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
3.1 传统金融模式的经营理论
3.1.1 传统金融模式的理论基础
传统金融模式以二八定律为主要的经营理论基础,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金融服务的需求函数偏离正太分布,主要集中在 20%的个体上,金融服务主要面向这一小部分群体。我国改革开发以来,金融业主要以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富人为服务主体,一直忽略小微企业、小微个体以及穷人。
我国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利率非完全市场化,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约束,使得银行的贷款资金的使用成本无法做到自主定价,金融市场的供求一直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国有和大型企业的风险较低,官定的贷款利率能较好的覆盖其风险。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可抵押资产少等,相应的,其资金使用成本也应该高,以达到风险与成本匹配,商业银行受到利率限制,无法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覆盖风险,所以这些小微企业一直处于金融服务的边界外。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支持城市建设,城乡经济处于剪刀差状态,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收入低,个人可支配收入低,货币储蓄低。若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些经济落后地区开设业务,其投入成本远超过营业收入,所以这些地区金融一直处于空白阶段,偏远地区和穷人被排除在金融服务的边界外。
3.1.2 传统金融模式的主要功能
1.货币创造
中央银行提供“源”,商业银行创造“流”,存款准备金率决定货币乘数,“源”和“流”决定社会整体货币供应量。
2.支付结算功能
实时转账、远期兑付,多元的支付方式为现代工业社会交易提供服务。
3.融资功能
金融体系能够集聚企业或家庭的剩余闲散资金,将集聚的资源在全社会再分配,资金供给者通过金融中介将货币转给资金需求者。
4.风险管理
风险的集中和重新分散使得金融交易和风险负担相互分离,风险成本降低。
3.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经营理论
3.2.1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
1.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
(1)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的经济特征是边际成本大致为零,边际收益却很高。互联网金融虚拟的平台交易场所,通过不断地扩充交易双方的规模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获得利益。交易双方参与人数和规模的扩张,可以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取得更高的回报。
(2)长尾理论
基于统计学分布的特点形成的理论,积累小市场、小微企业、小微个体份额从而创造出大市场的规模。面向不断细分的个性化、碎片化的市场通过互联网的平台重构价值的经营模式。
2.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Merton&Bodie(1993)认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特征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区域的变化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技术和环境的变化,筛选出更具有效率的模式,但是其发挥的基本功能却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
与传统金融主要功能比较,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目前不具备货币创造“源”的功能,支付媒介不存在根本的改变还是银行账户上的货币资金,然而互联网金融具有扩大商业银行“流”的作用。根据货币乘数理论,[11],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准备金 R 越小,货币乘数越大。互联网金融公司无需缴纳准备金,使得金融体系的准备金下降,货币乘数增大,加大了商业银行“流”的作用,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多。此外,比特币的出现使得我们有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完全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只是现有法律规范的制约而已。
金融功能的其他几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则更具有优势--各类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更强,融资、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挖掘等功能更强。在支付结算方面,互联网金融快速、便捷、个性化的操作界面,零手续费用的交易流程,更加吸引中小企业用户。在融资功能方面,较高的收益率更加吸引企业或家庭的剩余闲散资金的集聚,网上平台实现投融资金双方信息流、资金流的直接对接,提高资金周转率和资源效率。在风险管理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 ,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与金融活动,风险分散能力增强。
3.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海量的信用数据
互联网金融一般拥有成熟稳定的电商平台,通过客户的买卖产品的情况、资本实力等行为信息的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价。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同时交叉核验和第三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2)便捷的交易环节
支付程序和手续大大简化,免费的帮助用户完成信息比对、筛选和交易。
(3)客户参与度高
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的设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客户以自我为中心的感受。
3.2.2 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按照提供金融服务的异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型,渠道类、平台类、接口类和公司类。
1.渠道类
主要是指拥有渠道资源的企业或是机构,收集交易大数据,挖掘客户需求,在网上实现自销或代销金融产品,如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
2.平台类
主要是提供各种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中介平台的作用。平台将资金需求的信息集中起来,根据用户的金融需求,匹配客户实现投融资对接,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弱化。
3.接口类
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支付和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接入各大银行的支付端口,搭建全覆盖的支付渠道,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的结算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
4.企业类
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解决方案及营销推广等一揽子的服务,获取服务费。
3.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业务冲击
