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克,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医院知名专家,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张运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在治疗郁症方面的经验,现将张教授治疗郁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1 重在疏肝理气,佐以健脾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保证情志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正常和调;肝主疏泄作用还体现在调节情志上,调畅顺达的情志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致”的保障。
《医碥·郁》中言:“郁则不舒,则背肝木之病矣。”总之七情之病多责之于肝,情志活动主要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这也就与肝的疏泄功能密不可分。情志不畅,肝郁乘脾,脾运不健,气血化生乏源而渐至气血亏虚。
《医方论·越菊丸》中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张教授善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以疏肝理气健脾。方中常用柴胡、枳壳、陈皮理气畅中,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补肝,配伍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以达补中理脾之用;川芎行气活血,香附理气;加入少许薄荷、生姜为佐,助本方之疏散条达,炙甘草为使者,助健脾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则诸病自缓。
2 分清虚实
张教授认为初病实多虚少,初期多因情志不畅,忧思不解,肝气郁滞,脾失健运,以致痰浊郁闭,气血不调,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顺接,清窍蒙闭,脑神不展;久之痰郁气滞化火,循经上扰;忧思郁怒日久,必耗损气血,损伤肝肾,以致髓海空虚,脑失濡荣,神志失常。
“气有余便是火”,因此郁证常兼有郁火,日久可致阴伤血虚、气耗阳伤,虚实夹杂。故辨证多以虚实夹杂为主。张教授认为肝郁日久多化火,加牡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以清肝热,并导热下行;郁久痰热内扰者,常加黄连、竹茹以清热化痰;郁热致目赤肿痛视物模糊者,常加谷精草、青箱子、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肝为罢极之本,耐疲劳而主体力,魂由肝所系,疲劳或用脑过度,必伤于肝,肝伤精绝,则不耐疲劳,可见神疲乏力,精力不集中,甚则记忆力减退,张教授常用远志、党参、茯神、龙齿、朱砂以安定神志,益智强识。病后期血虚甚者,张教授常加熟地黄、当归、阿胶、黄芪以养血。
3 调和阴阳
张教授认为郁症患者常伴有心神不宁,烦躁失眠。
《类证治裁·不寐》曰:“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张教授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导致失眠的根本病机。
心神不宁,烦躁失眠时张教授常用夜交藤养血宁心,引阳入阴以安神;合欢花开郁解忧,除烦安神,《本经》称其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两药为伍,养血解郁,宁心安神;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恐癫狂时重用龙骨、牡蛎,使阴得敛而固,阳得潜而不浮越,从而痰火不上泛,虚火不上冲,虚阳不上扰,阴阳调和,阴平阳秘。
4 配合心理疏导疗法
张教授认为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患者也可以多听音乐,既能减轻疲劳,也能放松心情。抑郁症心理调节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在加强新陈代谢的同时,运动能疏泄负性心理能量,防止抑郁症的发生;而运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并较快地提高情绪,消除抑郁症状。郁证患者不要多想,要积极融入人群,多与亲人朋友谈心。
张教授认为医者还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 典型病例
周某,男,35岁,工人,就诊时间2012年7月14日。自诉20年前在初三时出现失眠多梦,晨起后头昏,脑子不清楚,随后自觉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未经治疗考试结束后上述症状消失。近年来脾气不好,烦躁,自觉后背沉,在多家医院治疗,口服舒比例,开克,氯氮平,氯丙嗪,舒乐安定等药物,均无效,随后来我院门诊治疗。时症见:情绪烦躁,偶有恶心,纳差,眠差,小便频,大便4~5次/日,便溏,舌红,苔白,脉弦数。张教授认为其属肝气郁久化火,脾虚失运,从而造成肝胆湿热。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祛湿,健脾和胃。处方:柴胡10g,白术15g,黄芩10g,薄荷10g,牡丹皮15g,栀子10g,荷叶30g,制远志10g,黄连10g,龙骨30g,郁金醋15g,连翘15g,南沙参15g,淡竹叶15g,炒鸡内金15g,甘草3g。嘱睡前口服阿普唑化片0.4mg。服用7剂后,复诊,自诉情绪较前好转仍有心烦不寐,纳可,恶心消失。上方去鸡内金,加夜交藤15g,合欢皮15g,继服7剂,患者睡眠改善,停用佳乐定,可睡7~8h。一月后上症好转,心情开朗,睡眠正常,巩固2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
6 小结
肝脏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兼见肝火的证候。气郁日久,则气滞血瘀;肝郁及脾,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则导致气滞痰郁;肝气犯胃,则胃失和降;久郁伤脾,饮食减少,生化无源,则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则阴虚火旺。并由此发展成各种虚损之证。张教授治疗郁证抓住气郁之关键,强调“辨证施治”,重在疏肝理气,分清虚实,调和阴阳。《临证指南医案·郁证》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可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