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论文范文第四篇: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奋斗目标、树立正确幸福观的思想指引探讨
摘要:幸福是人们终其一生的追求,而"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构成了幸福观。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人民幸福"是新时代幸福观的核心要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前大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具有时代特征,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进行科学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关键词:新时代;幸福观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唐睿(1996-),男,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杨淑强(1995-),男,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奋斗"与"幸福"这对关键词,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深刻阐释了"奋斗"与"幸福"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更新了人们对幸福的认识。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奋斗意识淡薄等问题。"人民幸福"是新时代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幸福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幸福追求,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奋斗目标、树立正确幸福观的思想指引。
一、新时代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是奋斗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幸福观的内涵也大不相同,但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激情昂扬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不懈奋斗的人。这体现了新时代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克服了重幸福结果轻奋斗过程、利己主义的传统幸福观的弊端,赋予了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更为深刻的思想意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正确处理人民所盼望解决的问题,维护好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合法利益,让人民真正感受到幸福,才是人民真正的幸福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是否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是否过上舒心幸福的日子,人民的多样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我们判断一项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因而,习近平始终强调人民是幸福的主体,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所关切的问题,让人民切切实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奋斗是幸福的实现路径
幸福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逐步克服消极因素获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这表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得付出精力并不懈奋斗,才能看到幸福路上的曙光。中国人民从以往的奋斗历程中明白,要想过上好日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说,中华民族如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由中国人民辛勤的汗水、坚韧不拔的意志、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共同构成的。幸福的真谛在于奋斗,奋斗者在奋斗过程中不断磨炼意志、反思自我、逐渐成长,从而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最踏实、最真实和最长久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追梦人。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信念,明确前进的方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理想信念是奋斗的精神力量
奋斗需要持久的动力,这个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个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思想灵魂,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宝贵精神食粮。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改革时期,理想信念都是我们党战胜敌人、夺取胜利、化解风险、面对挑战的精神武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2].理想信念不论对于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秉承奋斗的理念,自觉将个人的理想与民族梦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密切结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仰望星空,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幸福才有可能实现。
二、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注重物质幸福,轻视精神幸福
物质资料是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人的精神幸福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物质资料决定的,但物质资料并不能决定一切,精神需求也同样重要。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生活,没有体验过人间疾苦,缺少对幸福观内涵的正确认识。与此同时,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娱乐化的干扰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部分大学生对物质的崇尚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他们认为物质享受等同于幸福,整天沉浸于灯红酒绿的生活,没有青年应有的抱负和追求,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2. 注重个人幸福,轻视社会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发展无法摆脱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幸福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一个真正幸福的人能把幸福回赠社会,并置集体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过度注重自身幸福,忽视社会幸福,对集体利益毫不关心。如果任凭这种极端个人的幸福观继续发展下去,那么人人都将以自我为中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利益便是最先被牺牲的。这种精致利己的幸福观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是相对立的,对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
3. 注重享受幸福,轻视创造幸福
幸福是对奋斗结果的体验,更是对奋斗过程的享受。目前,在大学校园里有一部分好吃懒做、不愿为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就是用来享受的。这一部分人严重割裂了奋斗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和奋斗本身就是体验幸福的过程。"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会使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病态心理越来越严重。"[3]因此,大学生应正确把握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克服自身惰性,积极投身于创造幸福的实践当中,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收获幸福、享受幸福。
(二)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纷纷涌入我国,这些价值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冲突的。由于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抵制糟粕文化的能力不强,极其容易被这些错误观点所误导。其次,大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面对来自社会各方施加的压力,他们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的状态,如果不能及时释放这些压力,就会弱化大学生对幸福的感知。再次,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大学生缺乏自律,容易对网络成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现实幸福的体验。
2. 高校幸福观教育的缺失
高校是大学生培养正确幸福观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幸福观教育存在以下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一,高校课程设置较少涉及幸福观教育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幸福观教育体系。以思政课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全书共有196页,仅有5页涉及幸福观教育内容,篇幅较少,难以引起大学生对幸福观问题的重视。第二,高校的幸福观教育方法存在滞后、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从当前来看,高校开展幸福观教育的途径仍然是思政课,但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仍然以"填鸭式"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3. 家庭幸福观教育的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4]幸福观的养成除了受个人、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来看,由于部分父母对自身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自信,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幸福观的深远影响,未能及时将正确的幸福观念传递给孩子,反而把这个重任寄托于学校和教师,使得孩子的幸福观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出现了断层,影响了孩子正确幸福观的养成。
4. 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
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有着复杂的外界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首先,部分大学生对幸福缺乏正确理解,未能真正理解幸福的真谛,对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认识不足。其次,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临阵脱逃,缺少创造幸福的动力源。再次,由于大学生个人情感不成熟,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未能及时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导致长期被问题所困扰,幸福感也就随之减弱。
三、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路径
(一)优优化化社社会会环环境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
第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对振奋大学生的精气神、整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应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为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价值养分。
第二,净化网络环境,弘扬正确幸福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思想很容易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这对大学生的幸福观造成巨大冲击。因而,社会要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剔除网络上一些消极负面的资讯;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QQ等软件平台,定期向大学生传播科学主流的幸福观思想,为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条件。
第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大学生实现幸福提供物质保障。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必备条件。政府应积极创造就业条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开展就业宣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资讯,让大学生切实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使大学生顺利踏上通往幸福的新征程。
(二)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一,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幸福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专业差异性,将幸福观内容嵌入大学生专业课程,让大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科学的幸福观,从而实现课程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相统一。
第二,高校应完善幸福观教育方法。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平台的作用,向大学生输送社会主流幸福观的推文和事例,提升高校幸福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建立幸福咨询辅导中心,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辩证地看待幸福。
第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高校可以将幸福元素融入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建设,打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和宿舍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创造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高校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社会公益性活动、校园艺术节、知识竞赛等,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幸福,为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养成提供积极有效的载体。
(三)发挥家庭幸福观教育的第一导师作用
第一,家长要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大学生养成正确幸福观的主要渠道是家庭。从小生活在和谐温暖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更有安全感,容易产生愉快的幸福体验和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相反,在争吵、暴力、畸形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孤僻,容易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因此,家长要做到互相尊重、相亲相爱,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不断提升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
第二,家长要发挥正确的表率作用。首先,家长要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榜样。其次,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家长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通过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第三,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目前,我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以说教式、棍棒式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因此,家长要摒弃极端教育方式,做到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听取孩子的意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四)大大学学生生应应加加强强自自我我教教育育,养成正确的幸福观
第一,大学生要自觉培养科学的幸福观。幸福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经历接收、认同、内化3个过程。大学生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以新时代奋斗幸福观为科学指导,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加强自身幸福观培养,建立正确的幸福认知。
第二,磨炼自身意志,提高抗压能力。追求幸福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遇到困难挫折,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才能不被困难所击败,使生活充满阳光。同时,大学生应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朝着困难前行,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三,积极服务于社会,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乐于奉献,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实现个人幸福的途径。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乡村支教等,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5],从而明白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身也能收获幸福,不断提高自身创造幸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讲故事:要幸福就要奋斗[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4- 19(05)。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 2019(10):4-7.
[3]王飞飞浅析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2(4):69-75.
[4]习近平在会见第- -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 12- 16(02)。
[5]陈林,王春明幸福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3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