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精心编辑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6-16 共14845字

  陶行知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范文,探讨一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有哪些启迪。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一篇: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试析:目的、内容及方式

  作者:焦颖 张雪蓉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二十世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直接或间接地阐明了许多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其中包括:(1)劳动教育与"手脑相长"等的目的相一致;(2)在劳动教育内容上,提出激发劳动创造性而不能局限于劳动书籍,需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更需适应生活之变化的主张;(3)在劳动教育方式上,强调依生活环境开展劳动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与农业携手互助的见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把握劳动教育育人导向、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丰富劳动教育开展方式等方面的诸多见解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一个很的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焦颖(199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本文第一作者。;*张雪蓉(1966-),女,福建周宁人,教育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史研究。;

  Abstract:Tao Xingzhi, a famous educator in the 20th centur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larified many insights about labor education thought in 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including:(1) Labor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f "hands and brains." Consistent;(2) In the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 it is proposed to stimulate labor creativity and not limited to labor books. It needs to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it needs to adapt to changes in life;(3) In labor education methods, it emphasizes living according to life. Environmental labor education i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and the insight that it can work with agriculture to help each other. Tao Xingzhi's thoughts on labor education have ric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in grasping the guidanc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ducating people,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nriching lab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They are also a very reference for our education today.

  Keyword:Tao Xingzhi; labor education thought;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陶行知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沉寂几十年后重新成为关注的热点,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文件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从教育方针的高度重新确定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地位。在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社会条件下所需达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搞好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看不明白前路时,往往可以在前人的理论中寻找答案。20世纪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阐述了对劳动教育的许多见解,不乏真知灼见,为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启示与宝贵经验。他在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正是基于"劳动、实践"发展而来的。虽然陶行知没有系统地论述"劳动教育",但是劳动教育思想如同繁星散落在"生活教育理论"这片浩瀚星海之中。笔者结合对陶行知文献、著作的梳理和阅读,从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等三个方面提炼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思想。

  一、劳动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研究中核心关切的问题,它涉及培养什么样的受教育者以及该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等总体要求,劳动教育目的是劳动教育如何具体发展的引航灯。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1."这一表达指出"手脑相长""增进自立性""获得事物真知"与"了解劳动甘苦"是教育的四个主要目的。

  (一)"手脑相长"

  "手脑相长"是陶行知劳动教育目的阐述中最重要的理论建树,他认为"脑筋与手联合起来,才可产生力量,把弱和愚都可去掉2."1935年陶行知撰写《通不通》,针对"什么是劳动",他说:"在我所写的论文里,从来没有'劳作'这个名词,我们是要大家参加社会生活里的劳动,而参加这种劳动的时候是要手脑并用3".这表明陶行知所主张的劳动与劳作是不一样的,他摒弃劳作的劳力、苦力的狭义性,认为劳动与劳作的差别有两点:第一点,劳动必须要在社会生活里进行(在"劳动教育内容"中有具体论述);第二点,手脑并用是劳动的关键,这是劳动的实质所在。从对劳动与劳作的区分出发,陶行知对于手脑相长的内容做了系统的阐发。

  1."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中反驳王阳明关于"行"与"知"关系的论述,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的思想旨在强调"做"的意义,"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4."他认为,孩子们只有付出行动甚至是代价才能深刻地领会事物的真谛,那种一味在精神层面给受教育者灌输劳动的价值不如让其亲身劳动。受教育者在运用体力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升华感悟,以此来得到脑力上的正确反馈,才是有效的劳动教育。

  2."在劳力上劳心".

  所谓"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说:"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是劳心的人;一种是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心兼劳力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在劳力上劳心5."陶行知不仅重视"做",还进一步阐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做",认为真正的劳动教育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互结合,协调共生的,少了其中之一都不能得到完满的结果。关于二者的关系,陶行知认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他能改造世界,叫世界变色6."由此看来,在陶行知眼里劳力与劳心不是并重关系,而是"用心以制力",即"劳心"才是"劳力"的根本,强调用劳动精神支配劳动力量。

  (二)"增进独立性"

