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58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探究
  【绪论】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绪论
  【2.1】小学的教育生活幸福吗
  【2.2】小学教育生活不幸的剖析与批判
  【第三章】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
  【4.1 - 4.3】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4.4 - 4.6】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4.7 - 4.10】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结语/参考文献】个体回溯下小学教育生活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4 尊重个性,发现个体发展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而每个学生身上有又有天然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则“大器晚成”.因此,张文质先生提醒说:“对人过早下判断的教育是不幸的”,某个学生一时看去“平平”,甚至“愚钝”,但是并不等于他终身平平或愚钝,只不过此刻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可能性,或实现可能性的时机未到,这就需要耐心地“等待”.

  有的人可能运动神经非常发达,有的人可能逻辑思维很好,有的人是音乐方面的天才……有很多小男孩在小学阶段调皮、好动,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不好,有的人就喜欢认为他不是个好孩子,但是实际上你不知道孩子未来是爱因斯坦还是毛泽东。我们现在无法判断他,因为从他小学的状态来看,我们无法预知他的未来。因为人有一个思维觉醒的过程。小学他调皮捣蛋,突然有一天思维觉醒了,茅塞顿开,自己都会觉得很惊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这样会伤害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对自己的潜质和、特性和创造力产生怀疑,对以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

  赵浩生在《从息县到开封上小学》这样描述到自己的小学学习经历:……进入四年级后我并非所有功课都跟不上,大部分功课只要稍加努力都能对付得很好。只有数学,以为底子太差,一上课就发蒙,根本不知所云,结果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索性来了个自暴自弃。当时我的想法是:我就不相信学不好数学就活不下去!结果放弃了数学,开始拼命的看杂书:《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数学不好,其他功课,特别是国文百合作文反倒出奇地优秀。这是一种逆反心理所致,更要归功于我的启蒙老师。四年级的国文老师叫蔡子衡,和蔼敦厚,循循善诱,上他的课,听他讲室温,如沐春风。当时的数学老师也姓蔡,但不知道叫什么,我叫他蔡老头。他尖酸刻薄,对数学好的同学抛开眼笑,对我这样的学生则表现出鄙视和厌恶。他看人时的眼光好像在说:“看看你,这么这么笨!”令人恐惧和反感……这些经验使我深深的体会为人师表的不易,因此我自己后来做老师后就格外注意,做学生的如果遇人不淑,碰到个“冷面杀手”.会断送掉他的一生。

  如果教育者过多的用大脑去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一颗心灵,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用成人世界的社会性、体制性去衡量孩子,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到赵浩生会成为一位大学教授。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滴水珠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人呢。很多可能性的存在它的发展是我们预料到的,我们今天的很多社会成果和社会发展,包括好的孩子和坏的孩子都是我们不能预料的东西,这意味着在儿童的发展力包含着无限的潜能。

  所以,小学这样的基础教育,应该要尊重、理解孩子的这种天然的状态,发现孩子的发展的潜能、特性和创造力,让孩子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当孩子在自己优势领域收获美感和满足感,当孩子不断地树立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时,不用别人的催促和监督他们也会调动积极性主动地学习。

  4.5 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歌德曾在《哲人小语--人与自然》中写道:“大自然!我们被她包围和吞噬……我们生活在其中,对她却不熟悉。……她全然生活还孩子之间……”由此可见,人尤其是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自然性、亲生命性。儿童应该有充分的时间感受大自然的优美、和谐、鸟语花香。苏霍姆林斯曾经穿办过一个“蓝天下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孩子有很多机会与大自然接触。他之所以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是因为在儿童亲自然性、亲生命性的基础上能更有效地向他引介文化财富。

  他还认为,大自然是思想的“活的源泉”,是“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由此可见,他倡导儿童多与大自然接触,获取生命的灵性。

  台湾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游乾桂在他的《玩出的学问--我的小学生活与我的书写》:我爱爬树,什么树都爬,它们是孩子躲猫猫、人捉人的魔幻场域,也是被父母责备后躲了起来的自我疗心的心灵避难所,更是老人家夜里说鬼故事的好地方,这经验影响我至深。

  在心理学上,我提过“树屋理论”,意指童年时期,某一种孩子们流行的避难方式,长大后可以成为这个人的心灵医治理论,我在诊所实验,得到很好的效果,而这个理论便是童年爬树的结晶。