1.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互联网金融企业从非金融领域不断地向金融领域渗透,给商业银行带来存款分流以及银行流动性趋紧。从 2000 年-2013 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趋势图(图 3.1)可以看出,2000 年-2005 年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7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下降,随着 2008 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率回归上升趋势;2010 年-2013 年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流,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银行流动性趋紧。
2.互联网金融冲击证券基金的业务
网上理财产品抢占了证券基金业理财产品发行和承销的业务。互联网企业建立自己的投资部门发行理财基金产品,货币类产品的投资尤为盛行。虽然目前这类网上理财产品仍然和证券基金公司合作联合发行,但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公司品牌和网络渠道占主导地位,其背后的主动权和决策权无一例外的在互联网公司,不得不说是对证券基金业务的掠夺。
以余额宝--天弘增利宝为例,从 2013 年 9 月-2014 年 12 月天弘增利宝规模(图 3.2)分析,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自上市以来,7 日之内突破 180 亿元,3 月之内突破 500 亿元,半年内突破 1800 亿元,虽然其总份额变动率趋缓,但截止 2015 年 3 月基金份额一直保持在 5800 亿左右的高位[12],其 1 元起够、T+0的回购、便捷的网上交易应得了大众的认可,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成为货币基金的佼佼者,互联网公司通过这种渠道入驻证券基金业,凭借其强大的运营平台和营销渠道,改变基金业的发展水平。
3.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促进作用
1.商业银行注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应用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自身发展,逐步的为社会公众所熟知和认可,从 2005年起,商业银行开始注重这部分零售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各家银行加大了网上银行的投入,加强了与支付平台的竞争。商业银行近几年积极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占比逐年上升,接受良好教育的年青一代正在成为社会主流,客户习惯于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在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基于资金安全角度的考虑客户更愿意选择前者。商业银行可以实现网上银行和物理网点的对接,银行渠道重构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实现 PC 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柜员机及各类网站等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客户在不同入口的一致性体验,加强不同渠道的立体协同效果。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局域性以及风险的潜在性、网上银行迅速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走向了与银行的合作。
2.商业银行涉足发行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是从事非金融行业的企业涉足金融领域,分摊金融行业的蛋糕。
从竞争角度分析,如果某业务有市场前景,金融管制也相对放开,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进来,传统金融机构也会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如表 3.1 所示,国内的各大银行为应对居民储蓄存款的流失,相应的也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虽然申购资金一般 5 万元起,要求高于余额宝和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申购赎回时间为工作日的 9 时至下午的 3 时 30 分,没有互联网理财灵活;需要缴纳其他的费用,如手续费等,但有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等于甚至大于余额宝、理财通的收益率。可见这些大型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创新,使其产品较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更高的收益率,提升其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进一步扩张。
3.证券基金、保险机构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资金供给不足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催生了种类繁多的金融创新以及各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和合作都在深入,各自的业务界限将会逐渐模糊,为金融业带来新的不稳定来源。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的不完善造成其存在内在的脆弱性。随着风险的不断积聚,任一环节的断裂都势必会影响整个金融业。2014 年 12 月 17 日,国华人寿、光大银行、泰康人寿等金融机构在淘宝网理财频道出售传统金融旗下的理财产品--理财基金、理财型保险和贵金属产品。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互联网金融目前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银行存贷款市场的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使得银行发放的贷款资金的使用成本无法做到自主定价。由于国有和大型企业的风险较低,现有的贷款利率能较好的对这部分风险覆盖,然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可抵押资产少等特质,相应的,要求资金使用成本也应该高,以达到风险与成本匹配,但是商业银行受到利率限制,无法提高贷款利率。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中小企业零散、多样的融资需求相契合,且其定价受到的限制少。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的此灵活优势将会消失,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面临更加公平的竞争,开展金融的各类企业将会优胜劣汰,整个金融业将会重新洗牌。
3.5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整体影响
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是举目共睹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都面临着转型。具体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以下思维模式:
1.快速、频繁、持续创新模式
快速、频繁、持续创新模式才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寻找利益对接方式、融入互联网思维。例如,某些银行开始尝试在信用卡等个别产品上留给客户自定义的权限,尊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选择,在产品的设计体系上体现客户自定义的服务能力。
2.交互式、去中心化、定向精准营销方式
传统金融营销模式面临变革,实现交互式、去中心化、定向精准营销方式。
互联网流量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广告渠道,定向精准的营销通过分析数据将用户行为和广告内容智能匹配,广告推送到特定的用户面前。一些网站也会根据用户消费行为推荐相关产品,进行交叉销售,挖掘存量客户潜力。实现在线开户的实名制问题,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创新平台已经在技术上已有多种解决方案,如公安系统在线身份证验证、向客户他行账户随即存款和信用卡预授权扣款验证身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