  "增进独立性"是塑造个体能力的具体要求。在陶行知看来,"缺乏独立能力就好比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7."他批评中国教育下的学生"由于平日里总是由人听差照顾,学生没有自立能力,人云亦云6",这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会过分依赖教师,而不能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他还提醒,"学生缺乏独立性"这一问题会给整个中国教育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没有独立性的学生便没有独立的思想主见,他称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教育木偶".劳动教育必须"增进独立性",陶行知认为,集体生活是增进独立性最好的方式。陶行知总结他创办育才学校的教育经验是:"育才学校全盘教育基础建筑在集体生活之上,而劳动生活便是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7."对集体生活中如何掌握实际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的独立生活能力,陶行知在他创办的学校中做出了规定,如育才学校中规定:"在十二岁以上,必须学会洗补衣服、晒晾、折浆。规定每星期洗衣一次。衣服破了即须缝补,会者教不会者;不会者必须跟会者学8."晓庄师范学校将"不会烧饭,不得毕业"的规定作为晓庄学生结业离校的重要依据。由此看来,陶行知所强调的劳动教育在增进独立性上的门径:一是需要学生参与集体生活;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实际生活技能。

  (三)"获得事物真知"

  "获得事物真知"是个体求知欲望的疏解。本文指受教育者能够在劳动教育结束后,对相关人或事有更加准确的看法与认识。1938年,在《骑到真理的背上去》一文中,陶行知提道:假如追求真理的话,不能只抓住它的尾巴,"必须继续抓住它,而骑到它的背上去11."他对追求真知的趣味解读,强调受教育者在追求真理真知的道路上不能一知半解,而需要躬行实践、深刻领悟。在陶行知另一篇文章《育才二周岁前夜》中,他再次提道:"人类与个人最初都由行动而获得真知9",这就是说真知获取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之上的,即只有不断实践劳动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获得更加贴近事物真理的认识。

  在陶行知看来,获得真知是劳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陶行知非常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启发与引导学生获得真知。对此,他的学生深有体会,他的学生方与严曾在《方与严教育文集》中回忆到:"一天,陶先生带来一位卖粽叶玩具的娘子作为孩子们的新先生,教孩子们学编织。先是由陶先生出了五元学费,让全学园的人都学会了编一只蚱蜢,后来又向娘子买了好几种,让学生们拆开细细研究,也有几种可以无师自编了10."在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编织课上,学生们不仅通过亲自动手编织习得了一定的编织技巧,还通过课后研究掌握了一些编织原理。在这里,陶先生没有直接运用讲授法而是让孩子们在亲自劳动的过程中不断钻研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真知。这种基于行动、实践、劳动等手段获取真知的过程,一方面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另外一方面可以锻炼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

  (四)"了解劳动甘苦"

  "了解劳动甘苦"是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基础。1924年陶行知在《申报·平民周刊》上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稍有心肝的人,虽是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农民的痛苦11."这表明,陶行知希望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农民,尊重劳动。陶行知的学生曾记录过这样一则事迹:陶行知在育才中学里为学生们安排了劳动考试,用粉笔画好一个个方格,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们垦荒,三个小时过去了,很多学生都未开垦到预定的一半荒地。而就在学生们为考试不及格而慌乱焦急之时,陶行知却非常高兴,他大呼"很好!很好!你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以得100分12!"由此可见,陶行知所主张的劳动教育并不是为了劳动而进行劳动,他是真切地将教育融入劳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之中,让受教育者能够在劳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劳动教育内容

  (一)"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

  "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非劳动的生活,就是非劳动的教育13."这表明,陶行知所说的劳动教育,核心的内容就是过劳动生活。没有劳动生活所润色的劳动教育在陶行知看来根本不算劳动教育,这种教育也根本不能给受教育者带来劳动价值。只有让受教育者过着劳动生活的同时,再进行劳动思想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一劳动教育思想正是"生活即教育"的体现:"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14."劳动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获得历练,学会生活。

  陶行知自身就是一位能够很好地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躬行者、榜样者,他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思想深刻融入创办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晓庄师范开个例,校长自己来敲钟;名人去见陶先生,校长室里无影踪;先生赤足挑粪桶。他的理论一句话,教育原来是劳动。作工之人要读书,读书之人要作工15."这流传于当时的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陶行知身体力行实践劳动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实例。在晓庄师范办学的时候,他自己经常赤脚穿草鞋、扛锄头、挑大粪,身体力行;也通过"种菜、种麦、种树、养鸡、养鱼、纺纱、扫地16"等实际生活技能来要求晓庄师范的学生们。