  我是个环保主义者,这也与树有关。有位德国环保专家说,没有爬过树的人,很难成为爱树的人,毕竟这样的人与树毫无关联,如何爱之。我完全能理解这个想法,我想爱河、爱山、爱海、爱湖,应该也是这样理论的翻版。

  由此可见,游乾桂的理论源自于童年与大自然密切的接触。因此,我们的小学教育应该让孩子多一点玩乐,少一点填鸭,多一点梦想,少一点苦。《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游老师回忆中说他只有博学得助于学校、课业,其他四点,大约都是从大自然的机理中得到的,而它便是他的小学生活。

  访谈者V:我小学的时候住在果园,每天早上起来果树上都有露水,我很喜欢一边读课文一边拽那个树枝,然后露水就哗哗哗的掉下来,然后我就觉得很高兴。或者坐在秋千上一荡树上的露水就掉下来了,我就好高兴好高兴啊。特别是读语文课里描写下雨情境的句子,我就非常的兴奋,因为这种情境和我生活中的体验有了联系,更让我终身难忘。直到现在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去爬山或者去湖边散步,一方面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享受着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着四季的变化,观赏着花开花落,自己在大自然中突然变得有灵性了,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现在武汉有时候下着蒙蒙细雨,我有时候都有冲去去淋雨的冲动……陶世龙《我的小学生活》这样描述他的小学生活:“我的那种小学生活今天绝不会再有了,不过的确对我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的感觉是良好的。”……他还能经常接触到的是田野山林,特别是他家的山林是祖上经营两百多年留下的,不仅林深草密,鸟语花香,不少还有特殊的效用,仔细观察起来,简直是个知识的大宝库。所以当他读到舒新城先生为《少年周报》写的发刊词《第一本大书》后,更是把大自然作为自己大书来读,喜欢寻根究底。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自然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大自然是一把钥匙,用她可以打开思想和言语的源头,使泉水生机勃勃的流淌。她不仅孕育生命的肉体,而且孕育人类的心灵,她养育着人类,尤其宠爱着每个人类个体都拥有或者曾经拥过的童年。

  儿童在与大自然接触时能充分展现自身的天性,其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无意识的精神财富会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威尔逊称自己的童年时对大自然的沉浸,是造成成年后的他成为有成就的博物学家的重要原因,在他的自传中他深情地写道:“若时光在此流转,我仍然会是天堂的海滩上的那个小男孩……”达尔文6岁时经常和妹妹爬坐在午后一颗大栗树的枝丫上,观察四周大自然的景色。8岁时,达尔文就喜爱野外生活,经常爬树掏巣,捉蚕捕蝶,钓鱼捞虾,甚至挖去蚯蚓、捕捉小虫等,对园艺工作发生了兴趣。他回忆说,他八岁到一个寄宿学校上学期间对自然史尤其是对搜集工作方面逐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不论是儿童时代威尔逊还是儿童时代达尔文,他们都是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这为他们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前提,从而为他们以后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除了威尔逊和达尔文外,还有很多儿童时期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并做出努力的伟大科学家。

  由此可见,童年时期与大自然的接触并进能激发儿童对自然的好奇与惊异引发当时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还可能引发成年后的伟大发现。因此,为了使学校教育不失儿童之乐,为了保存儿童天性、儿童生活、儿童兴趣,我们的小学教育要珍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要创造环境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接触思想和言语活的源头,呵护儿童与鸟儿对话,与山群、田野、万物的交流能力,这样才能焕发儿童生命的灵性,让他们生机勃勃的发展。

  4.6 树立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就在于让孩子清醒的认识自己,对自己,对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我教给你知识”就够了。按照张文质先生的说法就是教育,应该让孩子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相信自己的价值。

  但是我们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太少了,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这方面的引导太少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学生童年时期受到了教这门课老师的伤害,因此,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小学阶段,老师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此他就很难相信自己能学这门课的知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的人就有可能在小学因为某一老师不恰当的言行而受到伤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突然下降了。

  访谈者O: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很好的,但是到三四年级换了一个老师数学开始变得奇差无比,反正那个时候就是我人生的最低谷。我还记得那个数学老师(三四年级的),说句真心话,她脾气真的是不太好。每次有同学不会做题目,她总是语气很不好的批判我们,那个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挺笨的,数学的烦恼一直缠绕着我,令我难以释怀,我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商产生过怀疑。可能是总是受到老师的批判,然后自己就会形成心理暗示自己学不好数学,每次考试的时候就有一种畏惧感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每次做数学题总是不自信。到现在我也不喜欢学数学,但是我很喜欢文学,很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去英国读文学专业。

