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可以说市场分化的过程就是在许多市场与社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下,市场分化价值额 d 的得以产生并以貌似公平的市场交换形式发生无偿转移,进而实现社会财富向特定市场主体的聚集,从而造成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分化的作用过程。而市场分化价值额 d 在许多市场因素共同相互作用下得以产生并发生转移而流向特定的市场主体的规律就是市场作用的规律,也是市场使市场主体所占有的社会财富量发生再次分化的规律,即市场分化规律。市场分化作用根据其产生时市场机制的自主性的不同,相对大致地可分为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和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作用,这两种作用相应地形成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和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价值,并使之在市场主体间发生转移。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的转移以效率为取向,流向市场效率高的市场主体,而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价值的转移则并非如此。由于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市场分化作用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非效率性与非公平性,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落空,从而使得市场背离国家实行市场机制的根本目标。这一理论可称为市场分化理论,它由社会财富存在形态理论、社会财富转化理论、市场分化价值形成理论、市场分化价值转移理论和市场分化作用类型及其影响理论等五个分理论组成,其中后三者是核心理论。市场的这种分化作用是发生在所有制等财富分配之后,且其作用的发挥以所有权为基础,所以说市场分化,或者说是市场分配,是对所有制等财富分配方式的补充和某种程度的抵制,它直接使人们在现有社会经济分化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分化,是社会经济分层产生的一大动力。
市场不仅是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剩余价值积累的途径(当然作者认为这里的价值是社会效用,且这只是积累财富 V. 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市场本身也是产生和积累市场分化价值 d 的场所。市场价值的流动可发生在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只要他们之间发生市场交易,这种零和的博弈就存在。由于市场分化作用的非独立性,及社会经济分层形成的复杂化,所以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社会的社会经济分层模式及结构。当然,随着市场机制成为一个社会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机制,以及市场全球化发展趋势,对特定的市场主体来说,获取或失去市场分化价值的机会都在增加,获取或失去的市场分化价值数额的变化幅度也更大,从而使得市场分化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分化,甚至全球社会经济分化的产生重大作用,其对社会经济分层的作用也广度与深度将日趋增大。
我国市场分化机制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市场非自主性分化问题及过度性市场分化问题,最终导致了我国社会阶层的结构形态的非合理性问题及社会公平问题,并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必须以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形式,通过完善市场制度,建立起在国家权力适度调控下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的市场机制体系,通过排除、抑制、消除其他场域的因素介入市场及其对市场自主性分化的不利影响,通过规范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在分配体系,削弱、缓冲市场过度分化的影响等,来构建高效公平的市场分化机制。
本研究在综合三大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人的价值属性转化论,并在此的基础上崭新地提出了由五个分支理论组成的市场分化理论,并相应地提出了市场分化价值、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价值、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作用等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就市场对社会经济分层形成作用的动力机制及其运行的作用与特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论述。本研究对认识和构建高效公平的社会分层机制与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填补了社会分层理论上,尤其是在社会分层的动力机制领域方面的某些空白。
参考文献:
[1] 樊纲 . 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5:200-201.
[2] 卡尔·马克思 .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7-48.
[3] 张恒龙 . 论经济人假说在微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评论,2002.2:71-74.
[4] 王则柯 . 对付欺诈的学问--信息经济学平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2 : 55-57.
[5] 马克斯·韦伯 . 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6.
[6] 张铭 . 在市场经济公共管理之间--H?西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对话[J].国外社会科学,2002.2:46-48.
[7] 王振纲,吴施南 . 试析社会分层与利益分配 . 延边大学学报[J].1999.2 :45-49.
[8] 张健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 . 学术论坛[J].2000.5 :21-24.
[9] 王小章 .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5:29-36.
[10]吴忠民 .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分析[M].科学社会主义(京) .2001.4 :21-26.
[11]朱加凤 . 论转型时期的政策利润 . 求是学刊[J].2001.1 : 46-49.
[12]李路路 . 论社会分层研究 . 社会学研究[J].1999.1 :101-109.
[13]李全生 . 布迪恶场域理论简析 .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J].2002.2. :146-150.
[14]段若鹏、钟声、王心富等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M].人民出版社(京):133-144.
[15]张宛丽 . 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 . 江苏社会科学 [J].20024 :85-94.
[16]国家计委宏观经济课题组 .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研究(下) . 宏观经济研究[J].2002.9 :28-32.
[17]构件合理社会阶层结构 . 经济参考报 [N] (京) 2001.12.26.
[18]孙立平 . 关于贫富差距的深层思考与制度重建 . 中国企业报 [N](京)。2001.10.31.
[19]谢立中 . 西方社会学名着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7:608-630.
[20]邓遂 . 社会学视角下的东西经济差距的深层成因 .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20003.1 :35-39.
[21]李秀林 , 王于 , 李淮春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 :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5(5):359-360.
[22]晏智杰 .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M].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9:141.
[23]约翰·穆勒 .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 上)[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1991:519.
[24]丁冰 .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12 :295-265.
[25]郑杭生 . 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7:314-333.
[26] Drucker ,Peter F. The New Realities: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New York ,1989:127.
[27] A.G.Gruchy.Comtemporary Economic Thought:the Contribution of Neo-Zn-Stitution Economics. Clifton, 1974:303.
[28] Buchanan.J.M. Liberty,Market and State,Bright:Wheatsheaf Books LTD.198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