  (二)"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

  在陶行知看来,一个人过的是少爷般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17".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开展的切入点一定不是劳动理论书籍,认为仅仅停留于阅读劳动书籍等形式的劳动体验上等同于空谈劳动教育。他批评过去的教育问题在于过分重视书本教育,"以前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的教育21",结果导致"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22".他主张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下,"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不是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23."在劳动教育中,陶行知所鼓励的劳动教育是不能局限于书籍的,一旦将劳动教育内容束缚在劳动书籍的狭窄空间内,学生将很难体会到劳动教育的独到价值,也很难进行创造性劳动。

  陶行知积极倡导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创造性并把创造视作劳动教育内容。"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18",然而发明、制造和运用工具实质上就是劳动的过程。劳动教育内容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输入信息,还需要考虑到输出价值。学生们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会汲取许多劳动理论、劳动技能等输入信息,但是学界很少有人考虑到劳动教育的输出价值,即受教育者在劳动教育之后能否创造出新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洞察到了任何教育活动都具备再创造性,劳动教育也不例外。1927年7月1日陶行知在《从野人生活出发》一文中写道:"我们自从尝了野人生活,对于工具觉得万分重要,没有生活工具,简直不必空谈生活教育19."没有劳动便不可能诞生各类工具,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告诉我们:"劳动使人手专门化,从而导致工具的出现,使人由动物界分化出来,正是制造工具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类劳动同动物本能式的劳动区别开来20."由此可见,在制定劳动教育内容时必定要重视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是否能够促进生产(或认识)工具的诞生也是评价劳动教育内容是否得当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适应生活之变化的劳动教育"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观念里,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应该是符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形象,而不是追求从生活实践中寻觅知识。针对这种教育弊病,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21."劳动教育的开展不应该像智育活动那样有着一套基本固定的教学模式,劳动教育应该因时因地因人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求适应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内心学习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体会到劳动教育的内涵。

  1946年3月,陶行知在《民主》第24期"领导者再教育"一文中回忆到:有一次,某先生和其闲谈"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陶行知提议在不字下面加一横,意思是"以丕变应万变",丕变即是大变28.据此说明,陶行知认为教育活动不能不变,只有不断大变才能够应对社会市场的瞬息万变。1919年他在分析"新教育"时曾说:"故适于昔者未必适于今。徒执古人之成规,以解决今之问题,则圆衲方凿,不能相容,何能求其进步也29?"他认为教育活动应结合时代新特点转变,不能墨守成规,以求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劳动教育也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其内容设置不能不变。"在过去,劳动教育承担着重要的生产者培训工作,因而内容基本上是生产性和技术性的,注重的是具体的劳动技能的训练和培养22",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劳动教育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需求,适应生活的新变化。

  三、劳动教育方式

  (一)生活的场所就是劳动的场所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不一定就是一定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只要是生活的场所,就可以是劳动教育的场所。他在关于"山海学工团的教育"文章里写道:"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那么,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的唯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31."这就是说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式不必拘于一隅,可以根据实际物质资源或环境特色来开展。这也是实践"乡村教育"的方针。他在《给晓庄全体同学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32."陶行知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原则就是因于实际生活需要,所以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改变,只要实际生活需要存在,那么劳动教育就有开展的价值。陶行知在创建晓庄学校以后,曾在家信里这样描述晓庄生活:"行知近在乡村师范工作,快乐得像活神仙一样。大前天我们自己造了一个毛厕,前天自己做了一个浴堂,昨天又自己做了个厨房23."晓庄师范学校是地处于乡村的贫瘠之地,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基本生活设施,当陶行知的生活环境切换到晓庄之时,他劳动教育的场所也随之搬迁到了此地。

  (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中提出了两点重要观点,一是解放空间,唯有空间放大,才能各尽其能";二是解放时间,他提出"师生工友都应当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可以从容消化所学,从容思考所学34".劳动作为陶行知民主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也需要解放空间与时间,即劳动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陶行知看来,扩大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汲取具有针对性的劳动理论与劳动技能,通过理解、内化、升华,学生将表现出赋有个体特征的劳动能力,教师也能够结合自身的劳动储备在劳动教学中投入更多。扩容时间---师生在获得一定量的时间缓冲后,能更好地消化、思考劳动理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既然谈到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必然离不开开展的时间与空间。"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去"的宣言彰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宏观性,他认为劳动空间与时间都不能拘束于学校劳动教学的狭窄领域,而应该将劳动教育的开展范围延伸到自然界去,而这里的自然界包含社会市场、家庭教育、田野乡间等除学校外的一切时空中。

