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睿智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保护鼓励”、“利用限制”、“改造消灭”到“再利用再消灭”等不同的思想变化。分析探讨毛泽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护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保护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加快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允许私人经济的存在并鼓励私人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了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政策。1929年7月,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共闽西“一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提出“对大小商店应采取一般保护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从根据地经济困难和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表达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态度,指出“: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进一步深化,并逐步走向成熟。在客观分析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阐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提出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和革命胜利后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把私人资本主义列入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鼓励政策总体上符合我国经济实际和当时的革命斗争需要,对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支援革命战争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利用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有了“利用和限制”的思想。早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十分明确地提出“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和限制的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由“保护和鼓励”转变为对其进行“利用和限制”,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毛泽东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目前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适当发展,对于国民经济也是有利的。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对那些不危害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要允许其发展”.他还提出:“今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对社会是需要的,有利的。……因为适应了人民的需要,改善了工人的生活。”
毛泽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等于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任意发展并长期存在下去,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作为根本条件的。他指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
在“利用和限制”思想指导下,党和政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对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这对于安定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好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造和消灭非公有制经济
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新生人民政权比较巩固的情况下,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1953年6月,党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在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又提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消灭的意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变成历史的东西。”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已经由“利用”、“限制”转向实行“改造”,也就是实质上的“消灭”的方针。“三大改造”本来计划用15年左右完成,结果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匆匆完成了。非公有制经济基本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次“利用”、再次“消灭”非公有制经济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又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也简单划一,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诸多不便,上海、天津等地方便出现了一批“地下工厂”、“地下商店”.这些情况的出现,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和思考。1956年,毛泽东在与工商联和民建负责人谈话中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10年、20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从这一谈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后仍然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肯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一些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十分可贵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思考,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有着突出的理论创新意义。虽然这一思想在实践中没能很好地贯彻,但为我们党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思想,1957年10月,国务院正式规定允许个体经营与国有经营并存,1961年提出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补充,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又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国内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的进行,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转变,很快改变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由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适当发展,又回到了让资本主义“绝种”,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对立的一种剥削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允许存在的。特别是1966年“文革”开始后,非公有制经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彻底中断了,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现实启示
纵观毛泽东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的全过程,毛泽东对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保护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过渡时期利用、限制和改造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是深刻、系统和科学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受到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而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怎样利用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甚至出现了一些失误。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毛泽东的这些思想给我们今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其一,克服左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从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摇摆不定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希望能为革命战争提供物质支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及朝鲜战争需要物质支持的情况下,毛泽东仍然主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恢复建设和支援战争的重要步骤和方面。当国内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较好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感到非公有制经济不那么重要了,其怀疑的思想逐渐占据上风,加上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导致毛泽东作出错误判断,最终提出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毛泽东非公有制经济思想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存有不正确的认识。他始终对非公有制经济持怀疑态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是互不相容的,是对立的关系,鼓励它发展的目的在于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只是权宜之计,是一种暂时的策略。由此看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始终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二,从国情出发,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性。“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提出和制定的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的,是正确的。后来由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所处阶段做出了错误判断,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现阶段,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并没有变,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应大力支持其发展。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的战略方针。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很长的时期内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有长期规划、长远打算。
其三,大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引导。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借鉴毛泽东的分析方法,要辩证地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不可否认,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去克服。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持续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限制其消极的负面作用;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积极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