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73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探究
  【绪论】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绪论
  【2.1】小学的教育生活幸福吗
  【2.2】小学教育生活不幸的剖析与批判
  【第三章】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
  【4.1 - 4.3】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4.4 - 4.6】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4.7 - 4.10】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结语/参考文献】个体回溯下小学教育生活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小学教育生活的实然价值--个体生命回溯的视角

  4.1锻炼身体,培养终身健康观念

  强壮的身体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本钱和物质载体,病弱之躯则很难承载发展的任务。因此,教育生活是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的。在认识身体重要性方面,毛泽东曾说:“体者,为知识所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没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做根基,靠寻求灵丹妙药来延年,无异于沙滩上的大厦,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因此,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科学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和生活,而且儿童的精神生活--他的智力发展,思维、注意、记忆以及长久坐着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赖于他的体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造成每一个儿童学习成绩不良的一系列原因之中,必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因,一旦排除这个原因,那么其他原因的影响就会减弱。他认为造成许多学生学习落后、课堂上和课外做不好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佳,患有某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往往极不明显,只有家长、医生和老师的额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治疗。

  由此可见,身心的发展是统一的,并且身体的健康是智力发展的有力保证。

  访谈者L:我小学时体质很弱,身材瘦小。当时自己也很小,不知道自己的了什么病,只知道父母经常带我去医院检查身体。我只记每次上课,刚开始的时候还能专心学习,听老师讲课,做练习,但是过了几十分钟后,我就感觉很累,目光呆滞,老师讲什么我就没有精力注意了。其实不是我不想听讲,但是我的身体就是会不由自主地让我感到不舒服而影响到我上课的状态。当时老师不知道我生病我记得四年级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休息。在没有弄清楚情况前,老师有时候会责备我注意力不集中,不努力学习,但是后来老师知道我身体不好也经常关心没有再责备我了。我记得我五年级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去上课,因为我当时病的很厉害,需要住院治疗,所以那个时候落下了很多课。到六年级的时候我再去学校上学有很多时候都无法赶上学校的进度,我当时非常地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来自于学习上的,还有一方面是由于一年没有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我和大家的关系都变得很陌生了,所以现在与我要好的小学同学没有几个……当然我现在病也治好了,由于我小学得病的那段经历,我逐渐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我有时间会经常去锻炼身体比如散步、打乒乓球,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大脑活动,有赖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状况,因此小学教育生活要认识到健康本身包含多层含义,它不仅仅是儿童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而且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赞科夫在《论小学教学》中提到体育时表示,小学体育除了教学大纲对这部分教育和教育工作所规定的进度应以较高的速度进行之外,应当使户外的锻炼和活动游戏占有较大的地位。他认为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任务,是小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虽然现在小学生的活动时间较为充足,但是由于网络的普及、辅导班的增加,使得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其身体素质较前几年相比还是有所下降。

  在初高中阶段,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比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少。并且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只有在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健康的身体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却是教育中最为忽视的要素。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应该将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情况放在首位来关心,要创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户外活动,使他们的身体得到舒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心舒适地学习。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有人持身心对立的观点。首先表现为对体育的忽视,有的老师认为,体育活动耽误学生学习的时间,再加上体育在升学考试中受重视程度没有文化知识重要,所以,有的学校“体育是虚的”,对体育的忽视反过来可能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其次是对体育的片面重视。有的人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就是指肉体的锻炼,因此,锻炼只能使肉体强健,与精神和心灵无关。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其实体育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所以不论是体育的缺位还是片面的体育都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价值。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更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共同合作、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

  过去的体育竞争的结果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体育不是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自我精神的满足,而是为了突破个人极限为了获得名誉和地位。但是小学教育处于个人发展奠基性的阶段,学生在小学形成的个性对其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学校阶段就过于强调竞争,恐怕他们进入社会后很难融入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笔者认为小学的体育要有竞争,但是是合作的竞争,竞争中没有失败者,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共同进步,其结果是大家都从中获得快乐。