  (三)要与农业携手

  "农夫的身手"是陶行知将劳动教育与农业发展相结合而提出的教育途径。在晓庄师范的时候,他鼓励教员、引领学生一同参与到学校的劳动建设之中,他提出合格的乡村教师需要达到的第一项标准就是拥有"农夫的身手35".1927年7月19日,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同寅会上也强调"农夫的身手"是本校第一个教育目标36."农夫的身手"是劳动教育开展途径中独特的教育要求。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以后利用校内外杂乱的生活环境,与农民互助为友,通过教授、操练农业生产技能等手段在乡村田间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堂返璞还淳的劳动实践课程。他说,"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了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37."陶行知在兴办乡村学校之际,便提出了"教育要与农业携手"的想法,他给出的理由是:"倘有好的乡村学校,深知选种调肥,预防虫害之种种科学农业,做个中心机关,农业推广了根据地、大本营,一切进行,必有一日千里之势38."陶行知的这一想法无疑为现代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那便是将劳动教育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让劳动教育与农业携手互助,促进"农业型劳动教育"的形成。一方面,通过农业型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小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农业相关知识,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以促进健康劳动价值观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农业型劳动教育的不断延伸,高校学生可以进一步参与到农业振兴的队伍之中,运用相关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反哺"农业创新发展。

  四、结语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结合生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对劳动教育目的、内容、方式的阐发,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重新回顾与梳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中国历史上教育名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成果,还能够给当前我国劳动教育以丰富的启示与思考。

  首先,在劳动教育目的上,陶行知从健全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劳动教育",依据手脑并用、能力塑造、真知获取、精神培养四个维度外显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标准,目标明确地提出了个体参与劳动教育能够获取的四方面育人价值。陶行知关于劳动教育目的的表述顾及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素质道德层面,同时这一表述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需要。因此,陶行知对劳动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助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与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其次,在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上,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劳动价值观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劳动内容设置上的不合理、实效性差等问题。陶行知在他的劳动教育思想里,对"劳动"与"劳作"的内涵进行了区分,提出"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适应生活之变化""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的观点,视劳动教育为生活本身,提倡劳动教育内容必须融入受教育者的生活背景之中,并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劳动教育内容虽然可以设置适当的劳动理论解读,但劳动书籍绝不能取代真正的劳动。劳动本身是激发人创造性的行为,劳动活动结束后能否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输出价值也是劳动教育内容设置所需持续关注的方面。

  第三,在劳动教育的方式上,陶行知提出"生活的场所就是劳动的场所",认为劳动教育不一定需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可以拓宽劳动场所至任意生活场所之中,主张因地制宜。在其生活的年代,陶行知提倡劳动教育"要与农业携手",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习得更多当地特色的农科常识;另一方面结合农业开展劳动教育也是一种较为合适高效的途径。回顾我国劳动教育开展的历程,会发现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劳动教育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便异化为一种体验式的劳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劳动实践基地的数量较为有限、学生们的劳动时间往往也不充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观点无疑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良方,陶行知强调解放时间与空间,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因此,上述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劳动教育开展方式颇多启发意义。

  注释

  1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2.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箴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2.

  3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44.7.21.22.23.陶行知著。行是知之始[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6.

  55.6.金林祥,张雪蓉编注。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七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30.

  79.35.朱志仁,徐志辉主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10.1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912.28.31.34.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M].第3卷,1936-1946,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01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辑。方与严教育文集上[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81-382.

  1114.29.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主编。陶行知全集[M].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1215.周毅,向明著。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1316.37.38.陕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筹备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M].陕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筹备组),1985.

  1417.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77.

  1518.(日)斋藤秋男著;杨畅译。陶行知评传政治抒情诗人的一生[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161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二卷方明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534.

  1720.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64.

  1824.王琦。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现代启示[J].人民论坛,2010,(23):240-241.

  1925.32.36.徐莹晖,徐志辉编写。陶行知论乡村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026.任建新。中国劳改学大辞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127.孙培青著。中国教育史[M].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6.

