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确认识市场的分化作用
4.1市场分化作用的特征与本质。
市场分化是一种复杂社会与经济过程,因而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特征:
1.选择取向上的效率性。这种效率上的取向突出地体现在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上,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各国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使市场基本处于自主性分化作用的根本原因所在。从以上市场分化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以虚假的公平市场交易形式使部分社会财富无偿地转移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市场主体手中和市场环节上,这表明市场是一个以效益为首要取向的资源调配机制,是以牺牲部分社会公平为代价而换取社会经济效益的社会财富配置机制。在市场自主性分化的情形下,市场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 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自主性分化的情形下,社会财富以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的形式从技术较低、市场策略不太得当、商誉不是很好的市场主体(即效率较低的市场主体)流向技术较高、市场策略得当、商誉较好的市场主体(即市场效率较高的市场主体),使得市场效率好的主体可以利用更多的财富作为资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市场效率较差的主体因失去财富可能退出此领域,这样市场起到了有优胜劣汰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2.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当某些商品产量过多或社会对其需求减少时,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和经销商获得较少甚至失去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从而迫使这类商品的生产者和经销商减少生产或经营此类商品,把财富从此领域抽出而投入到其他社会急需商品领域,这样市场起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3.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促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由于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的获取以技术、市场策略、商誉上的优势为基础,这样各市场主体为获取更高的市场分化价值额必然竞相改善自己的技术、市场策略、商誉,这样市场起到了促进技术与市场策略的进步、促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的作用。
2.作用机制的非自治性、敏感性与脆弱性。这是相对于市场自主性机制而言的。由于场域分融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摆脱其他场域的影响,使得市场自主性、自律性较差,这样市场的分化作用更多地随市场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呈现敏感性与脆弱性。此外这种脆弱性还表现在市场的非自治性上。
市场的取向特别求实,它以对交换货物的兴趣而且仅仅对交换货物是兴趣为取向。凡是让市场听任自己的规律发展的地方,那市场就只认物,不认人,既没有博爱的义务,也没有孝敬的责任,没有任何原始的、有人的共同体所体现的人际关系。
这样市场本身不可能防止一些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价值体进入市场而成为商品,如性服务(在有些社会中已经成为合法的商品)、国家权力、毒品等。另一方面,市场自主性分化机制运行的本身往往会导致垄断、不正当竞争、非法交易(如毒品交易)等现象的产生,因为过度分化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实力悬殊,进而产生实质上市场地位的不等及对市场的分割。
此外对于市场自主性分化机制来说,自主性分化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自然而非人为的形成,这就需要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充分的平等竞价机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决策权的多元自主化,而这一切的选择与维持都只能来自市场机制的外部,而更多的依靠国家权力。对此,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西蒙曾批评了市场自治论,他指出,自由主义的市场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可能导致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市场自足的,市场就是一切。这种错误的认识有可能把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引向一个相当狭隘的领域,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市场调控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要充分地发挥作用,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而这些前提条有不是市场自身所能够自动提供的。如信用是市场良好运行不可或缺的要素。然信用本身的形成与维护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市场调控的范围,这种被柯勒称之为"社会资本"的东西,不仅深深地植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传统习俗之中,而且和一个社会的公共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一个社会的分配正义与否,那更不是竞争的市场所能解答的难题。
总之,市场机制运行的本身需要外在力量的维持,这就是要国家权力以适当的方式对市场给以适度的调控,同时并通过国家权力以各种制度的形式来规范社会力量介入市场的形式。而国家权力适当干预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大根本特征。
