦性。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由俄国的一小批先进只是分子和设计师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以几何形体和抽象图形艺术传达为主要媒介,建立起来的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拥护新政,赞扬工业文明,崇拜机械结构方式,推崇现代工业材料,釆用长方形、圆形和直线等构成抽象的造型,并力图广泛地运用于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中。"28构成主义的先驱者亚力克赛·甘(Aleksei Gan)是在 1922年撰写《构成主义》(Konstruktivizm)的宣言,提出"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即:
技术性(teconics)、肌理(texture)、构成(construction)。"29将构成主义设计与工业生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这三个原则是形式美标准化的体现。当时平面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采用简单的视觉语言,以几何图形和纵横的版面编排形式为基础,在字体上釆用无装饰线体。并且成功的将抽象图形和摄影技术的合成在一起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正如李西斯基(El Lissitzky)的代表性作品--革命宣传招贴《红色楔子攻打白色》(Beat the Whiteswit the Red Wedge)(图 3-2),整张招贴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鲜明、单纯的色彩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是当时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李西茨基的作品在这一类型设计中是十分成功而具有代表性的。另外,最具代表性的为构成主义的核心人物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他是几何抽象画风的开拓者,在 1913 年所创作的《黑方块》(图 3-3)表达出其对艺术的经验认识只是色彩的感觉而已;1915 年设计的作品《至上派构成》(图 3-4)进一步说明:
简单的几何形式和鲜明的色彩对比组成了作品的全部结构内容,对当时的理性主义平面设计带来很大影响。俄国的构成主义对于理性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西方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功不可没。
"风格派(De Stijil)"思想最早起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方式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图形来对正在花开时节的苹果树进行诠释。如在平面上用横线和竖线组合形成方形或单元格的结构,并且在这些结构当中填充三元色(红、黄、蓝),以数学计算方式为基础(图3-5)。可以说蒙德里安渴望用一种标准化的艺术语言来反映自己创作的作品。
结果,设计就和数学一样,成为精确传达理性主义思想的手段。西奥·凡·杜斯伯格创办的杂志《风格》(De Stijil)(图3-6),这本杂志的设计还体现了当时平面设计的特点,即:在版式编排方面,高度理性,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和非对称方式;在字体设计方面,采用无装饰线体设计;在印刷上,采用红色与黑色相配的视觉传达效果。
荷兰风格派的设计更多代表一种视觉语言,展现了绘画与设计的独特审美思想,它与俄国构成主义并驾齐驱,对数学思想的提倡为日后理性主义标准化化版面计算提供帮助,推动着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向前迈进。
三、德国包豪斯对标准实践传播
德国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推崇功能性、逻辑性、和技术性,体现了理性主义设计理论、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法。尽管世界设计潮流风云变幻、设计流派此起彼伏,但这种理性主义设计理念和风格在德国始终占据着绝对统帅的地位。
包豪斯的创始人着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深受理性主义设计审美的影响,他将标准化设计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包豪斯的理想是,以一种融合时代精神的方式,为住宅的发展做出贡献--从简单的用品直到整个居住建筑。"30"我们的时代已经创始了一种工业上的合理化改革,建立在称为标准化的一种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相结合的关系之上,这对建筑业也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31以上观点都体现标准化的根本来源是工业化下的理性和功能主义相结合崛起的结果。
包豪斯的教员们在教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很好的诠释了他们对于标准化设计的追求。如负责家具车间的布鲁尔设计了世界第一张以标准件组合成的钢管椅,简洁、实用,突出强调其功能性。布鲁尔对理性主义设计的较真态度毫不逊色于其他设计师,他设计的一些家具,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进行精确计算和设计。他后来还专门对设计的规格化与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这是对设计科学性的肯定,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而且在思想深度上还有了一定延展。
四、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对标准化的应用
标准化在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尤为明显。其特点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32这种风格是将字体、插图、标志等视觉元素规范地组织在纵横结构的几何框架中。既能准确地向受众传达实用功能,又将理性化的设计风格沿袭下去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同时,网格设计作为这个时期的标准化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国际平面设计早期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大师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80-)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发展成高度次序化、理性化和功能化的平面编排风格。设计大师约瑟夫·米勒·布鲁克曼(Josef Muller-Brockman)不仅是国际主义平面风格精神领导人,也是网格设计确立的关键人物。他的设计理念是:
主张标准化、理性化、系统化的原则,强调在平面处理方面非常的简洁明确,认为设计的最高宗旨是为了传达、具有时代感、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1959 年,由他和维瓦莱利等设计师在瑞士出版的《新平面设计》(New Graphic Design,Neue Grafik)标志着瑞士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国际主义风格,该期刊采用三种语言展示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中心思想。他还曾多次将国际版面风格传播和推广到美国和日本,这对理性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纵观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从德国工业联盟对机器标准化的探索到构成主义、风格主义和包豪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对平面设计中标准化的探讨,再到国际主义风格设计中理性的探讨,网格设计作为理性主义平面设计的审美手段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设计方式不但影响了现代平面设计,而且在整个平面设计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