  2230.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

  2333.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第8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991:158.

  文献来源:焦颖,张雪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试析:目的、内容及方式[J].江苏商论,2021(04):122-126.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二篇: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创新: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索

  作者:董莉 王雁茹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

  摘要:以"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为代表的教师教育改革要在我国教育大地生根开花急需民族性、本土化教育思想的滋养与熏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校长培养中具有顺势而为的厚重的时代价值:教育家型校长要成为教育信仰的坚守者,因为只有信仰才能带来对教育的赤诚之爱与执着坚守;要成为师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等方面引领学生;要成为教育改革的掌舵者,使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逐步融合;要成为历史重任的担负者,以陶行知的教育理想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要成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守护者,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

  作者简介:董莉,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宁波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管理。;王雁茹,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宁波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学原理;

  基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题(编号:CSDP20FS0B310)成果之一;2019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在中小学青年干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9YGH043)的研究成果之一;2020年度宁波市教师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专业学习社群的名校长研修模式构建研究"成果之一;

  Abstract: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ist principals" needs the nourishment and edification of national and localized education thoughts in order to take root and blossom in China's education.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a profound value of the tim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incipals. An educationist principal should be an adherent of educational belief, because only belief can bring sincere love and persistence to education; he should be a guide for the grow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ding students in character training, knowledge learning, thinking innovation and dedication to the motherland; he should be a leader of educational reform to gradually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policy,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he should be the bearer of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o constantly inspire himself to complete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motherland with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ideal; he should be the guardia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so that the students cultivated by the school will become a new generation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Educationist principal; Training innovation;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

陶行知

  近年来,我国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经验,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国外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我国会出现水土不服。由此可见,异质教育理论要想在我国的教育大地生根开花必须经过本土化之路,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进行改良,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也是如此,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要不断使我国传统教育中卓越的思想得以浸润。有鉴于此,理念的转变是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第一要务。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育事业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原创力最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真正形成自己教育学说体系的大教育家。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他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日本教育史学家斋藤秋男说"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美国教育学家戴维德·汉森称他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教育思想家。一个世纪的时间冲刷没有使陶行知思想光芒退却,反而受到国内外一代又一代教育学者的关注与发掘,他们的研究使陶行知思想成为全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教育遗产。

  陶行知师从孟禄,私淑杜威,在肯定中国客观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把握现实、改革现实,以中西合璧的智慧与爱满天下的情怀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加以本土化,创立了系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注意到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之后,他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社,通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劳苦大众教育的形式使教育普及,以求整个中华民族之出路。

  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既是对先贤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也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的教育家型校长提供了民族性与本土化的滋养。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中的时代价值

  教育家型校长是指对教育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拥有独特的治校理念,在教育领域取得卓越的办学成就,在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领域同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学校校长[1].教育家型校长的身上不仅要具有其他领域优秀领导者的共性品质与能力,还需要具有符合教育情境的专业品质与专业能力。陶行知先生在特定时代里的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新颖丰富的办学经验、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高山仰止的教育理想、清晰明确的办学目标是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努力的方向,教育家型校长可以踏着先生的足迹继续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砥砺前行。

  (一)生活教育: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智慧源泉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可分解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表现在:他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应根植于生活,教育的内容源自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教育与生活融合共生,不可分割。"社会即学校"指一切生活的场所皆可以成为教育场所,教育场所可以无限延伸至生活的各领域。"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育学都以做为中心" 是陶行知对教、学、做等三者关系的准确表述[2].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家型校长作为教育一线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在理论学习中升华经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学习-自我反思-实践改进"是教育家型校长由"行"到"知"的自然探索过程,这种探索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为了生活。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重在引导校长回归当今的教育现实,在教育现实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凝练特色,从"生活"这一最丰富的资源宝库中汲取养分,使自己的管理能力真正致力于教育工作的美好未来。

  (二)真人教育: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价值追求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的校训,它的真谛便是"追求真理做真人".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真人",所谓"真人",即"为真理而奋斗的人"[3].陶行知坚决反对教育与劳动相分离,书本不应该成为学生上课的工具,而是学生碰到真实场景中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时求助的对象,所以学生是教育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践行者,不是治于人的劳力者,也不是治人的劳心者,这样的学生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人,才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标所要培养的人,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要从实践中来,致力于实践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验证教育理念、升华教育理念,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作为学校教育追求的应然价值,培养一批批学生使其成为为真理而奋斗的"真人",他们拥有社会公德、扎实的学识、健康的体魄、高雅的趣味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的人必将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伟业。