3.作用力的非独立性。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分化作用只是财富积累的一种方式,尽管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它也不能完全决定社会经济分层结构和模式,也不能完全决定特定个人或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且它是在所有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作用受许多社会制度制约与影响,而这些制度更多的是权力作用的产物。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仍具有显着的影响,这些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户籍制、部门差异以及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权力的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仍然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的特征。但很显然这一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的作用要相对弱于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这说明社会分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运动过程,而市场分化只是这个复杂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复杂过程而已。
4. 市场主体地位与机会的平等性和市场场域的开放性。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的发挥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主体地位的平等、市场商品的自由流通为基础,使得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呈现出平等与开放性特征。此外这种通过市场分化作用形成的分层,是通过制度化的规则仅仅规定了人们获取市场分化价值的方式,并不直接限定人们的社会差别,让市场主体主要凭借自己的才能与资本来获取市场分化价值而形成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因素和市场机会,导致不平等的原因与其说是机会与手段的不平等,不如说是社会成员参与竞争的初始条件的(如年龄、性别、素质等先赋条件和诸如出身、继承等社会条件及自赋性条件如经验、才能、知识等的后赋条件)的不平等。在这种分化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尽管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但还是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以发挥其聪明和才智,从而使得市场分化过程呈现出流动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的特征。
5.实质上的非公平性与形式上的平等性。尽管市场自主性分化要求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和公平的市场机会,但这种平等和公平是形式上的,由于市场分化价值的产生和转移具有无偿性,使得市场分化具有本质上的非公平性与平等性。在市场非自主性分化成为市场分化的主导性作用时,这种形式上的公平与平等也不复存在,就更谈不上实质性的公平与平等。笔者认为市场的公平与平等不是指市场交易中双方获得利益的平等和市场交易中的等价值交换性,而是指市场主体的市场身份平等、市场交易机会的平等,即处于市场中的每一个人,不论其贫富、权力大小、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而平等地拥有进行市场交易以获取市场分化价值的机会和平等地担负失去市场分化价值的风险,而市场分化价值的获得或丧失公平地取决于其本身的科研与生产技术的高低及市场策略的好坏,即取决于其市场效率。皮埃尔 布迪厄场域理论揭示市场分化作用的非公平性与非平等性的一面,他出指出,场域内存在力量与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竞争的手段。皮埃尔 布迪厄进而指出了象市场等社会场域与赌场的区别,他认为赌场是完全竞争的、没有惯性的、没有积累的、没有对已有财富和特征的继承的世界,赌场上每个赌徒面对的是同样的输赢概率,机会是均等的。而市场等社会场域不同于赌场,社会活动不同于赌博,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是以异质性的身份参与的,这种异质性表现为他们拥有不同的质与量的资本。
资本在场域中是不平均分配的,资本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是一种排他性资源,同时又是新一轮社会活动如市场竞争的起点,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资本分布结构,体现着社会资源与权力结构,这种起点的不平均决定了竞争活动的不平等,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愿以偿地获取市场分化价值或获取同样大小的市场分化价值额。
6.对权力产生的财富分化作用的补充性与抵制性。在市场自主化分化的作用下,资源财富将流向生产率较高、效益较好的市场主体,使得在原有的经济分化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权力(所有制)作用下产生的经济分化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因为生产率的高低、效益的好坏并不与权力的多少划直接的等号,而权力作用下的分配,社会财富一般流向权力地位较高的一方,因此市场作用下的资源流向与权力参与分配时的流向不同。此时,市场具有抵制和消除所有制产生的分层作用,但其本身又制造新的社会分化,这一点可以从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富者一夜破产,贫者一夜暴富"的神话中得到反应;又由于市场交换是在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市场作用又是对权力作用的补充和扩充。当然这只能是指在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在整个市场分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形而言的。当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为市场的主导性分化作用时,情形就并非如此,这时市场只能是权力作用的继续。
7.市场分化作用的非确定性。由于市场机制的非自治、性敏感性与脆弱性及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具有非效率性,决定了市场分化作用的非确定性,即市场的分化作用并非绝对地起到资源配置优化的效果,并非具有确定的形式上的公平性。此外由于市场分化的不彻底或市场机制发育程度地,以及场域间"分融"现象的存在,使得非市场场域因素充斥于市场中,完全市场竞争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使得所谓的"市场公平论"、"市场效率论"只能成为一种神话。此外,从权力是市场制度的构建力量之一来看,市场是权力分化作用的延伸,但从其作用的方向看来,市场又是权力分化作用的某种消除与抵制,或者说是完善与改进,市场本身的分化作用并不能保证把资源配置到高效率的地方,并不能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各种社会相关制度组成的,完全市场竞争状态即市场处于绝对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场作用具有非确定性。
4.2市场分化作用的总体评价。