  通过身体活动产生愉悦的心情来调节人的心理是体育运动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同时也能促进人更多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访谈者J:回忆到他小学就喜欢“追追打打”,每次与同学一起玩出点汗身心得到释放觉得很舒服。当时的小学体育不像现在这样规定很多运动项目作为以后固定的考核标准,要学生绝对接受,如果某个学生做的不好,动作失败了,老师会责备学生不努力练习,体力不合格等。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让学生讨厌体育。我们学校很鼓励学生自由地活动,当时我们这些小男生很喜欢自己发明一些活动并且乐在其中。这样做不仅让我们更加喜欢体育运动,还让我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我现在50多岁了身体很好,闲来没事喜欢出去玩,我觉得这就源于我小学时候去体育的热爱。现在我喜欢研究太极,刚开始的时候是自己跟着电视里面的学,后来看到公园里很多老人打太极每天早上都跟着一些老人一起打太极,就这样自学会的。我还喜欢登山,他认为徒步登山而上,人不仅在观赏景物中感受到审美的快乐,他还在登山的身体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种愉悦。前年我还跟儿子一家去台湾玩了,旅游中我感到很轻松没有感到明显的体力不支,我觉得这就得益于我长期的锻炼……小学体育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和谐地发展,在笔者看来,小学体育的价值还在于通过体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在竞争中合作创造的精神。体育不仅能促进身体发展、强健体魄和劳逸结合,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藏着的狂热与痴迷,以及身体感知世界的能力,从而充分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投入生活,使心灵丰满和生活圆融。

  4.2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前面我们小学教育生活的基础在于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是习惯的奴隶。”“习惯是伟大的行动指南。”“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这些名言警句都在说明,习惯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我们行为的一股力量,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人生质量的优劣。它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助推或阻碍着我们人生成功的速度和效益。不少名人的成功经验和人生回顾感悟就显示:

  自己有意或者无意形成的习惯以一种顽固的力量影响着学习、生活、做人、处世,好的习惯可以给一个具有成功潜力的人暗中以鼎力相助,不好的习惯却可以使一个具有成功潜力的人不知不觉中走向失败的边缘。笔者认为小学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人在成年以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童年期(7-12岁)。

  因此小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认真做事、诚实做人的习惯。

  访谈者T:就是从那时(小学),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中考结束前--初中时很多作文素材都是来自自己几年的日记。除了鼓励我们写日记,陈老师还让我们多看些书。由于受老师的影响,从小四开始我开始读书了。有段时间读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经常捧着书看得不记得吃饭了,进厕所也是带着书的,看书比和伙伴们玩游戏更吸引我,被姐姐笑成书呆子。那时学校的图书资源非常匮乏,基本上可以说没有,难得能借到的就是那种中小学作文。我借高年级的课本来看,借同学们的故事书童话书来看,幸运的是姐姐有很多《读者》之类的书,我想尽办法找书,能找到的我基本都看过,有时还不止看一两遍。

  我喜欢看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大概自己也是小有所成吧。可能是因为一直在写日记和经常看书的原因,后来我的作文竟能写得不错,基本上每次的文章都被老师选去作为范文来讲解。这种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的事也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访谈者U:我觉得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小学养成的--做事有计划。当时老师特别强调做计划,虽然计划不如变化快,但是我那个时候就种下了一个意识就是要做计划。

  小学的时候我总是先把作业做完后才出去和同学玩。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瞅准了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有计划的去达到这个目标,我很少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从我仅有的人生来看,我觉得只要我设定了一个目标,我全力以赴有计划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还没有不成功的,所以我才会对这个习惯特别的坚持。

  我们的访谈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小学培养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后,就会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不自觉地会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变现出来,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关注的时候,它的作用就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访谈者T现在还会不自觉的在网上写一些杂记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由此看的出,某种习惯形成之后,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巨大而深远的。一方面,它使我们具有相应的能力,使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很容易的完成想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某种稳固的习惯,可能要花费多倍的努力才能完成同样一件事情。更可怕的是,一旦形成了某种坏的习惯,则可能成为阻碍一个人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奴役一个人生活的强大而顽固的势力。现在你去应聘,用人机构肯定不会问你小学毕业时语文考多少分,其实小学语文考得再差也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但是在小学阶段所形成的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却极为重要。所以,孩子在小学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到了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的问题,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之所以提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基于下面两方面的思考:一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过多的关爱,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孩子怕苦怕累,不愿意做基本的家务;二是,劳动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结合,在劳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我们所说的那种精神生活。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只知道消费,如果他从小只看到长辈们创造一切条件使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那么我们就很难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担当、敢于面对困难的人。一个人,只从在童年时期起,就以自己的劳动来改变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年轻的心灵里才能焕发热爱劳动的精神。