  (三)关注农村: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时代之责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奋斗于乡村教育事业的改善、奋斗于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他将改造农村的伟大宏愿付诸举办农村小学的实践探索中。在办学经费极度紧张、办学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形下,他坚守着振兴农村的愿望执着前行,用自己大爱无疆的教育理想感染着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关注农村、关心农村、服务农村,让自己的教育大爱洒满在农村面貌变化的行程中。教育家型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不仅要关注自己所在学校的发展变化,还要关注教育领域薄弱学校的发展,以自己的能力与资源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帮助,带领一批批的学校朝着高质量的方向迈进。要像陶行知那样,爱人类、爱中华民族、爱最大多数最不幸者,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改造乡村的理想鞠躬尽瘁;要像他那样,坚持办学的革命方向,执着追求、顽强工作;要像他那样,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实践和探索中去发现一个又一个教育新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栋梁之材[4].

  三、教育家型校长的时代使命

  (一)教育信仰的坚守者

  陶行知26岁从美国求学归来,拒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愿望,心甘情愿地过着布衣草履的平民生活,为自己的教育宏愿坚守了一辈子。他对教育抱有赤诚之爱,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对这样的爱的最好诠释。校长要常怀信仰之心,因为只有信仰,才能带来对教育的赤诚之爱与执着坚守。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人们渐渐被声色犬马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裹挟,教育家型校长作为校长队伍中的领航人,要成为教育信仰坚定的守护者,成为照亮这个时代的灯塔。

  (二)师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其中,"人"是教育的核心,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做师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方面引领学生。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的生路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这种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活教师".教师不能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 应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生不同,则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教的程度、教的次序都不同。教师要做到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我的学问、我的工作、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读书除了知识的学习以外,还有身体的康健、生活的技能、德行的完善[5]104.现时代的校长只有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合理定位办学目标,潜心营造学校育人文化,深入一线课堂,关注教师需求,熟悉学生情况,才能给教师以专业发展的引领,给学生以教育情怀的浸润。

  (三)教育改革的掌舵者

  教育领域中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都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相互结合、相互生成,而校长正是沟通二者的中介。陶行知认为,好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的精神,教师尚且如此,教育家型校长更应担负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做教育改革的掌舵者,在追求教育实践的真、善、美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性化的建构与概括。因此,教育家型校长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要在不断升级实践的同时,使理性逐渐完善,也使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逐步融合。为了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时刻把握好方向,教育家型校长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以及专业伦理,做好教育改革的掌舵者[6].

  (四)历史重任的担负者

  陶行知先生"博爱存心,和光映面,不惑不忧,不惧不恋"[5]156,他抱着天下为公、教育为公、文化为公的博大情怀,在国难当头之时迎难而上,开创了教育的新局面。教育家型校长是一个时代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教育发展的领路人,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勇立潮头话担当"的精神气概,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要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把准时代前进的脉搏,以己之力助推一批批学校的发展,为广大学子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为能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的历史重任,教育家型校长要对教育充满热爱,要强于教学、善于管理、乐于创新、长于学习,以陶行知的教育理想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

  (五)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守护者

  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因此,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力、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天性都是好动、好奇、好问的,教育者应该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使孩子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陶行知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不仅要求儿童学习修钟表,还要学习做饭、管理账目,要能翻译、能演讲,具备负责领导工作等高级技能,这是教育学上的重要创新。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理念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理念、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观念中,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教育便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因此,教育家型校长要把创新能力的守护与培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任,使重于创新的思想在学校得以普及、强于创新的教风与学风在师生中得以蔓延、乐于创新的氛围在学校得以营造,教师与管理者倾心做好学生创造力的养护者,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钰近代教育家校长的办学特征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教育管理学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 2016(8):33.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280.

  [3]蔡华健,曹慧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时代价值[J]教育评论, 2016(6):163.

  [4]梁伯琦,赫连素贞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316.

  [5]陶行知教育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

  [6]徐董。教育家型校长:何以未能,如何可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48.

  文献来源:董莉,王雁茹。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创新: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21(04):82-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