市场交换过程,是各个市场主体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的过程。从辨证的冲突理论看,市场交换是各个市场主体为争夺市场分化价值而斗争进而产生市场分化的过程,各个市场主体中存在市场分化价值的利益冲突。当这种冲突在各主体"存在着基本利益、基本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冲突的存在不但不会破坏而且还会促进社会的统一和稳定",它可以使得稀缺的社会财富被保证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主体与市场环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从功能主义理论看,在市场自主性分化的过程中,各个主体基本上存在各取所需的可能,也各有所图,生产者希望实现财富货币化、实现剩余价值、获得市场分化价值,经销者希望获得市场分化价值,消费者希望满足其消费性社会需求,这也是市场交换得以进行的根本原因所在,从这一点看市场交换的过程是各个主体相互合作的过程,市场交换有利于各个主体目标的实现。
市场作为资源的初次分配机制的作用通过两个层面的分配来实现,第一个层面是通过市场对市场主体的资源分配,在这一层面市场主体对财富获得的多少取决于自身生产的潜在的实物财富量及在市场交换中掠夺的财富量的多少,这是市场机制最核心、最主要的规律,也是市场动力之所在。第二个层面是市场主体(指公司企业等市场组织和准组织)在前一分配层面的基础上进行内部分配,在此层面市场主体主要按照价值生产规律,即按各生产要素在对前一层面所获得的财富的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同时兼顾各生产要素的供需关系。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在实际分配中更多牵涉到人为的分配制度即权力因素。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市场在第二层面分配(即市场主体内部的分配)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主要表现为市场仅对第二层面分配总量的影响,而对第二层面分配的比例的确定不产生影响,因此市场主体的内部分配可视为权力作用的结果,在分配中产生马克思所论述的剩余价值,是所有制发生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剩余价值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参与商品(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生产要素或条件的所有者,其所得份额与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对产品或商品形成的贡献的份额不对称时就产生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被掠夺的对象不进限于产品的直接劳动者(包括决策者、管理者等)和其他从事销售采购等环节的劳动者,还包括其他一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以后权力在社会经济分层的研究中笔者将给予专门的论述)。
市场通过自主性或非自主性分化作用形成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或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价值,并通过形式上貌似公平的市场交换形式使之无偿地在市场主体间转移,从而在原有的经济分化的基础上导致新的经济分化。鉴于市场分化作用具有以上七大特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市场分化作用,打破一些与市场有关的神话,破除对市场分化机制的几种迷信,如市场万能论、绝对效率论、市场自治论、市场绝对公平论等。市场的相对自主性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律,另一方面要破除纯粹市场和纯粹市场行为的神话,认识到市场分化作用的环境依赖性与复杂性,敢于并很好地通过国家权力以适当的途径适度地干预市场分化作用,以保证市场分化作用的效率性和公平性。通过国家权力适度调控下,使得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成为市场分化作用的绝对主力,即市场主体只能获取市场自主性分化价值额 d ,即通过提高技术、改善市场策略来获取市场分化价值额 d 的手段来获取和积累市场分化价值,而运用垄断、欺诈等不正当市场竞争方式及通货紧缩或膨胀等方式来获取市场非自主性分化价值额d 的积累总量Sd的情况尽可能减少到零。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即使是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其社会公平性也是有限的,而对于一个存在权力非法普遍介入市场、市场垄断与欺诈等非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普遍盛行、货币政策不适宜的市场而言,市场分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则根本无从谈起。
市场分化作用对社会经济分层及整个社会分层的作用地位,取决于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体系中的地位,对在市场对社会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社会来说,市场分化作用将是经济分化的主力,甚至是整个社会分层形成的主动力,因为社会市场化使得社会经济化,即人们更多把拥有经济财富的多少作为社会主要评价标准,从而使得社会经济分层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分层,同时社会人们对权力与社会声望的评价更多地与经济相关因素联系在一起,即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成为主导性的社会分层标准。市场分化使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国家权力社会化(即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团体和个人分散),这样市场导致了社会分层运动的加速与变迁。
在市场社会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分化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分化,甚至全球社会经济分化的产生重大作用,其对社会经济分层乃至整个国家与全球社会分层的作用的广度与深度将日趋上升。
社会分层动力机制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分层过程及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品质。当市场分化作用力,尤其是市场自主性分化作用力成为社会分层的主导性动力时,社会将更倾向于形成一个具有流动性、开放性的社会分层动力机制与社会分层结构。这种动力机制与分层结构具有和谐性、效率性、公平性等优良品质,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是市场自主性分化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平等性、效率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特性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