  访谈者K:回忆到,我们小学的时候常常勤工俭学老师就带我们去江边搬砖,那个时候我们也搬不了多少,还是很辛苦的,搬完后给我们一点工钱,我们就拿那个钱去乒乓球、球拍之类的东西玩。每次拿着自己亲手赚来的钱,心里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那个时候匡菊梅会种白菜,她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们家离实验小学很近,他们要卖白菜的时候总是把我叫上……我记得当时我们还把一些勤工俭学赚来的钱寄给红安一个小学,改善一下他们的学习生活……其实老师并不指望我们干活产生什么经济效益,让我们跟着干活的目的,大概一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二是为了让我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在只要是我能自己干的事情我都不需要别人帮忙。即使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想到以前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会咬牙挺过去的。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个时代的小学生相比差的太远了,在学校和家里不喜欢干一点活,动手能力不强,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找父母,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表现的尤为明显……出生于50年代的这一批访谈者中基本都提到了小学生活中劳动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孩子迟早是要走上社会参加劳动的。让他们在学校和家里参加一些劳动,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我想是非常必要的,何况劳动还可以兼具锻炼身体和游戏的功能。劳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还能激起儿童对不负责任、挥霍浪费的等恶劣现象的不满,促使他们能挽起袖子来干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在儿童时期缺乏劳动的锻炼,对劳动没有感情,那么成年后他可能成为一个懒惰成性、意志不坚定、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敷衍了事的人。因此,应该使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打好热爱劳动、热性于心爱工作的基础,这样他们以后的人生才能走的更稳更踏实。

  所以,小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要播种学生终身受用的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教育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起着很重要的、基础性的、长远的作用。然而,在我们制定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目标中,仅仅把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作为人才成长的标准,而很少明确提到良好习惯的获得是人才素质的基本构成要件。其结果是造成很多学生离开学校后,因没有进步的习惯就逐步失去了自身可持续发展从而削弱了教育的成果。

  4.3重视阅读,开启个体生存的整体智慧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点问题,他们就容易冲动,表现的缺乏韧性,有时候往往容易走极端。现代的年轻人普遍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学历,1原因是他们多数人在学校教育中多是接受技术型的知识,是为了应付答题、考试而学的,这种技术型的知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智慧,因此它不能很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更需要个体发动自己整体的智慧来解决,而这正是我们学校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如何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呢?笔者认为要通过阅读来提升个体生存的整体智慧。

  儿童的生活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智慧的展现。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们给予他们的不能是秕谷而要给他们优秀而富于滋养的精神粮食,从而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以真实而高雅的内涵。

  学校内的教材教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技术型的知识,因此要想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提升他们的整体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小学生之所以需要阅读在于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用阅读来启迪心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句名言:“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全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读书是提升我们生命智慧的最重要的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欣赏、学习喜好。现在的教育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广泛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有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和兴趣。

  一个人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就被破坏了,以后再校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萧默在《我上了五所小学--忧患中的快乐》他还记得在雍村小学有一种最特殊最受欢迎的课--“故事”.每逢星期六下午两节课必然开讲,孩子们盼了一周,这时是最快乐最兴奋的时刻。我们班的男班主任就像一个说书的,什么都讲,武松打虎、大闹天空、借东风……这虽然不是一堂正式的课,连“副课”都算不上,老师却十分认真,讲的真好,也许在他看来,这才是一堂最重要的课!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那位老师,他给我们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我的课外阅读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从此爱上了阅读。读的很杂,当然大都是小本子,不认识的字跳过去,见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了,发音则以半边字暂代。印象最深的是《爱的教育》,那是以一位意大利四年级学生周记的口气写的,让我增加了对善良与丑恶、勇敢与怯懦、正义与邪恶的好多感受,比单纯的说教,印象深的太多。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是终身受益的一件事。因为阅读不仅是人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提升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形式。儿童智慧的发展不仅要以天性为基础,还要有优秀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学校教育要发掘、引导儿童的智慧发展,让他们从现实的迷茫中找到自我发展方向,扩展他们的阅读空间,用人类优秀的文化来开启他们的智慧,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

  访谈者W:我算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的人。从上学起,就非常喜欢读书。假期在家的时候常常会翻看姐姐们高年级使用的课本,那个时候尤其喜欢翻看他们的历史书,看里面的故事……如果说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首先便是金庸的小说。在我第一次接触了他的小说《天龙八部》之后便疯狂地爱上了它。拿起他的小说总会舍不得放下,哪怕是彻夜不眠,挑灯夜战也要把它读下来。最开始读金庸只有一个原因,他的情节太吸引人了。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他的作品的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其书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从小学到现在,我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我自认为由于读书较多的原因,使得我在直面那些终极问题的时间上,应该是则早于很多人的。在很多无意识的接触或有意识的认识之后,我的世界观有了很大变化,对很多问题会有自己的见解而不迷信于甚至是权威的某个人某个学说。到了这时候,已经觉得很多书浅薄不可读,而可读者,惟有大家之学问,大师之经典耳。

  从W的回忆中我们发现阅读不仅能启发心智,还能让我们在世俗的生活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当人们忙于生计,很少读书时,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人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找不到生存的根基。在这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浮躁的东西,有时候使我们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这个时候要是有一本好书的引导,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感到非常的充实,因为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安放自己精神与灵魂的地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