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时间:2017-04-07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3778字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概念阐述
  
  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 20 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首先提出并积极倡导。塞里格曼认为,二战以来的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人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补救,对积极心理学运动重视不够,忽视发展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而“积极心理学主张把研究重点放在挖掘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积极力量等方面,提倡心理学要以人自身固有的、实际的、内在潜在的具有发展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相关的主题:第一主题是以积极的主观体验为支柱,谈论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第二主题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人的个性力量、天分、兴趣和价值;第三主题是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关注积极的氛围,如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等方面。可见,积极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宽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它必将推动心理学的向前发展。
  
  2.心理健康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绝对状态。”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公认的看法是 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人,包括生理健康(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国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安全感以及具备自尊心等;②对自身适当评价,不会过分要求自己;③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主动性较强;④在一定环境下能够对事物理性客观分析,对生活遭受的打击能够接受;⑤适度接受个人需要,并有满足需要的能力;⑥对自我评价认识较强,且能够对自己能力正确估计;⑦个人社会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相符;⑧生活目标比较明确;⑨对周围环境能够更好的利用,也能够通过生活经验提高学习能力;⑩人际关系良好,生活能力较强。符合社会标准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个性,不卑不亢,个人意见独立性较强,能够对是非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是由 1987 年班华教授对于心理健康首先提出的“心育”概念经过逐步发展而来,班华教授认为心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受教育者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甚至能够对受教育者心理潜能进行更好的挖掘,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999 年新版《辞海》中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受教育者心理教育问题,包括心理培训以及咨询等等。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根据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与训练辅导,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挖掘大学生潜力与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积极快乐的教学而使其产生幸福体验,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重视大学生缺点与问题,但最核心的理念是积极主动寻找并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扬这些优秀力量,从而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理念得以升华,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
  
  5.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积极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格,并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进而挖掘大学生积极潜力。通过多种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发展和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大学生潜力,这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倡导积极的取向
  
  积极取向是指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正向目标,它与消极心理学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倡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方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用积极的心态予以解决,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认知生活。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是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发掘大学生的积极潜能,发挥大学生积极的正向能量。它的关注点不再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不再是“治病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新解读,即整合人类积极品质方面的内容,重点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倡导大学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现象,激励和发掘大学生身上固有的积极潜能,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更高的幸福指数。
  
  2.注重积极的体验
  
  积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是个体自我的心理享受。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积极体验,来自于大学生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某种自我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享受”①,也就是指大学生所做的超越了自身的原有状态后所带来的心里愉悦的感受。比如,大学生在某些比赛中突破自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或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一些难题。积极体验与大学生创造力相关,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使大学生幸福感更强,也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成就感的产生。
  
  3.形成积极的思维
  
  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思维。人的心理和行为常常受思维所影响、控制,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思维,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竞争和压力,从积极豁达的角度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能够减轻自身的烦恼和压力,坦然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挫折,努力发现事物的积极因素和积极方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和和战胜困难的办法。
  
  (三)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受生理、心理以及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在生活中情绪不稳定,时而富有激情,时而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冲动,缺乏对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大学生经常会情绪不稳,莫名其秒地焦虑、烦恼、浮躁不安,甚至一次小的失败体验,就产生对自身的怀疑和否定;有的大学生则情绪反应强烈,遇事不冷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自我意识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在面临突发的消极事件时,容易冲动,情绪反应过强;有的大学生缺乏对消极情绪的调适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或者无法解决的矛盾,容易产生抑郁烦躁和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严重者错误地走上了轻生的道路。大学生不稳定情绪以及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开发人的积极的心理潜能,如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积极思维方式、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的人格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意志品质等,这有助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从而形成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的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起源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学说“适者生存”一词,后来专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方面。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主要强调的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下,寻找自我与社会的的平衡感,及时改变自身的角色、功能,积极融入社会中去。现在处于科技文化技术水平的飞跃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多,要求的专业性也有明显增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想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增强社会适应性,拥有坚强的心理基础,以对社会的不同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教授大学生如何增强社会适应性,确立一个较为合适的目标,保持内心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仅对社会发展是一种保障,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升。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和挫折,可以让自己更客观详细地去思考身边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全面对自我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反馈制定详尽的计划予以执行,让自己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可以积极勇敢地面对一切。因此,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3.有助于引领社会成员形成积极的社会心理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存在着许多的社会问题,社会成员面临着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诸多压力,极易滋生和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消极的情绪、悲观的心理等,甚至有自杀的极端行为和反社会的行为,不能够客观看待当前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因此,全社会迫切需要积极的正能量传播,需要引导人们能够自觉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的助推力。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个人思想素质,都能够影响着社会其他成员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的脊梁和新生代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通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群体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唤醒心底的正能量,保持良好的状态,形成广泛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提供有力引导。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