  “教师对学生大声喊叫摧残了儿童心灵中那些细腻的人的情感……大声训斥会使儿童的良知变得迟钝麻木。”儿童的心灵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训斥也许多对成年人不会有严重的影响,但是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可能会造成不法弥补的伤害。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关注儿童的情感,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可能无意识的一个举动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虽然现在U已经没有对数学有任何的恐惧了,但是恐惧就起本身来说对儿童是极有害的。在恐惧的心理下,她在很长一点时间内得不到正常得发展。这段时间有可能是她智力发展极其宝贵的时间,却白白浪费了。

  访谈者T:刚上学那会,和伙伴们比起来,我显得很小:个子小,年龄小,就连胆子也小。

  父亲说我心智未开,那时上课总听不懂,不知道老师讲什么,跟不上进度。我的座位总是被安排在教室的角落或是后面,老师们上课也从不点我回答问题。那时总觉得自己是被遗忘的小孩,成绩不好不聪明不讨老师喜欢,很没自信一个小孩。

  二年级下学期发生了一件事,我记忆深刻。一次数学课上,我的书包掉到了地上。当时正在写课堂作业没来得及捡。数学老师陶老师刚好经过,他弯下腰去帮我把书包捡起并挂好。

  就是这么一个举动让我特别感动,觉得陶老师真好真亲切,觉得自己并没有被所有老师遗忘--很小孩子的想法。从那以后,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学数学,不然对不起陶老师。有了这样的心理后,每次数学课我都听得特别认真,数学作业我总是放在其他作业前面完成。没想到的是,在短短几个月内自己的数学成绩竟有突飞猛进之势,期末考试居然得了班级第一--父亲说我“终于开心窍了”.由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我在数学这门课上很有自信;而由于数学上的自信,又带动了其它科目上的信心。我试着去学其它功课,结果也能学好。到三年级时,基本学校开设的各门课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那时自己能够很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活跃在小伙伴们中间,已经完全不像小一的我。后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业,自己因为完成得很不错而成为了学校的标兵。其实在小学时期自己最难忘的是陈老师。陶老师让我心里有了转变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了自信,但那时学习仅只是学习,一种必须完成得任务。陈老师的出现却让我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为什么访谈者T在二年级的那一学期自己有那么大变化呢?或许真像父亲说的心窍顿开,但笔者认为陶老师的那一弯腰的动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个老师简单的举动让一颗幼小的心灵发生了变化。在那个小小的心灵里面,总感觉自己是那么不起眼,不聪明不乖巧不讨老师喜欢,被遗忘在角落被孤立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孩子的心里感受到了关心与注意力,或许还有种被尊重的感觉。这种举动无形的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信心,让儿童感到豁然开朗。也许老师这个细微的动作给儿童带来的信心并不意味着这个儿童今后在学习上会有很突出的成绩,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但是这让举动会让儿童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悦纳自己并从中汲取进步的力量。原来学生真的会因为喜欢或感动于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一门课;因为一门课上的优势而带动其它科目上的信心;因为学习上的自己而改变生活的态度。访谈者V:我们小学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会表演节目,每次老师就会挑选人排舞到时候上台表演。我们当时是很多村的小学一起表演,每个小学都会选送节目。我有时候被选取跳舞,大家一起排练的时候我可以跟大家一起跳,但是有时候老师下课了会拉着一个人在那个院子里跳看练得怎么样,当大家都在看着我一个人跳的时候我就是动不了。然后老师就会很凶地说“怎么可以不跳怎么可以不跳……”,然后我的眼泪就出来了,老师没办法就不要我跳了。

  我永远都记得那一次,别人都在跳我一个人站在那哭,我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场景。我到现在也不喜欢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觉得没意思,可能与小学的这个经历有点关系吧。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所受的教养,受到的伤害或者某种遭遇,在别人眼里可能没什么,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因为成年人如果受到某种伤害,他的内心抵抗力可能很强,因为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它,将负能量发泄出去。但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很少具有这样的能力。并且儿童时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在这个时候遭遇的人生第一次创伤,肯定是让他们无法忘记的。我们如果反省一下自己,也许发现,我们身上一些不自信、遇到问题犹豫不前的态度,最根溯源,可能都跟我们的小学的遭遇有关。在小学教育生活中是没有小事的。有的事情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很有可能对一个儿童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因此我们要保护儿童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让他们积极乐观地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