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探析
【第一章】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研究绪论
【第二章】毛泽东农业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前提
【第三章】毛泽东农业思想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
【第四章】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贡献及局限性
【第五章】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五、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 必须坚持高效发展农业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农业生产力水平则是衡量这一概念的重要指标。而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以及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发现。一旦新的生产力与旧有生产关系产生矛盾,或者在新的经济基础与旧有上层建筑产生矛盾的时候,整个国家和社会就会受到各种冲击。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随后还发表文章: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将农业生产力视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而强调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类问题,以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并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最终使我国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一,新的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关系诞生的物质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对对立统一体,二者无法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重点之一,毛泽东认为农业生产力的空前进步,可以有效改观农村经济基础。当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有生产关系就将成为时下生产力的瓶颈,最终被更加先进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
其二,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毛泽东坚定地相信,农村生产关系的革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前,毛泽东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社会视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方法,并称:"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毛泽东自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的了解不够透彻,因此提醒广大领导干部要避免盲目性。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土地改革给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一定活力,但遇到的问题不能被掩盖,毛泽东适时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思想,解决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燃眉之急,也从根本上证明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三,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独立和解放以及社会制度变革等问题首先置于领导人面前,因此我国没有客观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建国后,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毛泽东意识到,是时候也必须要发展农业生产力了,他还精准地判断出,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并于 1956 年的工商座谈中解释了革命的真谛以及最终理想,强调我党工作的"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毛泽东十分看重具体工作的实际作用,提出:"农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农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为它服务的。凡足以妨碍农民进行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都必须避免。"就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农业是一切事业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因此,必须将提升农业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任何工作都不可以与农业发展相矛盾。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延续了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农业产量,使农村气象一新。而面对当今全球农业激烈的竞争局势,我国更应该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刻关注国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并且坚持落实一切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政策。党中央十分肯定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还进一步以农业发展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状况收获喜人,国家面貌春意盎然,但我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民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现代化建设要将这些问题逐一突破,我国才能彻底摘掉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这顶帽子。
(二) 必须坚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
邓小平在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时,秉承了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这就进一步表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一,农民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民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到现在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一方面,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其现代化性质的水平决定着农业的走向。增加农民的受教程度,可以给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智力保障。另一方面,毛泽东对于农民权益和农民思想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其农业现代化思想将会有助于处理国家、集体以及农民三者的辩证关系。
其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实现优质与高产,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要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从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到集约型生产经营方式,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农业精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力求科技兴农,使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在科技创新的护卫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 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工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布局。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将要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章节,实现工农业的双向现代化成为我党在下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
其一,农业是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具资历的物质生产部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各种资源。马克思从根源上揭示了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并且进一步强调,农业劳动是任何一切劳动得以存在的自然基础以及客观前提。
西奥多·W·舒尔茨也曾表示,传统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障碍,并且认为用农业现代化取代传统农业是最佳对策。毛泽东同样肯定了农业的根基地位,其农业现代化思想更是充分强调了"农业是基础"的观点,并将发展农业生产定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1948 年的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消灭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就给发展工业生产,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洗礼,使毛泽东变得更加冷静沉着,并且认识到农业极大地关系着国计民生。1962 年 9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方针。毛泽东认为,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给工业提供着资源和市场。196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农业现代化列为四个现代化之首,这说明农业现代化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将会直接影响工业化甚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其二,工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毛泽东经过反思发现,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是工业水平的落后,因此强化工业成为了我国政府最为实际的一个目标。工业是一个民族得以独立的重要保障,毛泽东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直接作用于农业现代化,决定着后者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毛泽东深知我国的工业发展任重道远,并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定为了党和人民的核心任务。
其三,协调发展工农业,努力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全球各国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权衡农业与工业地位的问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国家壮大的长远之计。为了确保社会主义真正扎根于神州大地,毛泽东坚持把"工农业并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为只有当农业与工业的进程相当匹配时,国家整体现代化建设才会有更加牢靠的根基,毛泽东也就此推出结论: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就像是一桌盛宴,其中农业与工业发展的配比十分考究,权衡利弊、掌握火候对于尽快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四) 必须坚持努力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进入 21 世纪之后,全球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环境都在飞速的进步,在国际大背景的衬托之下,"三农"问题成为了热点议题。"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必然产物,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我国众多领域都有着太过重要的意义。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三农"问题给我国带来的烦扰。
其一,一定要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农民作为实践主体,如果缺乏投身建设的意愿,那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便成为了空中楼阁。只有让农民看到了切实的利益,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毛泽东也因此一直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作用,曾指出:"总之,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为了确保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我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因为农业的进步程度,直接关乎着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生活水平。毛泽东反复强调,农业生产力是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并教育党员干部要重视农业,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其二,一定要努力提升农村的医疗条件。农民的个体健康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重要,并推动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回想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偏低,农村整体医疗水平比较落后。脏乱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给各类传染病的蔓延制造了机会,导致当时农村的人均寿命甚至达不到 40 岁。面对如此困境,毛泽东于 1951 年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强化农村的卫生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其三,一定要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虽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三者的利益方向是一致的,但由于分配的问题,其内部也存在着矛盾。毛泽东再三强调,必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程度。
从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以及两会上提出减免农业税的政策上,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而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中的闪烁点,仍然在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照亮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